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顏色越深,營養價值就越高。”
流言分析
並非如此。
蛋黃的顏色受母雞的年齡、品種、健康狀況、飼料成分及色素的含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不能僅僅根據蛋黃顏色的深淺來判斷雞蛋的營養價值。蛋黃的顏色在業內會用羅氏比色扇進行比對,由淺黃到橘紅,共有 15 個等級。
有些人認為,蛋黃顏色深,説明雞所吃的飼料天然、健康,因此所産的蛋也更有營養。然而,這種觀念並不準確。
蛋黃顏色受多因素影響
蛋黃的顏色,受到母雞的年齡、品種、健康狀況,飼料成分及色素的含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母雞因素
雞齡:一般來説,成年雞比幼雞蛋黃的着色能力強,但隨着年齡逐年變大,母雞的色素沉着能力會降低,蛋黃顏色偏淡。
品種:不同品種的雞,蛋黃的色素沉着能力也有所區別。如來航雞葉黃素沉積的能力比白洛克強。
健康狀況:因疾病或感染了某種病毒、細菌或寄生蟲,也會影響葉黃素的吸收,如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球蟲病等感染。
2、飼料因素
色素含量:雞飼料中,類胡蘿蔔素(主要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含量越豐富,蛋黃顏色越深。所以吃青菜、青草、玉米的散養雞和吃飼料的場雞相比,由於類胡蘿蔔素含量高,蛋黃顏色也會更深。另外,如果在飼料中會添加着色劑,蛋黃的顏色也會更深。
脂肪含量:類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的,脂肪可以促進飼料中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因此,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脂肪,可以讓蛋黃的顏色更深。通常在飼料中添加 3%~5%的動物性脂肪,可提高着色效果。
維生素 A 和鈣含量:維生素 A 和鈣都能抑制類胡蘿蔔素的吸收,所以如果飼料中這兩種營養的含量太高,類胡蘿蔔素吸收少,蛋黃顏色不會太黃。
飼料儲存時間長和抗氧化劑:含有玉米的飼料如果儲存時間長,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會被氧化,含量降低。如果在飼料里加入了抗氧化劑,比如維生素 E 和乙氧喹等,可防止色素氧化失去着色能力。
受黴菌毒素污染:飼料受到黴菌污染時會降低消化道吸收類胡蘿蔔素的能力,尤其是黃曲霉毒素,還會降低雞蛋的光澤。
除了以上因素外,飼料的抗營養因子、藥物、雞捨得環境控制等也都會影響蛋黃的顏色。
類胡蘿蔔素高也不代表整體營養高
雖然決定蛋黃顏色的因素比較多,除了母雞本身的因素外,飼料的色素起到關鍵作用。如果飼料是天然的,沒有添加着色劑,那麼蛋黃的顏色主要來自類胡蘿蔔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素等。
舉個例子,如果母雞主要吃的是玉米,那麼它們産出的雞蛋蛋黃就會呈現出中等黃色(色卡等級為 6 左右)。而如果母雞主要吃小麥或大麥,那麼蛋黃的顏色就會相對較淺(色卡等級為 3 左右)。更為極端的是,如果母雞的食物中幾乎不含色素,比如只吃白色玉米粉,那麼産出的雞蛋蛋黃顏色就會非常淺,甚至接近白色。
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營養高
蛋黃深的蛋,往往類胡蘿蔔素含量比較高。但是,蛋黃中的葉黃素、玉米黃素,屬於植物化色素,並不能轉化成維生素 A,不屬於營養成分。
圖源:中國營養科學全書(2019 版/上冊)
而雞蛋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其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這些成分的含量對蛋黃顏色的影響並不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類胡蘿蔔素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健康益處,如抗氧化、保護視力等,但我們日常通過深色蔬菜獲取的類胡蘿蔔素會更容易。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根據蛋黃顏色的深淺來判斷雞蛋的營養價值。
數據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第 6 版/上冊)
照“謠”鏡
沒必要過於追求某一種食物的營養價值,沒有哪一種食物能滿足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均衡、多樣攝入、足量攝入才是關鍵。
作者丨李純 國家註冊營養師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