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科學鑰匙 打開科學之門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2/ 12 08:00:00
來源:新華網

麻豆腐是麻辣的?爆肚是爆炒的?可千萬別這樣子認為

字體:

北京小吃和北京一樣名聲在外,不用説那北京炸醬面,也不必説那北京烤鴨,光是那豆汁的味兒,就夠讓人回味半天的了。北京到底有哪些特色小吃呢?在這裡給大家列舉部分吧。

豆汁

豆汁屬於天然發酵的豆製品,主要發酵微生物其實是乳酸乳球菌,此外還有乳酸桿菌、鏈球菌等多種微生物參與豆汁的發酵過程。豆汁中産生酸臭味的主要是有機酸、含硫化合物和喃等物質,尤其是甲硫醇、甲硫醚、喃,只需要極低的濃度就能讓你聞到特別“刺激”的味道。

麻豆腐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樣,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愛的北京小吃。相傳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為民間食品。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樣,是製作綠豆澱粉和粉絲的下腳料。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發綠,用羊油炒制,味道比豆汁溫和許多。

滷煮火燒

滷煮火燒是用豬的小腸、肺頭、炸豆泡、兩三片五花肉和切了塊兒的大火燒,以鹵湯熬製出來的美味。小腸的柔韌,肺頭的軟爛,老湯的香濃,動物內臟的油脂,簡單的好吃,讓人有一種極強的滿足感。

炒肝

炒肝裏其實不光有肝,還有豬腸。而且做法也不是用炒的,而是用煮的。一份合格的炒肝,其實就是豬腸和豬肝的混合體,然後淋上蒜醬、蔥花、口蘑湯,最後以澱粉勾芡,出鍋之前再淋上蒜泥。吃炒肝的時候不能用筷子和勺,要沿着碗邊小口吸溜着喝,肝、腸和湯汁一起吸進嘴裏,還帶着一股濃郁的蒜香。

爆肚

爆肚其實是一個統稱,可分為牛爆肚和羊爆肚。很多人沒見到爆肚之前,總會誤認為是“爆炒”而成,其實不然,雖然爆肚有油爆、鹽爆、水爆三種,但對北京人來説,它還特指“水爆肚”。爆肚吃的是個香、鮮、脆、嫩,以食材新鮮為佳。

炸灌腸

灌腸原本用豬大腸灌上加入香料的紅曲澱粉,再用麵粉香料做成糊裹在腸子外面,切片煎食。後來,製作工藝改變,只用香料水調和的澱粉面蒸熟成坨,再切片煎。

豌豆黃

豌豆黃主要以去皮幹豌豆和白糖為主要原料,營養豐富而又健康自然。豌豆黃這道老北京小吃食如其名,方正塊狀的豌豆黃通體明黃色,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看上去就香甜可口。

春節假期,要不要去嘗嘗?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聯合出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糾錯】 【責任編輯:魏承瑤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9732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