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碳水化合物,大家應該不陌生,很多人減肥喜歡把“少吃米飯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挂嘴邊。那麼,“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能減肥”“長期低碳水飲食會禿頭”“低碳水飲食會讓大腦變笨”等説法到底是真是假?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真相吧!
01
流言:碳水化合物只有穀物類
分析:錯!碳水化合物不只有穀物類,豆類、堅果、水果、蔬菜等都包含碳水。
碳水化合物是一個大家族,按照碳水化合物的分子大小,可將其分為簡單碳水化合物(即單糖、雙糖)和複合碳水化合物(即寡糖、多糖)兩類。
簡單碳水化合物(例如果糖、蔗糖等)廣泛存在於各類含糖飲料、果汁、蜂蜜和食品添加糖中,是人們日常獲取糖類的一大重要來源。
複合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膳食纖維等。其中澱粉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主食的最主要成分。而膳食纖維主要靠粗雜糧、植物性食物等提供,例如穀物類、豆類、堅果、水果、蔬菜等。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經常吃全穀物、豆製品,谷薯類總推薦量250-400克,拆分為薯類50-100克,穀類200-3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在50-150克。建議粗細搭配多樣化。
02
流言:長期低碳水飲食會導致禿頭
分析:不準確。長期低碳水飲食可能導致急性休止期脫髮,但飲食正常後發量會漸漸恢復。
休止期脫髮指的是人受到某種生理、情感創傷後,承受較大的壓力,短期內體重變化較大,使很多本來處於生長期或退行期的毛髮提前進入了休止期,造成大量脫髮。
休止期脫髮通常不會在受刺激後馬上出現,而是在2~3個月後才會有大量落髮的情形。這類脫髮一般是暫時性的,只要刺激源消失,脫髮會漸漸停止,發量也會漸漸恢復,並不需要特殊治療。
如果出現脫髮明顯的情況,可以回想一下兩到三個月前,有沒有經歷過精神上的壓力、身體狀況的改變等。
03
流言:長期低碳水飲食,大腦會“變笨”
分析:正確。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嚴重不足,大腦會出現各種負面狀態,導致情緒不穩、記憶力下降。
碳水化合物經過分解之後的“糖分”是維持大腦運轉的唯一營養素。葡萄糖是大腦的唯一能量來源。如果糖類供應不足,大腦會感到疲憊、頭暈、失眠、易怒。
如果由於減肥或其他原因,碳水化合物嚴重攝入不足,就會導致腦供能不足,出現老忘事、反應慢等“變笨”的情況。
04
流言:低碳水減肥法能減肥
分析:特定條件下可以,但副作用明顯。
《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CDs)通常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質攝入量相對增加,限制或不限制總能量攝入的一類飲食。短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干預可用於控制體重、改善代謝。但多用於短中期體重控制,其長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進一步研究。
尤其以生酮飲食為代表的極低碳水模式,原本用於控制癲癇發作,後來被廣泛傳播成為網紅減肥法。這種方法短期減重明顯,但很多研究發現其長期效果並不比其他減肥飲食好,且副作用明顯。因此,不建議大家盲目採用極低碳水飲食減肥,更不要長期採用這種方式。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脂肪並稱為三大營養素。正常飲食中必須把這三種營養素搭配合理,三者平衡才能使能量供給達到最好的狀態。
減肥的關鍵在於你的攝入量少於你的代謝量,只有長期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才會把人吃胖,管住嘴、邁開腿還是減肥的基本手段。
05
流言:低碳飲食就是不吃碳水
分析:錯。低碳水飲食是少吃精製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並不是不吃碳水。
天然、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而去除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則是相反的。碳水化合物並不是我們的“敵人”,與其將碳水化合物視為“好”或“壞”,不如專注於增加整體和多樣化的碳水化合物選擇,少吃精製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多吃纖維豐富的天然食物,膳食纖維可以長時間保持飽腹感,有助於健康消化,幫助減輕體重。
如果本身飲食結構合理卻還想為了減肥而“低碳飲食”,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單純的低碳水減肥不可取,尤其是長期低碳水飲食,會引發身體出現諸多疾病。如營養不良、抑鬱、記憶力下降、內分泌失調、肝腎功能損傷、掉發、月經不調,甚至閉經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通過低碳飲食減肥,最長時間不要超過3個月,且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結論
低碳水飲食是少吃精製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並不是不吃碳水;長期低碳水飲食可能導致急性休止期脫髮,但這類脫髮是一般是暫時性的;長期低碳水飲食大腦會感到疲憊、頭暈、失眠、易怒,導致記憶力下降;低碳水飲食多用於短中期體重控制,其長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