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秦言 “再現高峰——館藏宋元時期文物精品特展”於近日在天津博物館展出,展覽深入挖掘該館館藏文物,精選了宋元時期瓷器、玉器、銅器、書畫、璽印、文房等各類文物逾百件,一二級品等珍貴文物超半數,70%的文物為首次展出。作為本次展覽的一大看點,國寶級文物、宋范寬的《雪景寒林圖》真跡在本次展覽中驚艷亮相,這是其時隔五年再次展出;另一件鎮館之寶南宋“玉壺冰”琴也在此次特展中展出。
宋 范寬 雪景寒林圖 天津博物館藏
宋元時期,是商品經濟進一步繁榮,城市空前發展,科技燦爛輝煌,文化達到了一個繁榮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獨特風格的高峰。在藝術上也涌現出一大批藝術名家和經典作品,同時文人畫也在這時期興起並日益興盛,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天津博物館所藏的《雪景寒林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畫面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礡氣象。大雪初止,群峰聳立,寒林馥鬱。山徑、木橋、村舍萬籟俱寂。前景群樹,姿態矯健,為天寒地凍的冬景,平添幾許生氣。從前景的寒林縱向推進,到半山腰白雪蓋頂的廟宇,再往上便是拔地而起的高聳山峰。在煙雲的籠罩下,雄偉主峰兩側隱現的村莊、僻徑、山巒以及飄渺的遠處群峰,使畫作的氣象幽靜深邃。想象置身木橋之上,仰望巍巍主峰,浩瀚蒼穹,人在其中有如微塵;放眼右側,一旁輔山則是雲靄氤氳,寧靜神秘,縱深看去,數不清有幾重山巒溪谷。
此畫歷經清代梁清標、安岐、乾隆內府鑒藏。1860年後流落民間,後為張翼、張叔誠父子收藏。1981年,張叔誠先生將其捐贈給國家。據策展人介紹:“上一次《雪景寒林圖》真跡展出時間正值天博百歲華誕,這次為時隔5年後再次公開展出。由於書畫類文物保護的特殊性,此真跡展出時長1個月,之後將換為複製品繼續展出。其他書畫作品也將進行調陳。”
除了《雪景寒林圖》,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同樣是令人折服的宋代書畫佳作,在不足一尺見方的絹本上將周圍約九里三十步的金明池及岸邊的景物、人物近千人悉數生動摹畫下來,營造出龍舟比賽的激烈與緊張氣氛。
本次展覽分為序章和四大單元,以宋元時期瓷器、玉器、銅器、書畫、璽印、文房等各類文物展示璀璨奪目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