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洗牙麻煩,自己在家洗可以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23 15:35:44
來源:科普中國

去醫院洗牙麻煩,自己在家洗可以嗎?

字體:

流言

去醫院洗牙麻煩,自己可以在家洗牙。

流言分析

不要這麼做。

雖然洗牙看似操作並不複雜,但仍然屬於醫療行為,應當去正規醫療機構。自己“洗牙”,一方面很難清潔乾淨,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口腔損傷,還可能導致感染。洗牙是專業的醫療行為,自己“DIY”隱患多,應該請專業的牙科醫生幫忙。

當我們洗牙時,我們在洗什麼?

“洗牙”的學名,其實叫做“牙周潔治”,洗牙的過程可不是簡單地用水沖洗(雖然過程中也會噴水),打個簡單粗暴的比方——洗牙可能更接近於清理掉燒水壺裏常年積攢的水垢。

洗牙鏟的是什麼?

那什麼是牙結石呢?這要先從牙菌斑説起。牙菌斑是一種粘性、無色或淡黃色的軟性物質,主要由細菌、食物殘渣和唾液中的蛋白質組成。它容易附着在牙齒表面、牙齦邊緣以及牙縫等部位。

如果不及時清除牙菌斑(如刷牙、使用牙線等),牙菌斑會逐漸吸收唾液中的礦物質,尤其是鈣和磷酸鹽。口腔中的唾液提供了這些礦物質,當它們沉積在牙菌斑中後,會逐漸使牙菌斑硬化,這一過程稱為礦化。

經過礦化的牙菌斑就變成了牙結石,牙結石比較堅硬,附着在牙齒表面,難以被常規的刷牙或使用牙線去除。牙結石的顏色從黃色到棕色不等,長期存在的牙結石甚至會染色為深褐色或黑色。牙結石會導致多種牙周疾病,還會影響美觀,導致口臭。

預防牙結石,養成良好口腔清潔習慣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為牙結石形成前的軟垢,稍微用力刷牙也能刷掉。如果牙結石已經形成,就幾乎不可能被我們日常能用的工具清除。

這時就需要 “洗牙”了。平時好好清潔口腔,就可以降低牙結石形成的速度,減少牙結石的生成量,加上定期洗牙,就能夠降低很多牙周疾病的風險。

正規的洗牙怎麼做

現如今,常規洗牙一般是牙科醫生使用專用的超聲設備來完成的。現在洗牙的基本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讓一個金屬潔牙尖産生高頻振動,當這個金屬尖在牙齒和牙結石表面輕輕接觸、滑動時,附着相對沒那麼緊密的牙結石就會應聲震落。在一邊振動的同時,還會噴出水來降溫,避免局部溫度過高。

有些人不樂意洗牙,是因為覺得“洗牙”是用藥水洗的,會傷到牙齒和口腔,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洗牙中用的水是醫用凈化水,是用來沖刷脫落的牙結石的,一邊還可以起到冷卻降溫的作用。

清潔掉大部分牙結石後,對色素沉着比較多的牙齒還會有個“噴砂”的步驟,是用高壓水流混合很細的粉末噴射到牙齒表面,清除殘余污垢、菌斑。最後,還會在牙齦上藥(比如碘甘油),也是為了局部炎症的輔助控制。

以上這些液體在整個洗牙過程中都起到輔助作用,都不是“洗牙”本身這個“洗”字的含義。

洗牙不可以 DIY 

視野不佳

牙醫會一手拿着潔牙手柄,另一手拿着一把小鏡子(口鏡)。這是因為口腔內環境非常狹小,很多部位靠人眼沒有辦法直接目視,非要依靠一個鏡子伸進嘴裏反光,才能看清牙齒的角落。雖然現在有部分潔牙儀已經有了可視功能,但這仍然無法完全規避其他問題。

受傷風險

之所以不建議自行動手洗牙,最大擔憂是洗不乾淨或者損傷牙齒。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普通人,對於哪些地方有牙結石判斷不見得準確,而潔牙時使用的力度也很難把控,更別説是以一個彆扭的姿勢操作自己的牙齒。要知道,潔牙手柄頭部的那個高頻振動的金屬尖,要是只接觸到牙結石還好,要是用力過猛不小心撞到牙齒本身或牙齦,那恐怕將成為非常刻骨銘心的經歷。

總之,自己潔牙,很容易要麼用力過小角度不對,沒能震下來牙結石;要麼用力過大,導致牙齒因為外力造成敏感甚至缺損,至於牙齦的損傷,就更難避免。

衞生隱患

洗過牙的同學都知道,洗牙的時候經常出血。實際上在醫院或診所,所有器具都是消毒後使用,專人專用。使用之後能回收再利用的潔牙工具需要再回到消毒中心,進行全方位的滅菌消毒才能提供下一次使用,而更多的是一次性器械,會通通扔掉。而自己在家,有可能因為消毒不到位,增加感染的風險。

難以拋光

此外,當我們洗牙之後,其實牙齒表面並不光滑,在正規醫療機構,洗牙的正常流程還包括牙齒的光潔拋光,需要使用一種專門的旋轉器械,加上拋光膏進行牙齒表面的清潔補充及拋光,這樣會讓牙結石更不容易附着。但自家通常沒有這種條件,如果跳過這一步,不僅牙齒表面會更粗糙,牙結石還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堆積起來。

看了這幾個原因,相信大家已經發現,自己在家洗牙,根本就不是個好主意。這裡也要再次提醒大家,“洗牙”雖然是比較基礎的牙周治療,但這也是一种醫療行為,必須由專業的醫生在專業機構進行,這才是最安全穩妥的。

那我們多久才應該去洗一次牙呢?

建議大家可以每一年到兩年洗一次牙,因為牙結石的持續存在和壓迫牙齦,是導致牙齦發炎紅腫、出血乃至退縮常見的原因。

作者丨何劍亮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綜合牙科 主治醫師

審核丨吳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口腔科 副主任醫師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