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健康需求也得到更好滿足。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肌肉減少、肥胖、心肺功能下降,增加衰弱及慢性疾病的風險。
很多老年人想通過鍛煉提高身體機能。一提到進行鍛煉,許多老年人想到是跑步、跳繩或登山等高強度戶外運動。但這類高強度的運動其實大多數老年人並不適合。特別是合併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沒有運動基礎或專業醫師進行評估的情況下,盲目進行鍛煉,不但不能為身體帶來益處,還可能增加跌倒、運動損傷等風險。還有些老年人認為自己年齡大,並不適合再運動,在家完成日常家務就可以了。其實這些都是認知誤區。儘管運動有利於老年人健康,給老年人帶來益處,但很多老年人並不熟悉如何安全有效的運動。
一、如何開展安全有效的運動鍛煉?
老年人鍛煉,如果運動方法及運動量選擇不當,不僅不能有效鍛煉身體,反而會損傷身體,影響健康。為達到預期效果,堅持運動,減少運動損傷,建議老年人運動先從單一的運動方式開始,讓久坐、缺乏運動的老年人逐漸適應新的運動方式,再逐步增加其他形式運動。老年人首先應對自我進行初步評估。如果之前有運動習慣,不合併慢性疾病,可以選擇多種形式的運動方法。例如每週可以游泳1-2次,抗阻運動1-2次。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如廣場舞、廣場體操等。對於不能支撐自身重量的老年人,應首先進行抗阻運動和平衡訓練,然後再進行步行運動和其他形式的有氧運動。建議老年人循序漸進,從身體能適應的活動量開始,逐漸向大運動量進行,從一種運動形式增加到幾種組合運動。
二、運動都有哪些形式?
1.抗阻訓練:
抗阻訓練又稱為力量訓練。可改善肌肉力量和質量。可先練習大肌肉群、再練小肌肉群。例如先練習後背、臀部及大腿肌肉。再練習前臂、肩膀上的小肌肉群。
對於可自理的老年人,開始力量訓練先從自重訓練開始,比如不負重行走,抬腿、伸膝、屈膝;通過改變身體姿勢、握力、手、腳位置的單側或雙側運動。動作安排可以由簡單到複雜。適應自身重量的力量訓練後,再增加難度。自我感覺可以輕鬆完成自身重量鍛煉後,再逐漸加重量。可以輔助彈力帶、小啞鈴。選擇增加重量的原則也是需要從較小重量開始循序漸進。對於不能支撐自身重量的老年人,鍛煉時最好有人陪同監護,可以坐在椅子上完成簡單的動作,坐姿的屈膝、抬腿,坐姿的腿外展、內收訓練。
對於下肢無法活動的老年人,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上肢運動。例如雙臂的外展,肩關節環繞、屈臂伸臂。在進行抗阻運動時,老年人可分組進行鍛煉,一天練習上肢,一天練習下肢。同一個部位至少間隔1天進行鍛煉。讓肌肉有時間恢復。避免運動損傷,緩解運動後不適,達到更好的效果。抗阻運動,一般相同動作重復8-10次,每次緩慢進行,每次做三組。每週可進行抗阻運動2-3次。每組鍛煉可以從次數較少開始做起,當熟練動作並能完成再增加每組動作的次數。老年人可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計劃,逐步加大運動量,達到一個目標再指定下一個目標。
2.平衡運動:
平衡運動,對於有合併疾病的老年人優先推薦。多數比較虛弱的老年人應首先進行平衡運動訓練,才能進行步態或有氧運動的鍛煉。有研究表明有氧聯合抗阻、平衡運動有利於改善腦卒中後非癡呆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老年人在可以在不借助輔助力量的情況下訓練單腿站立。也可以通過跨障礙物或緩慢上下&階,進行平衡運動訓練。太極、瑜伽、芭蕾舞蹈動作等,也是很好的平衡運動。由於平衡運動存在跌倒風險,老年人應在環境安全的情況下練習,最好有人陪同,防止意外跌倒,造成運動損傷。練習中應循序漸進,首先完成較簡單的任務,在完成一項任務後可逐漸增加難度。例如不用手支撐的情況下單腿站立10秒,完成後再換另一條腿。剛開始練習可以在床邊進行,腳下鋪上防滑墊子,防止意外跌倒。較虛弱的老人,一定要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進行。可以先從簡單的坐-站-坐,逐漸增加任務難度。老年人進行平衡運動訓練的頻率可以每週進行1-7次,每次1-2組。每組4-10種不同的練習。
3.步態訓練:
步態可以反應一個人的衰老程度,老年人常常合併多種慢性疾病,維持正常的步態能力是進行其他運動形式的基礎。步態訓練主要通過有氧運動練習。例如平地沿直線走,在行走時改變步速及方向。也可以借助跑步機,在跑步機上慢走、快走交替,通過改變跑步機的坡度,練習上坡行走。還可以上&階、爬樓梯進行步態練習。對於合併關節疾病的老人可選擇水上運動、坐姿踏步或是踏車運動。剛開始運動5-10分鐘,如果完成有困難,可以較少時間,降低訓練難度。可用幾週時間適應,逐漸延長到20-30分鐘。
4.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軀體功能。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太極、八段錦、普蘭提、瑜伽、舞蹈等。行走也是不錯的方式,行走時擺動雙臂,或是使用競走方式。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項有氧運動進行。開始運動的原則也是量力而行,時間在10分鐘左右,之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每週可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5.柔韌性運動:
柔韌性運動通常指拉伸運動。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的拉伸。《老年失能預防運動干預臨床實踐指南(2023版)》中推薦老年人進行柔韌性運動,可安排在運動前後,包含對各個關節的牽拉,動作緩慢,穿插放鬆緩解,過程中始終保持輕微的不適感。柔韌運動可提高運動日常生活過程中的安全性、靈活性。柔韌運動在運動前進行可以起到熱身作用,幫助軀體更好進入運動狀態,防止肌肉損傷。運動後進行拉伸可減輕運動所帶來的疲憊感,讓肌肉充分“休息”。老年人在做拉伸運動時,切記要循序漸進,動作輕柔緩慢;做的過程中注意呼吸節湊,不要始終屏氣。可採用吸氣時放鬆-呼氣時伸展-吸氣時放鬆-呼氣時再伸展。以此循環反復。呼吸配合運動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一般做5-10分鐘即可。
三、運動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老年人運動前一定要做評估。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合併多種疾病的老年人建議到醫院就診,可提供更專業的運動方案。運動中循序漸進,不盲目加大運動量。運動中應注意心率變化,一般不超過最大心率的80%,即(220-年齡)×80%。例如年齡70歲,運動中心率建議不要超過120。運動中應注意呼吸頻率,如運動中出現呼吸困難,或是無法正常講話,建議停止運動。在運動類型安排上,建議老年人先從單一運動開始,後續逐漸增加不同的運動類型。在運動時間上建議每天可以2-3次,每次30分鐘之內。如身體較虛弱,可以減少運動時間,從5-10分鐘開始。老年人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方式,這樣更有利於堅持下去,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果。另外,飯後不宜馬上運動,不利於消化,最好飯後2小時再做運動。運動的環境應選擇安全的,天氣過於寒冷或炎熱也不利於運動。
總之,老年人在運動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機能,還可以調節心理情況。長期運動可以減少跌倒及其相關損傷風險,能夠增強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改善認知功能。還可以改善甚至逆轉衰弱狀態,防止老年人喪失自理能力。
審核專家:北京市普仁醫院體檢中心 主治醫師 鄒慧瑩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