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於2023年7月28日在四川成都開幕,這是中國西部地區首次舉辦的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運動與成都相伴,體育與時代同行。隨着越來越多體育運動和國際賽事的持續展開,“全民運動”正在從號召變為現實,並逐漸演變成一種潮流時尚。
運動是一種生活方式
成都人懂生活、愛生活、會生活。時至今日,運動健身受到越來越多成都人的青睞,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風尚。
京東運動數據顯示,從年齡段分佈來看,成都市的運動人群以26-35歲年齡段為主,佔比為39%,超出全國同年齡段5個百分點。其次為36-45歲年齡段,佔比為30%。2023年上半年,成都55歲以上的運動用戶數量增速表現亮眼,領先全年齡段人群用戶增速4個百分點。從性別佔比看,成都地區運動人群仍以男性為主,但運動人群中女性佔比仍高出全國3個百分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都人購置運動裝備的熱情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其對運動的熱愛。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成都田徑運動用品成交額增速最快,較2022年同期增長82%。同時戶外鞋服和騎行運動裝備成交額增長也超過了50%。
北京上海熱度居高不下的騎行運動,在成都同樣得到熱捧。京東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成都市公路車成交額同比增長137%,騎行服的成交額同比增長83%,越來越多人加入騎行的隊伍。
從下單人數看,成都人最喜歡的五項運動分別是羽毛球、籃球、乒乓球、足球和網球。
運動立足全民健康
2021年,國務院日前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就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計劃》明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
這一點,成都早已提前做足功課。
近年來,成都市重點依託城市公園、天府綠道、社區“金角銀邊”、橋下空間等各類場地,已建成22個符合國家級、省級標準的體育公園,186個社區運動角,以及412處遍佈全市天府綠道沿線的綠道健身新空間。據統計,近年來,全市體育基礎設施供給量保持較快增長,場地面積增加1832萬平方米,年均增長12%,較好解決了“健身去哪兒”的問題。
為更好地為市民健身服務,成都市先後培育出“天府綠道健康行”“社區運動節”等具有城市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截至2022年底,成都體育場地設施總量達6.41萬個,已建成5000多公里天府綠道,植入體育設施1700多處,全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6199場次。
此外,成都市還發布“成都體育運動鍛煉適宜指數”、建立完善“運動生活地圖”、搭建各級“運動促進健康服務&&”。2022年成都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509.48萬人次,全民健身蔚然成風,市民體質合格率逐年提升,2022年達到93.15%。
運動構築美好生活
從國家和城市的發展來看,體育事業除了服務於民眾強身健體的需求,如何讓體育帶動城市經濟發展也是重要議題。
近年來,成都市狠抓賽事經濟發展,持續釋放城市動能。持續開展體育産業招商推介和市場開發,舉辦賽事宣傳、品牌推廣及産業推介發布活動50余場,累計簽約贊助企業73家。舉辦特許經營創新峰會,完成特許經營營銷推廣計劃。開發“蓉寶”等18個大類1000餘款特許商品、開設零售店(點)285個。發行大運彩票3期,吸引大運會贊助企業安恒、滴滴、科大訊飛等落戶成都、投資發展,近三年累計簽約重大體育産業項目115個,簽約金額超870億元。
2022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提升至578.6億元,較2018年增長44.5%,成功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2022年全市體育産業總産值達1005億元、增加值達385億元,相比2018年分別增長59%、79%。2023年一季度成都體育産業總規模(總産出)實現261.8億元,同比增長11.2%;體育服務業總規模實現192.5億元,同比增長12.8%;體育消費總規模實現157.7億元,同比增長12.3%。
到2025年,成都市力爭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體育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2%,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800億元,成為國家體育消費示範城市;到2035年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4%。
策劃:劉娟
執行策劃:周佳苗 余沁蕓
設計:王亞婧
統籌:張琦 劉晴
校對:楊柳
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四川頻道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