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品質發展|鹽湖新光——寫在運城思客會召開之際

發表于:2023-11-06 17:16:14

  新華網太原11月6日電(趙睿) 若你暮秋來鹽湖,可行至湖畔,飽覽滿目火紅鹼蓬草,也可靜守鴨子池旁,與拍鳥人捕捉候鳥英姿;若你在剛劃過的盛夏到此,更可醉沐七彩鹽湖之光……而這些令你驚慕的景致,不過是如今運城鹽湖的常態。

  近年來,運城——這座中國歷史上唯一因鹽運設立的城市,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加大“退鹽還湖”“還湖于民”生態修復力度,讓千年鹽湖在轉型發展中迎來新的機遇。即將到來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運城思客會上,知名專家學者將就“運城鹽湖保護利用”“文化傳承與文物活化利用”等議題,碰撞思想的火花。

夜幕下的運城鹽湖岸畔別有一番風味。新華網 發(趙玉祥 攝)

  在治理、保護中“美”起來

  “人們選擇來到鹽湖,就是在用腳‘投票’,這是鹽湖生態修復帶來的最大效果。”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副主任關妍説。

  喜歡“泡”在鹽湖邊的,還有拍鳥人們。11月初,攝影愛好者尉和翹首期待老朋友火烈鳥的光臨,“過幾天火烈鳥就要來了,一般在西邊的蝦池。前些年火烈鳥很稀奇,隨著鹽湖生態的改善,鳥越來越多了,能滿足拍鳥人的願望。”

  然而這樣令遊人、鳥兒紛至遝來的鹽湖盛景,來之不易。

  運城鹽湖,古稱河東鹽池,有著4600多年的食鹽開採史和70年的無機鹽開發史。豐富的資源為當地發展帶來了福祉,但長期的工業生産也使鹽湖生態環境一度遭到破壞。

  2021年開始,運城市啟動鹽湖生態修復工程。出臺《運城市鹽湖保護條例》,湖區工業生産活動被全面清退,堤岸整治、江道疏浚、防汛加固等生態修復專項工程實施……在一係列“組合拳”的推動下,這裏山水人城和諧相融,處處洋溢生機與活力。

  “隨著鹽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這裏水清了、蘆葦多了,鳥類數量和種類逐年增加。”十年間,鹽湖拍鳥人黨永立見證著鹽湖漸成為鳥類棲息“天堂”。

白天鵝在運城鹽湖嬉戲。新華網 發(趙玉祥 攝)

  據統計,目前運城鹽湖共記錄鳥類約200種,常見的有反嘴鷸、火烈鳥、天鵝、大鴇等。為更好維護治理效果、守護好候鳥棲息地,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成立了由10人組成的巡護隊,全天不間斷對鹽湖保護區進行巡護,預防和制止誘捕鳥類、傾倒垃圾、亂砍濫伐等行為。

  “作為鹽湖生態保護的參與者,見證了這裏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份工作有價值、付出很值得。”巡護隊隊員閆淼説。

鹵蟲是鹽湖中的天然優勢物種,是魚蝦的重要餌料。職業撈蟲人撈取鹵蟲的畫面也是鹽湖一景。新華網 發(趙玉祥 攝)  

  “近期,我們整理形成了運城鹽湖人文歷史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目錄,以便更好地組織力量開展全面係統的科學調查。”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副主任崔作銘説。

  “鹽湖是運城的獨特符號和精神標識,更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運城市委書記丁小強説,運城將加強鹽湖地質構造、動植物多樣性等方面科學研究,進一步厘清鹽湖生態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本底,加大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資源的利用力度,讓鹽湖的資源“活”起來。

  在融匯、創新中“潮”起來

  夜幕降臨,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內,沉浸式實景演出《宋韻·南風歌》帶領遊客體味運城鹽湖的前世今生。這場內容厚重、表達現代的演藝推出後快速“出圈”,不但吸引著年輕潮流群體,很多運城市民也興趣盎然。

  《宋韻·南風歌》的多個場景讓運城市民白恒露久久回味,“這場‘行走的、沉浸式’演藝帶遊客開啟了一場鹽文化的探源之旅,有料又有趣。”

《宋韻·南風歌》演出現場(資料圖)。新華網 發

  立足鹽湖獨特資源優勢,運城市推進“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不斷煥發鹽湖的生態活力和文旅魅力。“鹽湖雖然停止了工業生産,但可開發利用的資源仍然很多,特別是文化、旅遊、生態資源的融合發展。”運城市副市長刁海鵬説。

  位于鹽湖南岸的鄉遇劉范·民宿藝術村擁有民宿、露營地、手工坊、共用廚房等多種業態,位列各大運城旅遊“種草”清單。

  “劉范村以前是個‘空心村’,房屋破敗、人員流失,但是村子植被茂盛、環境優美,距離中心城區不遠,是個開發民宿新業態的好地方。”鄉遇劉范·民宿藝術村負責人李傑表示,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保留鄉村原有特色,進行創意加工和文化賦值,吸引遊客在此覽鹽池、享青山。

河東池鹽博物館主要以河東池鹽文化為主題,通過圖片、文物等多種元素講述運城千年鹽文化。新華網 發(趙玉祥 攝)

  新業態為運城市解鎖鹽湖玩法提供了新思路。運城關公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董亞強表示,圍繞七彩鹽湖的大地景觀、鹽池中條的湖光山色、鹽特色人造景觀等板塊打造的旅遊觀光樂園等項目,將鹽湖周邊景點“串珠成鏈”,為遊客提供更多驚喜。

  立足鹽湖黑泥、鹵蟲、七彩景觀等資源,運城市還謀劃了一批特色鮮明、帶動性強的項目,加快建設河東鹽池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將鹽湖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目標也在逐步實現。

  在開放、對話中“熱”起來

  開展水係調研、加強省校合作、成立山西省運城鹽湖保護利用研究院……近年來,運城市不斷發掘鹽湖的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推動鹽湖研究和發展步入快車道、進入新階段。

  “保護、開發、利用讓運城鹽湖的價值日益凸顯,大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運城學院學報主編、河東鹽文化研究所所長鹹增強深有感觸,“近幾年,有關運城鹽文化的研究氛圍越來越濃厚,逐漸從少數人研究變成有組織地研究。”

位于運城學院的實驗室裏,運城鹽湖的相關研究正在進行。新華網 發(趙玉祥 攝)

  對此,關妍也有體會,“中條山和鹽池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吸引了越來越多高校、科研團隊到訪。”

  從2021年開始,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與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科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了五個博士工作室、兩個實驗室、三個野外觀測點,開展鹽湖環境科學鑽探項目和微生物、大氣氣溶膠等多項科學研究。

  除了生態資源的挖掘,運城市還啟動了“河東鹽文化調研萬裏行”活動,沿著河東鹽曾經輻射的區域,去往陜西、河南等地,探尋鹽歷史遺跡、收集鹽歷史傳説、整理鹽歷史民俗、歸納鹽衍生文化,為運城鹽湖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歷史文化支撐。

  作為其中一員,鹹增強倍感自豪,“調研行打破了河東鹽池歷史研究的局限性,對傳承發揚河東池鹽文化、探尋鹽文化根脈具有重要意義。”

運城鹽湖航拍。新華網 發(趙玉祥 攝)

  “邀請國內一流專家團隊建言獻策,引進多元投資主體,推動文旅、康養等綠色産業發展……運城市將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讓生態鹽湖更好造福子孫後代。”運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儲祥好説。

  集眾智可謀良策,聚眾力可促發展。即將到來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運城思客會上,知名專家學者將齊聚運城,就“運城鹽湖保護利用”“文化傳承與文物活化利用”等議題,碰撞思想的火花。

  丁小強表示,運城市將持續開展水係、生態、地質、人文及文化遺存等大調研活動,認真梳理、全面掌握鹽湖各類資源,有序開展科學研究和價值發掘,講好新時代鹽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