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話強國”走進柳州工業博物館 尋訪強國建設的工業記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22 16:52:06
來源:光明日報

“科普話強國”走進柳州工業博物館 尋訪強國建設的工業記憶

字體:

      新中國第一代輪式裝載機如此什麼模樣?新中國的第一代小型可移動汽油機出現在哪?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新華網,相關協會、學會,央企、國企、科研院所等,重溫75載光輝歷程,邀請院士、專家,暢談製造強國的建設成就,深入全國尋找強國建設一線的生動實踐故事,以“科普話強國”為主題,呈現強國建設中科技創新的強大動能,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近日,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為支持單位,調研組走進柳州工業博物館,探訪承載厚重工業記憶的歷史,記錄我國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邁進中的動人故事。

      據柳州工業博物館副館長莊嚴介紹,柳州工業博物館於2012年5月1日建成開放,是國內首家城市綜合性工業類博物館,展出各類工業文物34000多件,其中工業實體文物有6000多件,這些工業文物全面展示了柳州乃至中國工業百年的輝煌歷史,是新中國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寫照之一。

      據莊嚴介紹,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柳州的工業發展非常迅速,自主研發了多款新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工業産品——新中國第一代輪式裝載機、新中國第一代小型可移動汽油機等,均在柳州自主研發,如今作為寶貴的工業文物,由柳州工業博物館收藏。

      柳州工業博物館裏,一台明黃色的裝載機靜靜地伏在一隅,身畔倚着4隻更換下來的打着“鐵補丁”的舊輪胎。這&裝載機,是柳州工程機械廠在1966年自主研發的新中國第一代輪式裝載機。在柳州工業博物館開館之前,在徐州的一個礦山裏發現的,那時候它還在工作。這是我國首&通過鑒定的裝載機,被定為中國工程系列裝載機的機型。

      “從第一代輪式裝載機到系列産品遠銷海內外,再到研發技術水平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第一梯隊,柳州工業從未停止過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的步履,引領着工程機械産業的技術變革和市場風向。”莊嚴説。

      柳州工業博物館還有一台綠色的小型汽油機,它是在1953年柳州自主研發的新中國第一代小型汽油機,莊嚴介紹説,這&汽油機,是四馬力的發電機,當時用於高山哨所、海島發電。在80年代,一些單位學校放電影時,也會用這種小型汽油機。這&汽油機的研製成功,也使柳州正式跨入了研發高技術含量內燃機的序列。

      在柳州工業博物館,還有柳州機械廠自主設計研發的廣西的第一輛木炭汽車,它是1933年由柳州機械廠自主設計研發的廣西的第一輛木炭汽車。這輛車不燒油,使用廣西山區最常見的木料所製成的木炭為燃料,是一輛蒸汽動力汽車。這輛車研發出來以後,主要用於這個城市交通工具,是作為公共汽車使用的,正是這輛汽車掀開了柳州自行設計製造汽車的第一頁。

      據莊嚴介紹,柳州工業博物館在展示工業歷史的同時,還展示柳州的生態環境保護髮展等內容,讓更多青少年可以參與到工業文物保護、工業文化宣傳、工匠精神宣傳以及生態環境保護中來,從孩子抓起,傳承工業文化,保護工業文物、傳承工匠精神。

      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柳州工業博物館開發了將近100多種科普教育、研學教育課程,以便讓更多青少年從這個工業歷史文化展示窗口,了解製造強國建設的理念。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詹媛)

【糾錯】 【責任編輯: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