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itary Video
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是現代防空體系中末端防禦的關鍵武器之一。近年來,隨着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穩步發展並裝備各國陸軍、海軍,確立了其作為近程防空武器的重要地位,那麼什麼是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呢?
一體式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是指將導彈、高炮、火控系統裝在同一&&上,組成一體化防空系統,這類系統通常也被稱為“硬結合”,其特點是機動性好,獨立作戰能力強,具備行進間作戰能力,適合於掩護機械化部隊,野戰防空。
分體式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就是將導彈、高炮和火控系統,分別安裝在各自的載車上,相互之間用通信線路&&,由火控系統統一指揮,這種類型也通常被稱為“軟結合”,優點是武器裝備分散配置後不容易被敵方一次完全擊毀,各火力單元重組性好。
快速全球打擊武器,是美國近年來加快發展的一種新型非核戰略威懾手段和戰略進攻力量,其目標是在一小時內,能夠以數米的精度,對全球任何目標實施打擊。
2010年4月,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發射入軌,它是一種可重復使用的空天飛行器技術驗證機,在此基礎上發展的空天飛行器,可以執行多種任務,包括對地面時間敏感目標,和高價值目標實施快速打擊,截止到2016年,X-37B共成功試驗發射4 次。
近年來,美國的“快速全球打擊”理念頻頻出現在世界各大門戶網站上,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鮑裏索夫更是向媒體&&,俄羅斯將擬建立自己的“快速全球打擊系統”。那麼全球快速打擊武器,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近年來,美國的“快速全球打擊”理念頻頻出現在世界各大門戶網站上,快速全球打擊武器,是美國近年來加快發展的一種新型非核戰略威懾手段和戰略進攻力量,其目標是在一小時內,能夠以數米的精度,對全球任何目標實施打擊。
2015年8月,享有“陸戰之王”稱號的坦克已誕生一百周年。在這一百年的風雨歷程中,不論是在戰爭裏,還是在實施人道主義救援時,都可以看到它們龐大且無畏的身軀,聽到它們的輪胎碾壓過地面的聲音
近年來,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軍用飛機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不僅是一項具有革命意義的軍事技術創新,而且將帶來空中作戰方式的改變,為新的戰術戰法創造了巨大的想象和發展空間
當代坦克與裝甲車輛的基礎是機械技術,為使戰車的各種性能進一步提高,從機械化到電氣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支撐新一代戰車發展的全電技術包括:電傳動技術、電炮技術、電裝甲技術等
VR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簡稱。它集成了計算機圖形和倣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傳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可以在虛擬空間構成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特殊環境。虛擬現實技術與軍事有着天然的&&
武裝直升機,又稱攻擊直升機,是一種裝備進攻性武器的軍用直升機,主要用於攻擊地面目標,如步兵、裝甲車輛和建築等。其主要武器為機炮和機槍、火箭以及精密制導導彈,其在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幾次局部戰爭中大出風頭
隨着空襲環境的變化,地對空導彈在戰爭和保衛領空中顯得尤為重要。地對空導彈是指從地面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又稱防空導彈。它是現代防空武器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地對空導彈的分類多樣,按其射高可分為高空、中空和低空
前蘇聯在米格29和蘇27這兩款飛機的研發過程中,首次提出越肩發射這種理念,並且也得以實現,使得蘇27和米格29的攻擊性能甚至超過了當時全球技術領先的美國戰機F16和F15
武裝直升機,又稱攻擊直升機,是一種裝備進攻性武器的軍用直升機,主要用於攻擊地面目標,如步兵、裝甲車輛和建築等,其主要武器為機炮和機槍、火箭以及精密制導導彈,很多武裝直升機也可以裝備對空導彈,但主要用於自衛
20世紀已接近尾聲,海灣戰爭的硝煙已逐漸散去。在當代戰爭中,制空權變得尤為重要,美國部隊能夠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牢牢掌握制空權是一個重要因素,戰役中美國的第三代戰鬥機F-15、F16,在戰鬥中大出風頭
在信息時代,不管平時還是戰時,網絡攻擊已經成為常態。網絡防禦的第一道防線是口令。這就是通常所説的登陸密碼。比口令更進一步的種防禦手段是加密。如果把安全的信息系統當作一座城堡的話,口令和加密就是給城堡套了一個“金鐘罩”
當代坦克與裝甲車輛的基礎是機械技術,從瞬間能量利用、火炮威力增強、動力裝置功率提升等戰技指標來看,機械化戰車的發展潛力已經接近極限。為使戰車的各種性能進一步提高,從機械化到電氣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主戰坦克面臨着來自空中和地面的多重威脅,過去的坦克研究隱身需要在不同的戰場環境下,進行大量艱苦的野外測試。但如今,這些測試都可以在計算機上模擬
地對空導彈的分類多樣,按其射高可分為高空、中空和低空;按射程可分為遠程、中程、近程和短程。其中,射程在40千米以上、射高在20千米以上的地空導彈稱為中高空、中遠程導彈;射高為6至20千米的導彈稱為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導彈
所謂指令制導,就是通過“制導站”發出一系列指令、控制導彈飛行的一種制導方式。“制導站”可設在陸地、艦艇或飛機上。按指令的傳輸方式不同,指令制導可分為“無線”和“有線”兩種
現代戰爭經驗表明,戰場上因傷陣亡的士兵,很大一部分不是因為傷勢太重,而是由於搶救不及時或方法不得當。未來的一體化戰爭將進一步加大縱深、快速推進,龐大的野戰醫院將更加難以靠近前線、傷員的搶救問題將更為突出
空天一體,主要是國家空中力量未來發展的總體目標。其中,空指的是航空空間,天指的是航天空間。國際上一般把100千米作為空與天的分界線,100千米以下為航空空間,100千米以上為航天空間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近年來,一種主動防護系統已經大量裝備在坦克上。它可以在敵方導彈擊中坦克前的一瞬間,主動發射彈藥將其擊毀。未來戰場將證明,經歷了一百年血與火歷練的"鋼鐵怪物",究竟是一堆廢鐵,還是“陸戰之王”。
賽博空間,英文為Cyberspace,又被稱為網絡電磁空間。其意義表述有多種方式,一種觀點認為是控制論與空間的複合,&&受控制的空間。網絡電磁空間在本質上屬於環境與空間的範疇,並且已日益成為與陸、海、空、天同樣重要的作戰空間
無論是地面戰場上的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艦艇發射的魚雷、反艦導彈,還是戰機攜帶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只有準確命中目標才有戰場價值。當導彈飛臨目標時,在最關鍵的瞬間發揮最關鍵作用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導引頭”,不同的導引頭采用不同的“尋的制導”技術
物體被陽光照射後,表層材料都會吸收光的能量而被加熱,能量高到一定程度,物體表面就會軟化、熔融。如果光線能量再高,並且匯聚於一點,物體表面就會氣化,甚至電離産生所謂的等離子體。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原子或分子構成的
所謂“數字景象匹配製導”就是針對“地形匹配製導”精度不足的問題發展改進而來的一種“升級版”制導方式。地形匹配製導主要掃描、讀取目標區域的雷達圖像;而數字景象匹配製導則針對目標區域的可見光圖像
氫彈——具有相當於數千萬噸TNT炸藥當量的威力,是人類文明動用能量的極限。作為一種瞬間實現、不受控的人工核聚變,氫彈離不開一種物質——氚。氚與氫氣中的氫原子是一家,也稱氫的同位素
海灣戰爭由數百枚海上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拉開序幕。在為“戰斧”導彈設定攻擊路徑時,美軍可謂煞費苦心,但策略卻是捨近求遠——並不直接飛越紅海邊的沙漠攻擊伊軍,而繞着沙漠外圍的山區、城市轉上一大圈再飛抵目標,這是為什麼呢
所謂&&式就是將加速度表裝在一個獨立的“慣性&&”中,整個&&通過陀螺儀保持穩定,不管導彈飛行的時姿態發生多大變化,這個“&&”相對於起始坐標係的方向始終保持不變,這樣可以大大簡化導航過程中的數據運算量
傳統的汽車、坦克和裝甲車,都是由汽油機、柴油機産生動力,經過變速箱、傳動軸等機械部件,再帶動車輪、履帶飛奔起來的。混合動力車還是由汽油機、柴油機産生動力,但帶動的卻是發電機,産生的電力通過電線傳到電動機上,再帶動車輪、履帶轉動
彈道導彈的尺寸雖然和飛機差不多,但飛行速度要快幾倍甚至幾十倍。一枚射程3000千米的彈道導彈,整個飛行時間則不超過15分鐘,接近目標時速度大約為聲速的14倍,正因為如此,要攔截和防禦來襲的彈道導彈,技術難度比起針對飛機的傳統防空要高得多
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聽起來有些拗口,但説起X-BOX體感游戲,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其實,VR和X-BOX都是通過屏幕或其它成像方式,在數字虛擬出的空間裏組織一個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人工環境
要反制對雷達波具有隱身能力的飛機,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改變雷達電磁波的特性。目前,飛機的雷達隱身措施主要針對防空雷達的厘米波,因此,直接改變雷達的工作波長是抵消飛機隱身性的一種有效措施
我們都知道,雷達發射出去的電磁波在一定條件受大氣折射的影響,傳播方向會彎向地面;而折射的曲率超過地球表面曲率時,電磁波前進的方向就會轉向地面,再經過地面反射向前傳播,這一過程會多次反復使電磁波的作用距離大幅增加
可是,上世紀60年代美蘇先後開發出SR-71“黑鳥”及米格-25兩種 3倍聲速飛機後,這一紀錄便再無刷新、沉寂多年。究其原因,就在於渦輪發動機的速度極限就在於此,要想“再加速”,必須引入顛覆性的新概念發動機
預警機通常由中、大型固定翼飛機改裝而來,也有很少數使用直升飛機作為雷達&&。預警機裝有雷達,可以搜索空中和海面的敵方目標;安裝有完善的通訊指揮系統,雖然本身不攜帶武器,但可以像一個“會飛”的指揮所一樣指揮其他部隊進行作戰
“陣風”是法國研製的一款同樣具備雙發動機、鴨翼和三角翼外形的超音速多功能戰鬥機。起初法國參與了歐洲多國聯合的“歐洲戰鬥機”項目,但因為作戰需求和設計指標的分歧於1985年退出。次年,法國獨立研製的“陣風”的原型機首飛成功
相控陣雷達又分為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無源相控陣雷達兩類,無源相控陣雷達僅有一個中央發射機和一個接收機,發射機産生的高頻能量,經計算機自動分配給天線陣的各個單元,目標反射信號也是經各個天線單元送到接收機統一放大
近年來,隨着傳感器的推出,一種被稱為無線傳感器網的技術被開發出來。無線傳感器網,是指由大量無人值守、具有無線通信與計算機能力的微小型節點構成的自主探測系統。這些節點主要由電源、處理器、傳感器、通信等單元組成
近年來,隨着世界新軍事變革加速發展,戰爭模式由傳統單一的作戰樣式向現代信息化戰爭轉變。信息戰,亦稱信息作戰,是指綜合運用電子戰、網絡戰、心理戰等形式打擊或抗擊敵方的行動,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基礎,以信息化戰場為依託
核聚變反應的原理很好理解,但要實現卻十分艱難。今天,擁有或號稱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十余個,但大多數只是重復了二戰水平的原子彈,真正掌握聚變核武器——氫彈的國家仍然只有美、俄、英、法、中五國
越野車簡稱G型車,是指能夠適應惡劣道路環境,及野外行駛的車輛。軍用越野車是越野車家族中特殊的成員,不僅要有超強的機動性、適應性、通過性,還要能適應戰場上的各種苛刻條件。除此之外,軍用越野車還要是一個可擴展的系列家族
電子偵察是電子戰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它是作戰一方利用專用的電子偵察設備,對敵方的雷達、無線電通信設備、導航設備、武器制導系統、電子干擾系統,以及光電設備等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進行搜索截獲、識別、定位和分析
我們把宇宙中所有電和磁所賴以存在的物質以及電和磁的所有運動形式和所有參量構成的空間稱為電磁空間。無形的電磁空間之所以能夠成為戰場,也許是因為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特性。從頻域的角度看,電磁空間不僅包括射頻電磁波
進入信息時代,士兵主要拼的是智能。他已經成為戰場信息網絡中的一個節點。“數字化士兵系統”就是這些單兵的全套裝備。它由武器、綜合頭盔、計算機、通信、軟體和防護、攜行裝備等組成的
近年來,隨着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飛行員佩戴的各種裝備得到了巨大的改進,一種被稱為頭盔瞄準具的高度信息化集成裝具橫空問世。頭盔瞄準具,即是與飛行員頭盔結合在一起的瞄準裝置,是戰鬥機飛行員使用的一種非常先進的現代化飛行裝具
2015年11月17日,俄羅斯動用包括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在內的20多架大型遠程轟炸機,開始對敘利亞境內極端恐怖組織掌控的地面設施進行大規模戰略空襲
現代戰爭是多種力量聯合,多種樣式並存的一體化戰爭,由於航空、航天力量的有機融合,使空天一體作戰迅速成為信息化戰場上的主要作戰樣式。其在軍事領域中的作用和意義更是不可估量
空天一體,主要是國家空中力量未來發展的總體目標。其中,空指的是航空空間,天指的是航天空間。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世界上陸續已有5000多顆航天器被送上太空
B-2則採用了飛翼布局,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蝙蝠。它的機體大部分為圓滑過渡,兩個筆直的後掠翼前緣成扇形,這種布局能夠把大量的雷達波從前部偏轉掉。再看它的後機身,巨大的鋸齒狀後緣使雷達波沿兩個方向反射出去,偏離飛機的尾部
在古代戰爭中,軍隊的指揮靠的是旗子、戰鼓。進入現代戰爭後,電話、無線電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戰爭的效率。然而,隨着導彈、戰鬥機等高機動武器的推出,使得作戰範圍空前廣大,作戰節奏極快,這就需要戰場信息能夠快速傳遞,達到實時的水平
賽博空間,英文為Cyberspace,又被稱為網絡電磁空間。其意義表述有多種方式,一種觀點認為是控制論與空間的複合,&&受控制的空間。網絡電磁空間在本質上屬於環境與空間的範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共生産了30萬輛福特GPW吉普車,其數量之眾,分佈之廣,影響之大,都是史無前例的。戰地記者曾對軍用越野車有這樣的評價,它像狗一樣忠誠,像騾子一樣強壯,像羚羊一樣機敏
近年來,隨着傳感器的推出,以及半導體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一種被稱為無線傳感器網的技術被開發出來。因為其在軍事上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美國國防部在2000年將無線傳感器網定位為五個國防尖端領域之一
陸戰隱身兵器防不勝防,在現代戰場上,被發現往往意味着被摧毀,當前,主戰坦克面臨着來自空中和地面的多重威脅,坦克專家們在提高坦克的裝甲防護水平的同時,也在思考着怎麼提高坦克的隱身能力
這是微小型無人潛水器。它充分運用對魚類、龍蝦、螃蟹等的倣生學原理,人們往往誤認為是水下生物,具有很強的欺騙性。這些微小型無人潛水器成本很低,耗能較少、運動速度快、轉向好、隱蔽性強
2013年2月28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在例行記者會上&&,根據IP地址顯示,2012年中國國防部網和中國軍網每月平均遭受來自境外的攻擊達14.4萬餘次,其中來自美國的攻擊佔62.9%
戰爭史證明:最可怕的武器,不是戰場上正在使用的,而是那些尚在研究實驗中的、人們還不了解的武器。1980年5月26日,隨着這架經過改裝的波音707客機的起飛,激光武器首次離開地面。並實現用機載激光擊落空空導彈的試驗
有一個兵種,他們在世界各國特種部隊中接受過相應的專業訓練,並擔負特殊任務,藏匿於隱蔽且開闊場所,使用精準的武器對特殊目標或者重要人物進行遠距離摧毀和暗殺,他們就是狙擊手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紀念日,我國在天安門廣場前舉行了盛大的閱兵活動,展出了一系列高精尖的武器裝備。其中紅箭-10反坦克導彈尤為突出。其射程可達10千米,採用光纖制導
20世紀50年代,美國陸軍和空軍在與蘇聯、中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周圍,如西德、日本、南朝鮮、土耳其、伊朗以及北非的一些國家建立了許多永久性電子偵察站,作為空中偵察的補充,隨時監視從各社會主義國家發射的電子信號
有一種艦艇十分罕見,它們的外形奇特,甲板上沒有船員活動,艦炮隱藏在艦體內隨時準備發射。但是,當炮彈一經發射後,艦艇便即刻銷聲匿跡,它們就是集隱身科技與先進作戰設備於一體的未來戰艦
核電磁脈衝彈就是利用大威力高空核爆炸産生的γ射線與大氣層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形成電流,在地球磁場中發生偏轉,産生大面積強電磁輻射。通過電纜、天線或其他金屬導體耦合到各種電子設備上,産生很強的電流和很高的電壓,使其燒燬
B-2是世界上最早研製成功的,也是目前唯一正在服役的隱形戰略轟炸機。20世紀後半葉,隨着電子技術的加快發展,空中作戰越來越多地使用雷達和導彈。為了讓對方的更不容易看到、擊落己方的飛機,隱形技術開始走上前&
與常規方法相比,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軍事訓練,不僅場景多變、可控性強,而且還顯著降低了訓練經費,比如一枚地對空導彈價值100萬美元,而採用計算機模擬發射的費用不到1美元
用電力干擾彈大面積破壞敵方的電力輸送系統。用電磁脈衝彈大面積破壞敵方的各種民用和軍用電子設備,電磁空間的戰爭,其破壞性將比二戰時期的大轟炸更厲害。一個國家的電磁空間,一支軍隊的信息系統,一旦受到電磁進攻,後果都將是災難性的
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曾利用裝備在偵察衛星上的紅外傳感器來尋找藏在山洞中的目標。人隱藏在山洞中,總要呼吸,總要做飯,只要有熱的氣體從山洞中釋放出來,紅外傳感器就能夠發現目標的位置
20世紀初期,剛剛誕生的戰鬥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了戰爭的格局。發展至今,戰鬥機已經到了第四代,其是世界目前現役機種最先進的一代戰鬥機。第四代戰鬥機較前一代戰鬥機最大的特點就是可隱身和低可偵測性技術的全面運用
2011年,在俄羅斯下塔吉爾舉辦的第八屆國際武器及軍事裝備展覽會上,一輛造型時尚、炮塔修長,整車又鋒芒畢露的主戰坦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成為了整個展會的中心。連普京等政要都親臨現場登車參觀,這就是被稱為T90改進型的T90AM
瀕海戰鬥艦的問世源於近二十年國際局勢的變化。上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美國在大洋之上沒有了挑戰者。美國認為更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小規模衝突和局部戰爭需要海軍在離海岸線較近的淺水區域活動
2006年7月的范保羅航展上,蘇霍伊公布了新蘇-35的模型,這個模型隨後也被帶到了當年的珠海航展上。新蘇-35定位為俄標4++代戰鬥機,暗示其性能非常接近5代機,最終這種飛機的正式型號被確定為蘇-35S
蘇聯(俄羅斯)和美國是世界上目前為止能夠自行設計製造重型直升機的兩個國家。美國的重型直升機大多比蘇/俄的同類機型外形要小一些。不過其性能更穩定,技術業更先進
V-22“魚鷹”是美國的貝爾與波音兩大著名飛機製造公司聯合研製的,具備傾轉旋翼的中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7噸,能搭載約3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魚鷹的最高飛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509公里,比直升機要快得多
實際上,即便武器技術如何發展,攻守雙方手中的矛與盾都是此消彼長的,即便是機槍等劃時代武器,最多只能僥倖統治某一處戰場,卻不能改變取得戰爭勝利必須付出巨大傷亡這一戰爭真理
高超音速是指時速在馬赫數5及以上的速度區間。前不久剛剛測試成功的美國空軍X51乘波體項目就是這個領域最新的成果之一。2013年,X51乘波體實現了長達200秒的馬赫數5.1飛行。這雖然離真正的軍事實用化還很遠,但也算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於2015年12月10日發布一段 “龐塞”號登陸艦在波斯灣進行激光武器(以下簡稱LaWS)測試的視頻,激光攻擊了數個試驗靶,其中一艘接近登陸艦的快艇被擊中起火燃燒,一架無人機在被激光武器照射墜毀
説起“梅卡瓦”,廣大軍迷並不陌生,在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陸軍的梅卡瓦I和敘利亞的T72坦克激烈交火,引起世界矚目。歷經30年的發展,如今的梅卡瓦坦克已經發展到4型
大型飛機的研製、試飛和生産,是一個國家綜合航空實力的標誌,更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體現。而大型運輸機由於其自身所具有的特點,使得它的飛行試驗在組織管理和實施技術方面有別於常規的中小型飛機。運-20項目從預研到首飛,經歷了十幾年的時間
對於現代陸軍來説,坦克是陸戰之王。但隨着各種反坦克武器的出現,對坦克的爭議也越來越多。有人甚至説坦克是一堆廢鐵,驚呼“坦克的末日到了”。然而時至今日,坦克仍然保持着陸戰之王的雄風
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對敘利亞“伊斯蘭國”(IS)展開了空襲。16天后,有媒體説土耳其在其領空擊落一架俄羅斯無人機。但俄方堅決否認。無獨有偶。2011年12月伊朗媒體報道説,伊朗截獲了一架侵入該國領空的美軍RQ-170隱形無人機。但美方否認了這種説法
提到地面軍用機器人,也許您首先會想到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戰士。而現實中的地面軍用機器人卻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但他們之間卻有着基本的共同點。這就是機器人的三要素:腳、手、腦
蘇-30多用途戰鬥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戰鬥轟炸機。其研製工作始於80年代初。但蘇聯空軍最初並不急於裝備該型飛機,因此兩架原型機由蘇聯國家試飛院買下。其中的一架曾兩次參加珠海航展
所謂“高超聲速”是指物體的速度超過5倍聲速以上,即大於每小時6000千米。目前,高超聲速飛行器主要包括3類:一是高超聲速巡航導彈,二是高超聲速飛機,三是美國已退役的航天飛機
C4ISR系統包括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計算機(computer)、情報(intelligence)、監視(surveillance)、偵察(reconnaissance),綜合起來稱為C4ISR系統
“數字化士兵系統”就是這些單兵的全套裝備。它由武器、綜合頭盔、計算機、通信、軟體和防護、攜行裝備等組成的。從而使士兵的態勢感知、戰場協調、指揮控制、通信、進攻、防護能力得到了質的提高。
殲15是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雙發動機重型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它可在航空母艦上起降執行作戰任務。在世界通行較的戰後戰鬥機代際劃分體系中,殲15屬於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
2015年9月30日,突然傳來了俄羅斯軍隊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實施打擊的爆炸性新聞
“柔性製造”就是通過融合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和先進加工技術,把以往産品生産中相互孤立的工程設計、製造和經營管理過程,在統一數據庫的支持下構成一個有機系統
ITER計劃的核心,是建造可容納核聚變反應物質的超導“托克馬克”裝置。它是一種磁約束環形容器,以及大型供電系統、産氚工廠、供水系統、真空系統以及液氮液氦系統等
常規動力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使用柴油機推進,而在水下航行時由於無法進氣和排氣,就必須關閉柴油機、使用蓄電池組推進
企鵝在陸地上搖晃着行走看起來十分笨拙,可是一旦入水卻靈巧非凡。其中的奧秘,很大程度上就來源於企鵝帶蹼的雙足。通過億萬年的進化,大自然創造出了這種極為簡潔、精密、高效的水中推進方式
1996年5月,美國國防部正式提出聯合打擊戰鬥機計劃(Joint Strike Fighter Program)這一計劃要求設計製造一款符合美國海、空和陸戰隊通用要求,可節約高達三分之一的維修費用的新型通用戰鬥機
航母艦載機進入噴氣時代以後,英國海軍中校柯林·米切爾發明的蒸汽彈射器便一統天下,成為大中型航母提高作戰能力的最佳選擇。但蒸汽彈射器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如蒸汽系統複雜、佔用艦內空間和重量大、耗費人員多等等
現代海軍裝備的競爭,説到底就是國家之間工業能力的競爭、是生産效率的競爭。能否不斷縮短艦船設計與建造周期,同時不斷提升建造質量,已成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是造船強國、海洋大國的關鍵指標
現代艦舶的螺旋槳自19世紀初問世以來,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與蒸汽動力一起,推動了人類航海技術的巨大跨越。毫無疑問螺旋槳和蒸汽機一樣,是200多年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典型代表
魚雷集速度與威力於一身,自19世紀誕生以來,就成為了最致命的水下殺手。也正因為如此,不斷提高魚雷在水中的航行速度,成為提高其作戰能力的重要方向。今天各國裝備的先進熱動力魚雷航速普遍達到了50節(約90千米/小時)
所謂等離子體就是氣體中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外界高能作用、如高能粒子的轟擊或者激光照射時,原子中的部分電子因吸收了能量而脫離開原子成為自由電子。此時,構成氣體的成分由原來不帶電的原子或分子變成了正負離子
如果説穿浪船型還是在“修改”船體結構上做文章的話,那麼另一種新概念船型——小水線面船則是將潛艇與水面船隻“組合”到了一起,這樣又會有什麼樣神奇的效果呢
作為尋找新概念船型的先聲,德國人在二戰期間就已經展開了水翼艇的研究,然而直到上世紀60年代,大功率高速柴油機和燃氣輪機技術的發展,水翼艇才真正達到實用化。同樣在60年代步入成熟其的新概念船還有氣墊船
在美國海軍中,艦載機飛行員常常被戲稱為“郵遞員”,也就是負責將彈藥庫的“郵件”送至美國政府黑名單中的“客戶”頭上。而衡量航母作戰能力的主要指標就是“郵遞員”每天派送“郵件”的速度和數量
主流的飛機設計已基本固化在了所謂“圓筒+機翼”的傳統構型上。也就是一個圓筒、或者“變形”圓筒的機身,兩側是一對機翼,尾部再加上垂直及水平尾翼,在機翼和尾翼上還有襟翼、副翼、方向舵等操縱翼面
近年來,隨着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一種新型智能武器裝備被應用到了軍事領域,它可以替代人類來完成水下探測、掃雷、滅雷以及高危任務等,這就是-水下機器人
2013年10月28日傍晚,美海軍最新型導彈驅逐艦DDG-1000型”朱姆沃爾特“號正式下水,其具備了隱身性能強、打擊距離遠、信息化集成度高、無人智能化的特點
電磁軌道炮,簡稱為電磁炮。是一種利用電磁力發射彈丸的動能武器。當發射時其通過電磁力加速到超高音速後轉變為動力將彈丸瞬間彈出,彈丸接觸到指定目標後迅速爆炸
在浩瀚海洋中,潛艇通過海水作掩護使其它偵查武器很難發現它的行蹤,但是有矛就有盾,近年來發展較為成熟的聲吶探測設備成為了潛艇隱身的剋星
噴氣式戰鬥機,顧名思義,就是由噴氣式發動機推動飛行的戰鬥機。近年來隨着噴氣式戰鬥機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對其劃代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驅逐艦自19世紀末期誕生以來,一直被世界各軍事強國作為海戰場的主要裝備,它不僅可以承擔進攻性的海上突擊任務,又可以承擔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等任務,從而被人們冠以“海上多面手”的稱謂
近年來,隨着傳統戰爭向着信息化戰爭不斷轉變,矛與盾的競爭也日趨加劇。各軍事強國在戰場干擾與反干擾的手段上不斷推新。通信對抗、光電對抗、雷達對抗和網絡對抗在眾多干擾與反干擾手段當中猶如四桿利刃般異軍突起
近年來,隨着世界新軍事變革加速發展,戰爭模式由傳統單一的作戰樣式向現代信息化戰爭轉變。據有關專家們的預測,21世紀的戰爭將是一場別開生面的信息戰
在現代海洋爭霸戰中,航空母艦已成為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武器裝備之一,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對敵方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打擊
近年來,隨着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飛行員佩帶的各種裝備得到了巨大的改進,一種被稱為頭盔瞄準具的高度信息化集成裝具橫空問世
近年來,隨着空戰樣式的不斷變化,各種戰機的攻擊方式層出不窮。然而,有一種攻擊方式從1993年被報道後,一直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這種攻擊方式就是越肩發射
有人曾經把巡航導彈形象的稱為“空中巡邏兵”、“尖刀部隊”,但是這種稱謂並不能體現出巡航導彈的特徵。巡航導彈更像是一個身懷絕技的“間諜”,它能夠準確的抵達目標並進行毀傷
1943年4月太平洋戰爭出現了巨大轉機,日本軍國主義的勢力開始逐漸下降。山本五十六決定去布英島等日軍佔領的島嶼視察,就是因為這次視察行動,使得山本五十六走上了一條死亡之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英美聯軍曾對德國及其佔領國的區域進行了為期四年的戰略轟炸
郵箱:jskjqy@news.cn
電話:010-8805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