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嘗甜,舌根嘗苦,舌的兩側感受酸和鹹。”
流言分析
並非如此。
作為享受美味的先鋒隊,舌頭其實也是我們身體肌肉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因為它上面密布着許多味蕾,讓它成為了最特殊的一個。
每個人的味蕾通常含有 100 個左右緊密排列的味覺受體細胞,可以感知甜、酸、苦、鹹和鮮味。有一個流傳很久的説法:“舌尖感受甜,舌根感受苦,舌的兩側感受酸和鹹”(如下圖)。但你知道嗎,這個知識點其實是完全的誤讀,在人類的味覺系統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地圖,其實檢驗的方法也很簡單,你可以用舌尖分別嘗一下酸甜鹹苦的湯食,然後就會發現,它們的感知並沒有太大區別。
從機理來看 有沒有存在“味覺地圖”的可能?
在後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味覺其實是通過分佈在味蕾上的味覺受體細胞來感知的,在這其中,鹹味和酸味是通過離子通道受體感知的,而苦味,甜味和鮮味則是通過G蛋白偶聯受體來感知的。在舌頭上的味蕾中,這些味覺受體細胞的分佈並沒有顯著的區位性差異,所以“味覺地圖”到這可能就可以畫上爭論的句號了,其實沒那麼複雜,每個位置都可以感知到各種的味道。
那麼,味覺信號是怎麼轉換成我們真切的感受呢?科學家們已經研究出了相對完整的大腦神經環路。
位於舌頭的味蕾上的受體細胞感知到這些味道後,會通過面神經的鼓神經分支和舌咽神經傳遞到迷走神經的會厭分支,接着傳導到腦幹的孤束核,然後是丘腦腹後內側核,最後傳遞到大腦皮層的前腦島和額葉島蓋區,在這些味覺信息處理的高級中樞處理完畢後,你也許就會長嘆一句;“啊,好鹹/甜/苦/鮮/酸!”[10]
在動物實驗中,科學家甚至鑒定出了對苦味和甜味分別作出不同反應的神經元,他們發現當苦味信號到達味覺信息處理的中樞後,會對甜味神經元産生負反饋抑制,並激活苦味神經元,放大這種苦味的反應。
作者丨丁宇 浙江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
審核丨李菁晶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教授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