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場是依據生態學原理,遵循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多樣原則,通過整體設計和合理建設,獲得最大可持續産量,同時實現資源匹配、環境友好、食品安全的農業生産經營主體。我國高度重視生態農場建設和發展,2022年&&的《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科學評價、跟蹤監測和指導服務,在全國建設1000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帶動各省建設10000家地方生態農場。
生態農場是農業綠色發展、污染防治、減排固碳的基本單元,遵循生態平衡規律,在持續利用的原則下開發利用農業自然資源,進行多層次、立體、循環利用的農業生産,拓展現代生態農業的多功能性,使能量和物質流動在生態系統中形成良性循環,實現了人與動物、植物、微生物和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立新機制。
生態農場以先進的現代生態農業技術為支撐,汲取我國傳統農業與現代科學技術的雙重精華,具有以下基本特徵:第一、生態農場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第二、生態農場用系統學方法來調控。第三、生態農場受經濟學規律的制約。第四、生態農場向多功能方向去拓展。
在山東省曹縣五里墩村,村民在生態農場裏工作
目前我國生態農場建設成效顯著,全國共有431個優秀主體獲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如山西理工大學“生態無人農場”智慧農業基地,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5G等先進技術進行全方位信息採集和處理,灌溉、施肥、用藥均使用無人農機自動作業,智能化設備的參與讓人們在“屋裏”就能掌控“地裏”。在空中,使用衛星獲取各種農田遙感信息,並利用無人機搭載高光譜、多光譜分析儀,對農作物的長勢情況實時監控;地面上,無人值守氣象站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度、降水量等信息;在地下,布設了多個智能土壤墑情傳感器,可以隨時了解墑情及土壤成分……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獲取農情信息,採用智能農業機器人和農業裝備等協同作業,進行生態農場的精準化生産、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生態農場有助於實現能量高效轉化、物質多級利用、“廢物”循環再生,産生的效益是其他任何生産組織形式都無法比擬的。
好生態帶來高品質生活的好前景,生態農場的多元價值日益凸顯。推進生態農場建設,打好“綠色牌”,是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審核專家:高志嶺 河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