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並非如此。面癱的成因非常複雜,涉及多種生理和病理因素。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面癱的定義和病因。
面癱,又稱“面神經炎”或“面神經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運動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負責皺眉、咧嘴等面部表情肌肉運動的神經叫作面神經,它像電線一樣接入大腦的控制中心,不管哪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面部肌肉失去控制,進而出現“面癱”的症狀。這條線路一共分為兩段——中樞段和周圍段,臨床上根據損害發生部位可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
中樞性面癱:病變位於中樞段,只引起嘴歪,不引起眼瞼閉合障礙;通常由腦血管病、腦外傷、顱內腫瘤和顱內炎症等引起。
周圍性面癱:病變位於周圍段,同時引起嘴歪和眼瞼閉合不全;通常由感染性疾病(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的病毒被激活)引起,還可能由耳源性疾病、腫瘤、外傷、中毒、糖尿病和自身免疫異常引起。
臨床上最常見的面癱屬於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找不到明確原因)。低溫、吹冷風與面癱有一定關係,當人體受涼時,體溫降低,免疫力也隨之降低,這個時候容易發生面癱,尤其是病毒感染性面癱。
審核:樊東升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糾錯】 【責任編輯: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