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數理話|新農人給鄉村振興帶來哪些新面貌?

發表于:2022-08-22 18:50:25

▲在貴州省麻江縣壩芒鄉樂坪村,新農人和農業專家及隨行學生走在金黃的稻田裏。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近年來,年輕人“跳回農門”正在成為新時尚。有的人放棄城市的工作,跨界回農村開社區生態農場;有的博士高材生回到農村,樂此不疲幹起了養殖;市面上許多小而美的農副産品品牌,十有八九背後有“高人”在運營。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新農人。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數以百萬計的新農人進村入寨,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統計,截至“十三五”時期末,新農人的重要代表——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到1010萬人。根據規劃,到2025年,返鄉入鄉創業人員要超過1500萬人。新農人緣何興起並壯大?回鄉後他們都做些什麼?給鄉村振興帶來哪些新面貌?

新農人緣何興起並壯大?

  從宏觀層面來説,當前中國農業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對農業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是題中之義,繼而提出優化資源配置、面向市場需求擴大生産等要求。這為瞄準農業新業態的新農人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和空間。

  與此同時,無論是鄉村振興戰略還是培育新型農業生産主體等激勵政策,都促進了新農人返鄉創業熱情的釋放。而信息技術的發展普及、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多元個性消費方式的形成等,也都為農村再創業這件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回鄉後新農人都做些什麼?

  與父輩相比,新農人擁有更為現代化的農業生産技術,懂得對農産品進行品牌化處理,善于運用電商與冷鏈物流,懂得把村民組織起來抱團取暖、合力創業,幫農村解決了産業規模小、力量弱、資金少等問題,賦予傳統農業全新活力。

  比如來自西安的“95後”葡萄園主張宇浩,2018年起與同學一起成立了青年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從種戶太八號葡萄入手,成為村裏為數不多的年輕面孔。張宇浩和他的團隊利用微信小程式自主搭建了電商平臺,與當地果農合作,讓戶太八號葡萄搭上互聯網快車,走向全國,打通了從農戶到消費者的直接銷售渠道。此外,張宇浩還線上上銷售獼猴桃、櫻桃等當地水果,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像張宇浩這樣的“95後”新農人不在少數。2021年,拼多多平臺發布《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聚焦“95後”新農人這一近年來快速增長的群體。該報告認為,“95後”新農人普遍具備本科、大專學歷,其中不乏名校畢業生、海外留學生,95%以上的“95後”新農每人平均為返鄉創業的“農二代”“果二代”“批二代”。在創業過程中,“95後”新農人更加注重公司經營和團隊管理,多採用“合夥人制度”,並擅長整合産業上下遊。

新農人給鄉村振興帶來哪些新面貌?

  新農人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攪動了原有的農村生産環境和格局,産生了一定的鲇魚效應。新農人將網絡直播、線上銷售、品牌行銷等新業態引入農村經濟中,在創造新就業機會和空間的同時,重新塑造了農業本身及農産品的形象和在産業鏈條中的位置。

  快手平臺發布的《2021快手三農生態報告》指出,借助短視頻和直播帶貨模式,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産品走向全國,不僅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也拉動了農村經濟,實現了農産品暢銷和鄉村規模經濟的共同發展。

  另一方面,“短視頻+直播”正在加速農業生産技術創新,成為傳播農業技術知識,孵化農技專家,助力農業信息技術普惠的新平臺。2022年7月,抖音發布《抖音農技知識數據報告》。報告顯示,短視頻成為青年新農人分享學習農技知識、交流溝通農資資訊的主要平臺。比如,1.12億人次在抖音觀看學習了“黑豆種植過程”。“炎炎夏日,如何在家種出解暑神器甜美多汁大西瓜”相關內容播放量也超過1億。評論區裏,有網友留言説:“陽臺就能種,挺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農人選擇了農村來安放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不斷嘗試創新的同時,新農人們也需要自我補齊短板,加強自我能力建設,更好地融入農村社會,激活農村産業網絡。地方政府也需盡可能降低新農人在融入當地社會關係網絡和産業網絡方面的成本,為該群體與村民、上下遊企業、相關政府部門合作提供便利渠道和平臺,為各種層面的供需資訊匹配創造條件,構建並完善鄉村人才支撐及振興機制。

監制:李曉雲

編輯:周佳苗

制圖:王亞婧

校對:馬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