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還沒用明白?怎麼開更省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15 15:35:00
來源:科普中國

空調還沒用明白?怎麼開更省電?

字體:

01 為什麼室外溫度越高,空調製冷效果反而越差了?

你沒看錯,空調也是有自己的“脾氣”的。嚴格來説,常規家用空調的工作溫度是-5℃—42℃。熱泵型空調在冬季,-5℃以下就無法制熱了,但電加熱型空調問題不大。而當室外溫度超過42℃,空調機內的壓縮機的溫度保護就會啟動,空調無法與外界進行熱量交換,也就難免會鬧“罷工”了。所以,室外機周邊切忌有雜物遮擋,在安裝的時候,盡量將室外機放置在通風良好、避免直曬的位置。

02 關於出門扔個垃圾/遛狗/買菜要不要關空調?

短時間出門且關空調,並不能省電。隨着科技的發展,很多家庭選購更為節能的變頻空調。所謂“變頻”,就是加裝了變頻器的常規空調。變頻空調的主機是自動進行無級變速的,它可以根據房間情況自動提供所需的冷(熱)量;當室內溫度達到期望值後,空調主機則以能夠準確保持這一溫度的恒定速度運轉,實現“不停機運轉”,從而保證環境溫度的穩定。

如果頻繁的開關空調,壓縮機啟動會耗費大量電能,不僅費電,而且容易造成核心壓縮機損壞,減少空調使用壽命。經過研究測試,三四小時內的短時間離開,家用空調可以不用關閉,調至製冷最小檔位,不僅回家時溫度更加適宜,而且用電量與關閉空調重新製冷所需電量相當。因此專業的建議是:空調不要頻繁開關,短時離開不必關閉空調。

03 又想涼爽又想省電,使用空調可別忽視健康問題

極大的溫差變化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特別是頻繁的冷熱變化或者從高溫環境突然進入到低溫環境,極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這種“熱脹冷縮”的效應會增加心臟負擔,影響血液循環,可能引發高血壓、心絞痛、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頻繁的溫差變化也會干擾人體的免疫系統,使得身體難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而增加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風險。一味的調低溫度更會增加空調能耗。

建議根據情況選擇適合的溫度和風量,並避免直吹。夏季空調開26℃是經過多方專家測試論證,在滿足大多數人們舒適度和節能環保的角度下提出的相對合理的製冷溫度。也可以在睡前設定自動關機、使用遮光窗簾或百葉窗來阻擋陽光直射等,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04 空調“除濕”更製冷?

今年的強降雨着實頻繁,室內更顯悶熱。很多人開始推薦用“除濕”代替“製冷”,其實這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製冷模式是以空調製冷劑為載體,將熱量傳遞到外部環境,從而使室內溫度降低。在製冷過程中,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成水,從而間接降低室內濕度。除濕模式則專注於降低室內濕度,通過製冷過程將空氣冷卻下來,使其中的水蒸氣凝結成為水滴,從而去除室內濕氣。

除濕模式不能完全代替製冷模式。不過在潮濕或多雨的天氣,還是優先推薦除濕模式。因為同樣25℃的環境中,濕度30%和濕度90%的感覺可千差萬別!利用除濕模式,將空氣中的水汽凝結並排出室外可以大大減低室內的濕度,有效緩解室內悶熱的情況。同時要注意要關閉門窗,減少室外水汽的進入。

另外,別忘了及時清洗空調。空調使用過程中會有灰塵、細菌附着,室內機定期清洗濾網和內部可以減少病菌傳播,建議夏季使用過程中一兩個月清洗一次。室外機因安裝方式不一樣,故不強求清洗,一般建議兩三年清洗一下灰塵,有助於節能,並且應該保證室外機周圍不要放置雜物,影響散熱。

 

作者:李晉灝 中國製冷學會科普部主任、高級工程師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