劉世錦:低碳綠色産業發展亟待供需兩端協同發力

發表於:2025-07-24 16:16:15

科創之城,創新潮涌。7月24日,由新華網主辦、新華網思客智庫承辦的“打造科創共同體 共育新質生産力”高質量發展思客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來自政企學研用領域的數百名嘉賓,圍繞推進科技創新力量協同合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等議題展開跨界研討,為産業提質向“新”建言獻策。

會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發表主旨演講。他介紹,近年來,一大批低碳綠色産業在中國快速崛起,光伏、風電、儲能、氫能、數字化技術等關鍵技術領域處在全面或局部領先的位置,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驅動綠色轉型道路。

圖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發表主旨演講。

在劉世錦看來,當今中國的資本市場、技術市場、産品市場、勞動力市場中,低碳綠色産業都是最有活力的部分之一。而中國超大規模且具有成長性而非簡單替代性的市場,以及比較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和強大的工程化能力,尤其是旺盛的企業家精神、創業活力和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都是支持中國低碳綠色産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條件。

劉世錦介紹,“十五五”時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由以往以出口驅動和投資驅動為主向以創新和消費驅動為主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過程中,低碳綠色産業將比以往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對此,劉世錦認為,中國應該響應COP28提出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增長兩倍、能效提高一倍的目標,在“十五五”乃至更長時期適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保持低碳綠色産業較快的增長速度。

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低碳綠色産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劉世錦建議:一是在供給側,應該加快新型電力系統的設計和建設,把原有的垂直一體化電力系統轉變為由主網、配網、微網分層平衡又有重組靈活性的新型體系,以適應風、光等新能源發展;二是在需求側,一方面要鼓勵新型碳排放的交易機制,如政府將綠證作為碳配額發放給創新型低碳綠色企業,由這些企業將配額出售給簡單減排責任的高碳企業,高碳企業對碳配額的付費直接轉化為對低碳綠色企業創新活動的激勵。另一方面,應該加快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把全國減碳配額設置量化指標並分解到各地區、各行業,從而擴大國內需求,中國低碳綠色産業將會有更多的市場空間和增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