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鞏雙印(北京)
應台灣幾所大學的正式邀請,大陸著名國畫家、篆刻家、石愚將於九月下旬赴台灣舉辦個人畫展,並進行為期半年的講學活動。這將是大陸畫家赴&舉行個人畫展、講學的第一人。
剛剛結束在日本高島屋的個人畫展,石愚又一頭紮在首都賓館的一間豪華套間裏,整日伏在畫案上為赴&做準備。他不願拿舊作赴&,全部展出的將是他半年內的新作,這要付出多麼艱巨的勞動啊。
童年繪畫 一鳴驚人
石愚,一九四六年生於中西文化交匯的天津市,後移居名馳中外的文化古都西安多年,一九八七年調入北京。他自幼酷愛美術,小學四年級時,就以臨摹《闖王進京》一鳴驚人。兒童時期的作品就曾被報刊刊載,在一些兒童畫展上,他的作品往往佔一半多。
一九六四年,在美協陜西分會舉辦的一次畫展上,年僅十八歲的石愚獲得了一等獎,他的繪畫藝術開始為美術界注目。這時他開始研究古人及前輩作品,對八大山人、虛谷、吳昌碩、齊白石、石魯等人的藝術,研究更為深入,並得其真諦。他一方面繼承傳統,消化傳統,但又不囿於傳統,在借鑒古人和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獨辟自己的一條藝術之路。
神筆畫虎 成千上萬
人們稱他是“畫虎神手”,是因為他畫虎的技法簡潔,幾筆就把虎之生氣躍然紙上。他筆下有成千上萬隻虎,或&&於林莽,或跳躍於溪間,或長嘯於空谷,或酣飲冷泉。著名書法家、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啟功先生在他的《雙虎圖》上題曰:“寫得山王貌,巍然一世雄。彩筆揮舞處,紙上起秋風。”石愚給自己的畫室起名曰“嘯風堂”,可見這裡是虎獅之鄉。
石愚的畫題材甚廣,技法全面,自成一格,花卉、人物、走獸無所不寫。他筆下的花卉瀟灑雋逸,藝術語言明晰。他的近四米長的《紫藤圖》,畫面洋溢着“紫林香雪”之盎然春意。藤蘿筆觸剛勁而柔韌,繁花密葉寫得清新動人,著名老畫家董壽平觀後拍案叫絕,欣然題詞曰:“畫家石愚此作頗得我國花卉畫名家之長,融吳讓之、趙之謙、任伯年諸法於一爐。斯蓋所謂既能繼承傳統,又能獨樹風格。拜觀欽服,欽服。
寫意為主 結合工筆
石愚的畫以寫意為主,但他也不放過工筆之神韻。他筆下的孔雀融自然與藝術美為一體。他的一幅八米長、三米高的工筆孔雀圖,孔雀根根玉羽生輝,個個神態安詳,再配上蔥鬱的蒼松,畫面境界幽雅,令人不忍離去。取材於屈原《九歌》的《山鬼》,工筆和寫意結合,生動的體現了原詩的神韻;鍾馗的題材,古今不乏佳構,但石愚不因襲陳套,別具匠心地安排數只虎於鐘進士身邊,主人公昂首把盞與飛翔的蝙蝠呼應,有機地體現了“驅魔”、“降福”的精魄。
繪畫之外 精於篆刻
更難得的是石愚還精於篆刻。他的篆刻藝術出類拔萃。當年齊白石曾給老畫家葉訪樵刻過一枚圖章,後來葉訪樵希冀配一姊妹章,訪遍金石名家而未果,便請石愚一試。當一枚“家在滄州”的朱文印送上來後,葉訪樵不禁拍案稱奇,一些金石家看後也稱其倣齊之絕乃到亂真。石愚的篆刻風格多樣,既有明清諸流派之風格,又師承秦漢之精髓。他運用秦磚漢瓦形式創作的《華夏精英》融肖形印與文字印於一章,被中國奧委會選定並製作為二十四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專用紀念品。吳作人、李可染、啟功、趙樸初、關山月、董壽平、亞明、白雪石等名家都很推崇他的篆刻,並向其訪印。
石愚的《凜凜兩山君》被選入一九八七年《中國文藝年鑒》,作品《雄風圖》被選定為一九八八年亞洲“十佳”運動員獎品。近年來石愚曾到日本、新加坡、泰國、香港舉辦過個人畫展,其作品也曾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展出,均獲高度評價。日本評論界認為石愚是中國當代最具實力的中年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