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時政 | 國際 | 港澳 | 台灣 | 財經 | 法治 | 紀檢 | 體育 | 科技 | 軍事 | 文娛 | 圖片 | 視頻 | 論壇 | 訪談 | 微博

VOL 4

2014年10月16日

【總策劃/袁思陶 撰稿/陳璐陽 策劃/周永亮 責編/譚雪莉】今年11月29日-30日,榮寶齋將進行秋拍,對於徵集情況,榮寶拍賣的總經理劉尚勇&&:“一切正常。徵集過程很順利,這也得益於榮寶齋在近20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大家相信榮寶。當然,對市場的起落我們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20年來我們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世界金融海嘯等,所謂久經沙場,我們的抗風險能力和抗市場漲跌能力都很強。”
剛需市場——時刻滿足交易需求的市場
劉尚勇近照

劉尚勇近照

劉尚勇近照

劉尚勇近照

榮寶拍賣活動現場

榮寶拍賣活動現場

定位鮮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劉尚勇説:“這些年的發展,市場本質是不可能變化的。我們作為一個有國營企業背景的公司,在市場中一直樹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形象,市場中有人願意在不得已的時候找我們兌現價值,因為我們的誠信度,我們可以將物品兌現到當時合理的市場價,正是因為不急功近利,考慮到真實性和再流通能力等問題,才會得到人們的認可。”[點擊詳細]

上市是把雙刃劍

上市與否並不能判定什麼,上市無非是介入了更多的社會資本。在沒有介入社會資本的時候,我們發展得就很不錯,介入社會資本之後,我們就要接受社會的監督,我們就必須要發展得更好。因為多了一層的監督,所以我們不能再掩蓋缺點,要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點擊詳細]

價值標準的“三把尺子”

價值標準在市場之中。對於消費者而言,很多人可能看不懂在世畫家作品的市場,劉尚勇也説:“從表象上來看,在世畫家作品的市場表現似乎毫無章法可言。不過我們可以漸漸明晰在世畫家作品價值實現的不同途徑,從價值實現的不同背景來看,在世畫家作品的價值評判機制有三種:學術價值、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點擊詳細]

學術價值、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

這三者相互依存,又相互獨立,共同支撐了畫家作品的最終價值。但從價值實現的市場表現來看,作為價值支撐的這三面又是不對稱的。站在社會價值立場上的人,習慣於放大社會的價值;同樣,站在學術價值立場的人,習慣於放大學術的價值。正是站在了不同的價值立場上,在不同的語境中,才看到了‘扭曲的價格’。” 因此,對於在世畫家作品的價格表現,需要在市場條件下,在相關背景中去分析和考量,時時揣着這“三把尺子”,合理度量,對於藝術品市場、對於收藏者,都是一件好事。[點擊詳細]

劉尚勇藝術作品

劉尚勇藝術作品

劉尚勇近照

劉尚勇近照

秋拍現場

秋拍現場

市場不成熟才有機會
劉尚勇近照

劉尚勇近照

榮寶拍賣展品

榮寶拍賣展品

榮寶拍賣活動現場

榮寶拍賣活動現場

跨界即創新 創新即創值

不跨界不創新,不創新不創智,因此需要由跨界産生新的價值。拍賣公司因為拍賣方式的先進,使它在市場中處在強勢地位,因此它會借助跨界壯大自己,産生新的業態。而且它們的適時介入,會使傳統行業在發展中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因此對整個社會來説,我們應該平靜的接受跨界行為,因為它是一件好事,是創新,是社會向前發展的現象。[點擊詳細]

藝術品投資最好的時代

對於藝術品市場是否值得投資這個問題,劉尚勇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現在正值一個投資最好的市場,沒有泡沫又是一個低點,而且投資最核心的行為就是‘低收高拋’,現在的市場屬於理性,到了一個涼點,市場價位偏低,所以現在真的是最好的時代。”[點擊詳細]

01003010105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