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腦出血風險,提前預防是關鍵-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23 16:56:00
來源:光明網

降低腦出血風險,提前預防是關鍵

字體:

冬日漸近,天氣越來越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升高。

  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中的“腦出血”,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它的特點是起病急、變化快、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後果很嚴重。腦出血是什麼?怎麼識別和預防?

  一、什麼是腦出血?

  腦出血俗稱腦溢血,是“腦中風”的一種。這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常見的一類嚴重腦部疾病。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動脈瘤或血管畸形及不良生活習慣等。

  腦出血常見誘因有突然情緒激動、過度用力、過度勞累等,因此大多在活動中發病,發病後進展十分迅速,臨床症狀會迅速加重。

  腦出血的主要表現為頭痛、噁心、嘔吐、言語不清、眩暈、肢體癱瘓、肢體抽搐、大小便失禁、意識障礙並逐漸昏迷等神經系統症狀。

  既然“腦出血”這麼凶險,我們該如何在早期識別腦出血呢?

  二、腦出血的常見症狀

  “頭暈”是血壓升高的主要症狀,可表現為頭部的昏沉感,也可表現為自己或周圍事物有旋轉感。因此,如果您感到頭暈,請一定要測量血壓,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控制血壓,避免持續高血壓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

  “頭痛”是另外一個重要先兆症狀,個別腦出血早期先有少量微出血,刺激腦膜表現出頭痛的症狀。因此反復頭痛,一定要進行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頭顱CT或磁共振),評估一下腦組織和腦血管有沒有器質性疾病(不是所有頭痛都能找到病因)。

  “嘔吐”是高血壓腦出血後顱內壓升高的主要表現,表現為突然出現並無法控制的“噴射樣”嘔吐,此症狀是顱內壓升高的典型表現。

  “頸項強硬”即後脖梗子硬、頸肩部僵硬疼痛,也是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腦出血早期表現,如果同時伴有頭痛症狀,一定要儘早就診,病情一般在幾小時到幾十小時內加重,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癱瘓、肢體抽搐、昏迷等嚴重症狀。

  三、腦出血的預防

  如何預防腦出血?您可以遵循以下幾點建議。

  1、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腦出血的主要風險因素。要預防腦出血,首先得控制血壓。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都有助於穩定血壓。

  2、改變生活方式

  戒煙:吸煙會加速血管硬化,增加腦出血的風險。戒煙是預防腦出血的重要措施。

  限酒:過量飲酒會導致血壓升高,同時還會降低腦出血後的恢復能力。建議適量飲酒,最好避免飲酒。

  飲食均衡:保持飲食均衡,尤其是減少鹽分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和預防腦出血。良好的飲食習慣對預防腦出血至關重要。建議食物要多樣,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適量攝入蛋白質,如魚、雞胸肉等;限制鹽分的攝入,少吃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

  3、保持適量運動

  運動有助於強身健體,也能幫助控制血壓。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車、游泳等。此外,一些針對腦出血患者的特殊運動,如太極拳、瑜伽等,也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況。

  4、避免過度勞累

  過度勞累會使血壓升高,增加腦出血的風險。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生活,避免長時間連續工作或學習,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5、控制情緒波動

  情緒波動會使血壓驟然升高,增加腦出血的風險。要學會調節情緒,遇到困難時冷靜應對,避免情緒失控。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樂觀的情緒也有助於預防腦出血。

  6、定期檢查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是預防腦出血的重要措施。建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包括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的檢查。此外,針對容易出現腦出血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壓患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等,應加強體檢頻率,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問題。

  7、及時就醫

  如果出現頭痛、噁心、嘔吐、暈眩等疑似腦出血的症狀,應立即就醫。切勿自行判斷病情或隨意使用藥物,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在急救過程中,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爭取早日康復。

  總而言之,腦出血雖然危害嚴重,但只要我們掌握科學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檢查,及時就醫,就能有效預防腦出血的發生。讓我們從今天開始,關注健康,關愛大腦,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腦出血的困擾。

 

  作者:東瀟博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外三科副主任醫師

  科學性審核:王革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任醫師

 

降低腦出血風險,提前預防是關鍵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