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教育》雙週刊立足"為教育者立言,為受教育者代言,為教育事業進言"之理念,冷靜觀察教育熱點,深度透析教育問題,真實記錄教改進程,積極推動教育振興。
  "用新聞的心臟貼近教育"是《教育》雙週刊的口號,"公信、準確、生動"是《教育》雙週刊的特點,全體員工精誠團結、奮力進取,正致力打造中國教育領域最有影響的教育期刊、期刊市場最受歡迎的教育雜誌、中國教育期刊的第一品牌。
  《教育》雙週刊為流行大十六開全彩色印刷,10元/期,120元/年。
  郵發代號80-475
  CN 14-1331/G4 ISSN 1673-2413

漢語 "熱浪"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交往的不斷增加,漢語的應用價值在不斷提升。國家漢辦("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簡稱)提供的資料顯示,現在世界上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3000萬人,100個國家超過2500余所大學在教授中文,越來越多國家的中小學開始開設漢語課程,各種社會培訓機構不斷增加,發展勢頭迅猛。 詳細內容...
農村中小學教師轉公務員:能否行得通?
  全國中小學校70%以上、受中小學教育人口80%以上分佈在農村,"提高農村教育質量,關鍵在教師",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及其生活保障的根本解決之道在哪?農村教師公務員制度是否可行?帶着這一有爭議之教育話題,本刊執行總編施進軍與中央教科所研究員畢誠博士進行了思想與觀點的交流,以求為推進教育改革進程有所幫助-- 詳細內容...


11月號
"超低薪"衝擊大學生心理底線
聚焦外國教師公務員制度
全球私立高等教育現狀掃描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少年宮的"迷惘"
校外教育:竭澤而漁的過度開發?
“一個人的學校”(圖片賞析)
10月號
"超女" 魔棒:點了青春,成就了什麼?
"延時課"取消以後……
"職級制"功在提升教育質量
不值得提倡的教育
程寧寧:一個殘疾女孩兒的健全人生
高密式探索,投石問路,路如何?
構建職級評定的"陽光工程"
構築廈大"高度"
教師:校本教研的"細胞"
貧困何以成了一種恥辱
讓國家助學貸款不再好事多磨
為了改變山村孩子的命運
助學貸款為什麼就這麼難?
未成年學生校內強姦女同學,誰該負責
由高密到濰坊 校長"烏紗帽"摘除記
英語等級考試"童軍突起",誰的需要?
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辨證關係
制度創新,我們需要什麼?
終身教育期待有法可依
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