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不只是“臉痛”那麼簡單-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27 08:55:40
來源:科普中國

三叉神經痛:不只是“臉痛”那麼簡單

字體:

在繁雜的神經系統疾病中,有一種疼痛以其獨特的偽裝性,常讓患者苦不堪言,這便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以其獨特的“面具”和難以言喻的劇痛。它不僅僅是一種“臉痛”,更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健康挑戰,常常讓患者誤以為是牙痛、偏頭痛或其他常見疼痛,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今天,我們將剖析這一“磨人”的疾病,了解它的症狀、病因、診斷方法及治療策略,以幫助患者更好地認識並有效應對這一疾病。

一、揭開三叉神經痛的“神秘面紗”

三叉神經痛,顧名思義,是源於三叉神經的劇烈疼痛。三叉神經(第五對腦神經)是人體的十二對腦神經之一,主要負責面部的感覺傳遞和部分運動功能,包括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3個分支。當這條重要的神經受到異常刺激或壓迫時,我們會感覺到一種難以忍受的劇痛,如同被電擊般猛烈,瞬間穿透整個面部或頭部。

這種疼痛不僅強度極高,還具有偽裝性。它不僅能偽裝成劇烈的牙疼,讓人誤以為是齲齒或牙齦炎作祟,還能巧妙地偽裝成鼻子疼或眼睛疼,尤其是當觸碰或刺激到特定的“扳機點”時,疼痛可能突然發作,持續時間從數秒至數分鐘不等,讓人難以預料且難以忍受。更令人困擾的是,三叉神經痛的偽裝性還體現在其病程的變化上。初期可能只是偶爾發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疼痛可能愈發頻繁和劇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於三叉神經痛,我們不僅要關注其典型的疼痛特徵,更要警惕其多變的偽裝性,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二、探尋三叉神經痛的病因

三叉神經痛的病因複雜多樣,包含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往往難以明確病因,可能與神經系統的異常興奮或敏感性增加有關。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則多由其他疾病所引發,如多發性硬化症、顱骨壓迫及腦血管病變等。這些疾病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三叉神經的正常生理功能,進而觸發疼痛。

三、診斷:精準定位,科學分析

三叉神經痛容易與牙痛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其診斷需格外謹慎。醫生需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進行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並可能借助影像學技術(如MRI、CT)來輔助診斷。根據疼痛的具體特徵和發作頻率,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典型和非典型兩類。典型三叉神經痛以面部一側的陣發性劇痛為主要表現,疼痛區域明確對應三叉神經的某一分支。而非典型三叉神經痛則可能表現為持續性疼痛,或伴有其他複雜的神經系統症狀。

四、治療:多管齊下,綜合施策

治療三叉神經痛,目前主要採取藥物治療、手術干預和非藥物療法相結合的方式。

1.藥物治療:出現三叉神經痛後,一般首選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卡馬西平:這是治療三叉神經痛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它對於多數患者能有效緩解疼痛,但需注意從小劑量開始服用,若效果不佳可在醫生指導下增加劑量。然而,藥物治療雖然能緩解症狀,但往往難以根治疾病。

2.手術干預: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嚴重的患者而言,手術干預成為重要的治療手段。其中,微血管減壓手術因其能夠解除血管對三叉神經的壓迫,從根本上消除疼痛源,從而成為較為常見的手術方式。此外,還有射頻靶點熱凝術、球囊壓迫術等微創治療方法可供選擇。

3.非藥物療法:非藥物療法包括神經調節、物理療法和心理支持等。神經調節技術,如經皮電刺激、經顱磁刺激等,通過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可以緩解疼痛;物理療法,包括針灸、按摩等,則有助於放鬆肌肉、舒緩緊張情緒;而心理醫生的專業支持和個性化的康復計劃,更是為患者構建了積極應對疼痛與情緒壓力的心理防線。

五、康復之路:均衡飲食,樂觀面對

在三叉神經痛的康復過程中,均衡飲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患者應多攝入高蛋白、易於消化的流食,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同時,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因有助於促進神經的恢復亦不可或缺。此外,患者還應避免食用油炸類食品,以及海鮮和堅果等可能誘發疼痛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除飲食上的精心調理外,保持樂觀的心態同樣是康復的關鍵要素。三叉神經痛雖然痛苦難耐,但憑藉專業的治療和自身堅強的意志,完全有可能戰勝這種“偽裝的”劇痛。患者可以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尋求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同時,也可以與同病相憐的夥伴們交流心得、分享經驗。

綜上所述,三叉神經痛,這一善於偽裝的劇痛,它遠非簡單的“臉痛”所能概括。其症狀多變,給患者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折磨,更是心靈的煎熬。但只要我們勇敢面對、積極治療、科學康復,就一定能夠戰勝它、重拾生活的快樂。

 

作者:朱春偉 廣東省人民醫院珠海醫院

審核:鮑 洪 廣東省人民醫院珠海醫院 主任醫師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