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尤其是當進行一些較劇烈的運動,如打籃球、跳躍、踢足球時。當發生踝關節扭傷,急性期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我們應該立即停止活動,避免進一步加重損傷,找個安全的地方原地休息,可以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幫助行走,減輕受傷踝關節的負擔。同時,我們可以遵循RICE原則。
一、什麼是RICE原則?
RICE原則是運動醫學中常用的一種處理軟組織急性損傷時應遵循的原則,包括四個關鍵步驟: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壓迫包紮)和 Elevation(抬高)。這個原則主要用於減輕急性損傷(如扭傷、拉傷、撞傷等)後的疼痛、腫脹和炎症,促進恢復。
二、RICE原則的四個步驟該怎樣做?
1.R - Rest(休息)
在受傷後,我們要立即停止運動並休息,避免使用踝關節,直到疼痛、腫脹和炎症得到控制。這樣有助於減少踝關節充血,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避免進一步損傷,並給身體提供時間來修復受損組織。
2.I - Ice(冰敷)
我們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對踝關節腫脹處進行冰敷,每次持續15~20分鐘,每隔2~3小時重復1次(注意避免凍傷)。持續24~48小時或直到腫脹減輕。原理是通過冷療來收縮血管,減少血液流向踝關節受傷部位,從而減輕腫脹、疼痛和炎症。
3.C - Compression(壓迫包紮)
冰敷後,使用彈性繃帶或壓迫襪輕輕地。對踝關節進行包紮,以提供穩定的壓力。將繃帶從踝關節下方開始纏繞,以“8”字纏繞法向上至超過受傷區域,確保繃帶不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定期檢查繃帶松緊度,並重新包紮以保持適當的壓力。這樣包紮有助於減少血液流向受傷區域,從而減輕腫脹。
4.E - Elevation(抬高)
患者平躺,將受傷的踝關節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可以使用枕頭或折疊的毯子來墊高。保持這個位置直到腫脹和疼痛減輕。目的是通過提高踝關節的高度來促進血液回流,減少腫脹。
三、對傷勢進行評估
在對踝關節扭傷完成緊急處理後,需要評估一下傷勢的嚴重程度。如果踝關節疼痛劇烈、腫脹嚴重、活動受限明顯或伴有其他嚴重症狀(如麻木、刺痛、失去知覺等),應及時就醫。到醫院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如X射線攝影、CT或MRI),以排除骨折、韌帶斷裂等嚴重損傷的可能性。在這期間,可以使用石膏、支具或繃帶等對受傷的踝關節進行固定,以限制其活動範圍,避免進一步損傷。
四、踝關節扭傷後的康復和治療
在踝關節急性損傷得到初步控制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踝關節的康復訓練和物理治療,以促進踝關節的功能恢復。康復訓練應循序漸進,避免過度訓練和再次受傷。
總之,踝關節扭傷後的急性期處理需要迅速、準確且全面地進行。通過遵循RICE原則、評估傷勢、適當固定和及時就醫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損傷並促進康復。
作者:陳 茵 深圳市中醫院
審核:曹雪梅 深圳市中醫院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