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卡努”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卡努”的確是一個奇怪的颱風,自形成以來已經在西北太平洋上游蕩了十幾天,早已超過颱風6-7天的“平均壽命”。這期間,它的行蹤詭異,動不動就來個大轉彎。其“飄忽”程度令人防不勝防。
“卡努”的運動軌跡到底有多奇特?是否會對我國産生影響?可能給過境地區造成哪些危害?面對颱風,我們該做哪些防範?本期“新聞裏的熱詞”為您解讀。
兩次轉彎,“卡努”路徑詭異
中央氣象&8月9日6時繼續發布颱風藍色預警。今年第6號颱風“卡努”(KHANUN)(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在9日早晨5點鐘位於日本九州鹿兒島西南方大約135公里的東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1級。
8月9日8時至10日8時,黃海中部和南部海域、東海東部海域將有6-7級、陣風8-9級的風,“卡努”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11級、陣風12-13級。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
未來96小時路徑概率預報圖顯示,“卡努”自形成以來已經完成兩次“大轉彎”,且其未來幾天有可能一直向西北方向移動,或以“熱帶風暴級”對我國東北地區産生影響。
颱風一般在夏季和秋季形成於熱帶海域,且影響其移動軌跡的因素繁多,但目前尚無任何模型能夠百分之百地預測颱風移動軌跡。
影響颱風移動軌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副熱帶高壓。單一副熱帶高壓引導颱風,路徑相對簡明。但如果副熱帶高壓斷裂颱風的路徑就變得非常複雜。
這次“卡努”在我國東南沿海以及在日本南部的突然掉頭轉向,就是因為副熱帶高壓斷裂。颱風西北側的陸地上高壓和颱風南側的高壓相互作用,北側高壓減弱後,南側高壓顯得略強,引導颱風轉為緩慢東行。而之後颱風東邊的高壓再次加強西伸,接管颱風,引導北上。
另外,角動量守恒和地轉偏向力,以及一個颱風周邊是否還有其它颱風都會影響颱風的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8月上旬,東北剛剛在“杜蘇芮”的影響下經歷了一輪猛烈暴雨,如果“卡努”移入東北,無疑會帶來新一輪強降雨。
來勢洶洶,颱風破壞力強
從“杜蘇芮”到“卡努”,颱風來勢洶洶,給途經之地帶來了充足的雨水,也帶來各種破壞。颱風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颱風的破壞力主要表現為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方面。
首先是強風。颱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預計“卡努”將給黑龍江和吉林的部分地區帶來6-7級風、陣風8-9級,局地風力可達8-9級、陣風10-11級。
其次是暴雨。颱風是非常強的降雨系統。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之一。颱風暴雨強度大,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範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預計颱風“卡努”將給我國吉林東北部、黑龍江東南部局地帶來大暴雨,累積雨量可達120-200毫米。
7月29日,位於福州市福新路上的某小區積水嚴重,一名市民涉水回家。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還有風暴潮。所謂“風暴潮”,就是當颱風移向陸地時,颱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颱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産生高潮位疊加,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風暴潮還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土壤鹽漬化等災害。沿海地區需警惕風暴潮。
7月29日,在山東省青島市澳門路,海浪拍向岸邊。 當日,受颱風“杜蘇芮”外圍環流影響,山東省青島市沿海掀起大浪。新華社發(王海濱攝)
另外,颱風還極易誘發城市內澇、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卡努”來了,應該如何應對
時逢“七下八上”,強降水頻發。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正全力以赴,積極預防研判“卡努”可能帶來的風險。
早些時候,國家防總已於8月2日15時針對颱風“卡努”啟動防汛防颱風四級應急響應,向福建、浙江和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發通知,派出工作組赴浙江協助指導防颱風工作。
8月1日,推遲開捕的千余艘漁船停靠在舟山市沈家門漁港,防禦颱風侵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陳永建攝)
8月8日,農業農村部對東北等地區應對颱風“卡努”進行部署,要求相關省份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加力抓好防災減災措施落實,最大程度減少因災損失。其中,東北地區應抓緊加固大棚、畜禽圈舍等農業生産設施,及時清理疏通田間溝渠和畜禽場排水系統,特別是地勢低窪易澇地區,提早做好泄洪排水預案。動員相關海域作業漁船和養殖人員盡快回港或就近避風避浪,及時加固維護漁港設施和堤壩,做好養殖設施防護等各項工作,確保人員生命安全。
雖然“卡努”後期可能會有調整,但東北地區人員要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防範,及時避險。
來源:新華網思客綜合新華社、中央氣象&、中國氣象局、央廣網、人民網等。
策劃:劉娟
監製:唐心怡
編輯:趙乙深 蔡師傑(實習) 陳冠卿(實習)
校對:馬宇聰
新華網思客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