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轉動脖子,發出咔咔的聲響,就是得了頸椎病。”
很多人在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後,如在電腦前久坐辦公、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等,如果突然快速轉動脖子,聽到了脖子“咔咔響”,就以為是自己頸椎出了問題,患上了頸椎病。
流言分析:並非如此。
扭脖子時發出的聲音叫做關節彈響。這種響聲可能是由生理性彈響、頸部肌肉勞損、頸椎小關節紊亂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如果沒有伴隨其他症狀,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因此,不能僅憑脖子“咔咔”響就判斷為頸椎病。
轉動脖子,有聲音是怎麼回事?
扭脖子發出“咔咔”響聲,叫做關節彈響。除了頸椎,人身上所有的關節都可能出現關節彈響,那麼,到底什麼是關節彈響?身體運動是由很多關節來帶動的,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而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彈響是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摩擦或者關節內生成氣泡或爆破發出的響聲。頸椎也存在許多小關節,同樣可以發出彈響。當頸椎長時間維持同一固定姿勢後,然後突然轉動脖子,軟骨之間摩擦、碰撞,就可能發出“咔咔”的聲響。
脖子“咔咔響”就是頸椎有問題?
脖子咔咔響並不代表着一定是有頸椎病,更不用擔心會擰斷脖子。頸椎所發出的彈響分為兩種情況,分別是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生理性關節彈響是來自關節腔內的清脆、單一、無痛的爆裂樣音響,沒什麼大問題。正常成人的關節在處於一定時間的靜止狀態後,如果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伸,常會發出清脆的爆裂樣音響。例如,當人體靜止一段時間後突然挺胸、聳肩、張口、伸屈四肢、扭轉或伸屈軀幹時,四肢、顳頜、脊椎關節常“啪啪”作響。如果企圖使彈響緊接着重復發生則是不可能的,必須使關節靜止一定的時間後才會重新發生。脊椎的關節雖然可以連續發生好幾次,是因為脊椎是由多個關節構成的,其中每一個關節只能響一次,這就是生理性關節彈響。
病理性彈響是指關節內外結構損傷、疾病及結構的變異引起滑膜增生、關節囊及韌帶松弛、肌腱及腱鞘增生狹窄、關節軟骨剝脫等情況,當關節運動時以上的組織摩擦而産生彈響,聲音一般比較沉悶、磨砂樣的。多數伴有疼痛和不適感,並且可以連續發生。生理性的彈響,在轉動脖子之後,會感覺到脖子酸痛僵硬有所緩解。如果是病理性的話,在脖子轉動之後,脖子不舒服並沒有什麼緩解,甚至還會有頭暈、耳鳴、手指麻木等情況。
頸椎病的常見信號
出現彈響並伴有以下情況,就提示你可能存在頸椎病了。
1、經常落枕
如果枕的枕頭合適,睡覺姿勢也正確,還經常出現落枕的情況,那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因為頸椎不穩,頸部肌肉支撐不到位造成的。這是早期頸椎病的症狀之一。
2、手指發麻
發現手指、前臂總是發麻,有時早上起床以後手指麻木會更明顯,這也有可能是頸椎病的信號。
3、肢體無力
下肢無力,走路的時候有一種踩棉花的感覺,雙手不靈活,在做精細動作時會比較困,比如:寫字不穩、經常扣錯扣子或者扣扣子時不靈活、繫鞋帶、拿筷子夾菜等比較困難等。
4、脖子疼痛一直存在
脖子疼痛不會因為天氣變、運動、休息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緩解,而是一直持續存在的這種疼痛,很有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
一個小測試檢查頸椎活動度
如果還是無法判斷自己的頸椎有沒有問題?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動作,來檢查頸椎的活動度:
1.慢慢低頭,下巴微收,下巴盡量往胸口方向靠,觀察眼睛是否可以看到肚臍。
2.慢慢抬頭,觀察眼睛能不能直視天花板,脖子後側有沒有被卡住的感覺。
3.分別向左右兩邊輕輕轉頭,看鼻尖是否可以和肩線中央對齊,還是下巴只能轉到肩前緣的位置。
4.鼻子朝前向左右兩邊側頭,耳朵盡量靠近肩膀,不要聳肩,是否感覺對側的脖子繃得很緊。
對着鏡子做這幾個動作,留意自己的姿勢、兩側有沒有對稱,低頭抬頭是否困難,轉頭側頭是否有緊繃感。如果感覺不舒服,那就要注意預防頸椎病了。
作者丨鄧婷 骨科主治醫師
審核丨紀剛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