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14萬億元!中國經濟有怎樣的韌性和潛力?

發表于:2022-01-17 18:15:58

  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17日出爐。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達1143670億元,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這份經濟年報有哪些亮點?釋放哪些重要信號?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衝擊下,中國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績?2022年,中國外貿將如何延續增長勢頭?有哪些問題需要關注?思客採訪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

  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亮點?

  徐洪才:總體上看,2021年我國GDP同比增長8.1%是來之不易的,在新冠疫情在全球多點爆發,而且通脹壓力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中國取得這樣快速的增長確實不易,整體呈現平穩復蘇向好發展的態勢,具體來看可以説亮點紛呈,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第一,全球通脹壓力加大,美國通脹創下近40年新高,但是中國CPI比上年上漲0.9%,顯然中國通過政策調整,通脹控制得不錯,特別是跟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瓜果、蔬菜、豬肉、牛羊肉、雞蛋等供給充足,生活沒有受到大的影響。

  第二個是就業,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比上年增加83萬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降低,在民生保障方面做得比較好。

  第三是外貿,據海關總署公布最新數據,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4%。以美元計價,進出口規模達到了6.05萬億美元,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再上新臺階。

▲大批出口商品車在山東港口煙臺港集結等待裝船(2021年12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唐克 攝)

  中國的新冠疫情在2020年一季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從當年二季度開始,中國的供應鏈、産業鏈全面恢復,在全球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原來流失到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的訂單流到中國。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産業鏈韌性比較強,産業鏈完整,配套能力比較強。

  第四是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穩步推進,2021年我們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上的成績也是亮眼的,特別是在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領域,還有新經濟領域,吸引資本投資增長速度都是比較快的,這説明結構在優化,品質在提升。

  第五是金融體係比較穩定,能有效化解一些局部性風險。2021年下半年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一些脆弱的新興經濟體出現金融動蕩,加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但是我國整個金融體係總體是相對平穩的,守住了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于實體經濟的平穩運作是有力保障。

  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衝擊下,中國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徐洪才:第一是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我們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得力,總體平穩有序,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健康安全環境。 

  第二,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大力支援中小微企業。2021年國內生産材料大幅度上漲,PPI居高不下,推升了制造業和中下遊中小微企業的生産經營成本,市場主體的生存情況受到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保市場主體,特別是保中小微企業,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提供定向的普惠金融支援等,效果顯著。

▲7月1日,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的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生産車間,工業機器人在進行跑合測試。

  第三,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協同配合,逆周期與跨周期政策有機結合,在關注短期經濟周期性問題的同時,更加關注中長期的結構性和趨勢性變化,各項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堅持了穩中求進的總原則,所以當出現短期波動時,我們沒有頻繁地過度調節,而是把控了政策調控的節奏和力度,從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第四,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創新政策落地。比如我們在鼓勵企業研發投入上,會有財政政策優惠支援。另外在營造創新環境上,資本市場也積極支援,特別是北交所的建立,專注于支援“專精特新”中小型創新企業,這些都是有助于創新,有助于資金流入創新領域,對于中國産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經濟競爭力有支撐作用。

  2022年中國外貿將如何延續增長勢頭?還需關注哪些問題?

  徐洪才:2021年中國外貿一路狂飆,以美元計價,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展望2022年,中國外貿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未來面臨的挑戰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2021年中國外貿6萬億的規模基數大,在這個基礎之上如果還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會有一些挑戰,2022年外貿會呈現回歸常態化的趨勢。

  第二,隨著2022年全球供應鏈逐漸修復,一些國外來的外貿轉移訂單或相對減少,疫情原因産生的國內外貿新需求也會因此下降。整體而言,我國外部的需求是減弱的。

  第三,2021年我們PPI高位運作,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的生産經營成本大幅上升,這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們外貿的出口。

  下面來看機遇。第一個難得的機遇是RCEP對亞太地區産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我們要充分利用未來進口關稅降低,乃至絕大多數産品要實行零關稅這一點,趁機擴大傳統優勢産品的出口。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參與到整個RCEP的分工體係中,要將規則為我所用,降低我們的經營成本並擴大出口。

  第二,我們要通過改革創新來提升外貿競爭力。這方面可以做的內容很多,比如優化營商環境、擴大開放等……這方面我們要盡可能跟國際規則接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釋放改革開放紅利,提升我們的競爭力。

  第三,技術的創新是根本。我們要向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中高端邁進,要堅持不懈地推進創新,促進外貿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升級,變壓力為動力。

  整體而言,未來高科技、高附加值産品的出口比重會上升,一般貿易的比重會上升,加工貿易的比重會下降,這是一個趨勢。另外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估計從2022年二季度開始會逐漸回落,這對于我們的外貿也是有積極意義的。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我們外貿進口花了不少冤枉錢。原材料如煤炭、石油、鋼鐵這些商品價格如果大范圍回落,將有利于我們外貿進口。所以,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

監制:李曉雲

編輯:孫惠 周佳苗 馬宇聰

制圖:趙薇

校對: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