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不能跑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5 12:23:09
來源:科普中國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不能跑步?

字體:

孩子做完先心病手術後不能運動,一定要靜養休息。”

“孩子做了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之後,不能再去跑步鍛煉了。”

“孩子做了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以後,不能上體育課,要免修。”

那麼,這些説法正確嗎?先天性心臟病是我國常見的出生缺陷疾病,手術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當這些孩子在手術恢復期時,大部分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該不該活動?如何活動?有的家長認為心臟手術的創傷大是不能運動的,需要靜養;也有的家長認為運動之後孩子心臟上的傷口會長不好,增加心臟負擔……可見不少家長對於心臟手術後可不可以活動這件事的認識還存在一定誤區。

誤區1:先心病兒童在大手術後要靜養,完全不能運動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誤解。很多人對於身體活動的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心臟手術後的心功能恢復需要長期靜養,所以,他們往往會限制孩子們的活動,導致孩子們久坐不動,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心肺運動耐量下降。此外,先心病兒童普遍存在運動發育落後,以往認為這主要與疾病及圍術期併發癥有關,現在認為這可能與缺乏活動也有關。先心病手術主要是為了糾正患兒異常的心臟結構。大量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先心病手術後適當的身體活動要比臥床靜養更有助於提高心肌收縮能力,改善心功能,還能夠改善孩子的骨骼肌、血管和免疫系統功能,預防肥胖,提高心理、認知和社會功能。

既然要讓孩子動起來,那麼每天要運動多久呢?這個問題各個國家先心病運動活動指南均給予了明確答案,手術根治術後或無需後續治療的先心病兒童要避免2個小時以上的久坐不動,每天至少進行60分鐘的身體活動,每週至少3 天。家長們可以根據這個活動原則、孩子的年齡和不同的發育階段,選擇適合的活動方式。如0-2歲嬰幼兒應該以生長髮育為目標,家長可以嘗試做一些愉快且安全的親子活動;學齡前兒童應該以發展運動技能為主,家長可以讓孩子參與日常家務活動、自行車、球類運動以及團體活動;兒童及青少年應該側重於開展肌肉訓練和抗阻運動,比如舞蹈、健身操、球類運動等。

誤區2:兒童先心病術後,不可以參加跑步運動

這也是很多人的誤解,其實能不能跑步這件事情關鍵在於手術後的心功能水平。跑步是所有運動中最簡單的運動方式之一,它可以有效提高心臟功能,增強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以及心臟毛細血管密度,提高心臟調節機能等。跑步産生的細微效果可能很難被人們發現,但作為心臟功能的重要指標——心率,是可以通過穿戴技術被我們監測到的,比如安靜時,我們的心率開始下降;運動時,我們的心率會上升。一個經常跑步鍛煉的人安靜時的心率明顯低於不運動的人,從而使得心臟的舒張期延長,心臟有更多時間回血充盈,為下一次收縮做好準備。所以,經常科學跑步的孩子心肺功能會更好。不過先心病術後,孩子也不能高強度跑步,否則也會增加健康風險,科學跑步才是關鍵。通常,我們借助代謝當量(METs)將兒童身體活動強度分為:METs值<3為低強度活動,3-5.9為中強度活動,≥6為高強度活動。按照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能量消耗的METs值來看,不同身體活動METs值各不相同。以跑步為例,6-9歲孩子的慢跑為5.5METs(中強度),而快跑可以達到7.2METs(高強度)。可見,不同配速的跑步 METs 值不同,正常跑步並非屬於劇烈運動的概念。所以,家長們可以根據心肺功能水平為孩子設定合適的跑步速度,由慢到快,循序漸進地運動,從而達到心臟康復的目的。

誤區3:先心病患兒術後不能上體育課,體育課要免修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由於先心病兒童的心臟存在先天畸形、生長髮育落後,與同齡兒童相比,他們的心肺功能的確存在差異,有氧代謝的能力會相對低下,因此,不少家長會過度保護,限制術後的孩子的室外活動量,免修體育課成為一種常態。事實上限制體育課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體格發育和心肺功能,還會使他們與社會隔離,産生抑鬱等心理問題。那麼,如何讓孩子安全地參加體育課呢?臨床上通常會根據先心病分型及手術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劃分。比如無症狀的非青紫型先心病患兒在手術後可以照常上體育課,無需限制娛樂活動和競賽性運動;而青紫型先心病或是實施姑息手術後的患兒則需要完成心功能評估後才能決定是否能上體育課。一般來説,通過平常的心臟彩超檢查就可以評估心功能水平,但是這種靜態下的心臟狀態卻無法呈現運動時的隱匿問題,導致患兒在日常運動中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風險。近年來,兒童心臟康復門診可以通過心肺運動試驗(CPET)來評估兒童的動態心功能水平。CPET 是一種極量運動試驗,孩子需要戴上心電圖貼片、血氧飽和度探頭以及血壓計,還需要佩戴面罩來獲知運動時的氧氣攝入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通過對這些動態數據,CPET可以同時觀測到患兒的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對同一種運動的應激反應,客觀、定量、全面地評價心肺儲備功能和運動耐力。這就意味着,先心病患兒做過手術後能不能上體育課,運動量如何,家長們可以得到一個確定答案。由此可見,傳統觀念“靜養”的疾病康復模式並非完全正確,尤其不適合先心病手術後處於生長髮育過程中的孩子。家長們應該重視身體活動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把孩子們帶到兒童心臟康復門診進行動態及靜態的評估。相信在執行科學、循序漸進的心臟康復處方後,孩子們的心肺功能會不斷改善。

作者丨羅雯懿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 主任護師

審核丨章雅青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護理管理研究所所長

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