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 08 10:35:54
來源:中國華能

中國華能赤子初心丨中國第一座IGCC電站建設者李志強:蹚出一條煤電綠色發展的新路

字體:

  十二年前,天津濱海新區填海造陸的一片灘涂之上,幾臺大型機械孤零零地停放著,海風呼嘯而來,吹著臨時搭建的板房嘩嘩作響。板房內,一位身著藍色牛仔工裝、身材清瘦的年輕人正舉著圖紙與身邊的人滔滔不絕地討論著。這位年輕人名叫李志強,他們正在謀劃的是中國第一座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迴圈發電係統)電站的建設。多年後,當初的藍圖已變為現實,IGCC電站在這裏拔地而起,並連續運作3918個小時,成功打破了世界紀錄。回望來時路,李志強感慨道:“能夠參與建成‘中國第一’的綠色燃煤電站,將青春奉獻給它,我感到無比自豪!”

  “何必從頭幹起呢?”

  李志強的父親是一位黨員老兵,母親受到黨的培養,從一個沒學可上的孩子成為了一名知識分子。從小受家庭的影響,“行得正、坐得端,愛黨愛國為人民”像基因一樣融進了他的身體裏。

  報考大學時,面對當時電力緊缺局面和人才瓶頸,他決定報考當時的武漢水利水電大學。隨著學習的深入,他愈發感到中國在電力方面與國外存在的巨大差距。“外國能的,我們為什麼不能?”這一疑問總是在他心中出現,也點燃了他“電力報國”的夢想。畢業後,他北上天津,成為了華能楊柳青熱電廠的一名電力工作者。在這裏,他親眼看到了身邊的老師傅、老黨員站在電力運作與技術攻關的最前線,吃苦在前、率先垂范。從那時起,李志強的心中便堅定了一個信念:要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1998年,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幹事創業的勁頭也更足了。“那時,最難最累的活兒,小李總是第一個衝在前,不管是爬鍋爐還是下井蓋,他都是最勤奮最能吃苦的。”電廠老黨員段德利回憶道。2004年5月27日,他終于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2007年,華能籌建中國第一座IGCC電站的消息傳到了李志強的耳中。“IGCC是目前國際上被驗證的、能夠工業化的最潔凈高效的燃煤發電技術,還可以與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相結合,這就是綠色煤電的先進代表啊!”他心動了。

  從零開始,這個中國第一、全球第六的IGCC工程在中國到底能不能幹成?怎麼幹?這些都是未知數。

  領導和同事都勸他:“現在你已經是公司骨幹了,發展前景很好,何必再去IGCC從頭幹起呢?”家裏人也對他的想法提出異議:“去幹這個新項目又難又累,萬一幹不成可咋辦?”面對同事的勸告、家人的顧慮,他態度堅決:我要竭盡所能,建成中國第一座IGCC電站,為中國的煤電蹚出一條新路來。

  “還能堅持下去嗎?”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要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作為IGCC的建設者,李志強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化工和電力行業標準的衝突問題。

  IGCC是電力與化工産業相融合的新項目,二者標準的不統一直接導致了基建無從下手。面對陌生的化工行業標準,李志強與同事們開始了日夜學習與研究,啃下的標準書籍堆滿了整間屋子。與此同時,他帶領團隊不斷前往寧波設計院與西北電力設計院,協調項目內容,推進標準的統一工作。

  “去了多少趟設計院,坐了多少次火車,我記不得了,就感覺每天不是在車站,就是在去車站的路上。”李志強説。

  日夜奮戰在海邊簡易的工作板房裏,冬天漏風、夏天漏雨,條件極其艱苦,隨時隨地而來的新問題讓李志強和團隊措手不及。很多個通宵達旦的夜裏,李志強也問自己:“還能堅持下去嗎?”看著眼前空蕩的灘涂,他想像著這裏未來將聳立起一座現代化電站。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外國行的,我們中國也一定行!”

  2011年1月24日,IGCC電站即將迎來廠用電受電。這時候,一個壞消息從調試單位傳來:電站啟備變部分控制電纜設計有遺漏,調試進程無法進行。這意味著如果解決不了設計、施工和調試的問題,原定于4天後開始的廠用電受電將無法進行,工程進度延後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量。

  接到消息後,李志強立刻披上軍大衣趕往現場。冬夜裏的寒風吹在臉上如刀割一般,他一邊奔跑一邊不停地打著電話,安排施工單位緊急到位,如何不耽誤工期和進度是他最大的焦慮。

  經過徹夜的溝通討論,淩晨5點左右,解決方案被最終敲定,施工人員隨即進場開始施工,工地瞬間亮如白晝。零下十幾度的氣溫下,李志強拿著對講機,在現場指揮施工人員爬上十幾米高的腳手架上重新搭設電纜。接下來的幾天,他不眠不休,一直堅守在現場,終于完成了電纜施工調試工作,搶在預定日期之前完成了任務。

  2012年11月6日,電站正式投産。當氣化爐點火成功的那一刻,李志強心中百感交集,他形容那一刻猶如看見自己的孩子出生一般興奮。他與同事們緊緊握手,大家都沒有説話,可每個人的眼眶卻已濕潤。

  “未來該怎麼走?”

  2016年7月10日,中國首套燃燒前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在天津IGCC投運,這是繼中國成功建設第一座IGCC之後又一重大技術突破。

  “二氧化碳捕集裝置能夠實現減碳零碳和制氫,將是中國綠色燃煤電站發展的新思路,正對了中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李志強知道,新的機遇又來了。

  在員工技能培訓會上,李志強對公司員工們説:“我們必須要牢牢把握能源轉型的新機遇,用智慧和技術探索發展新路徑,成為實現‘雙碳’目標道路上的先行者”。

  眼下,李志強正在抓緊推進IGCC自動化改造工作,僅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超過30項自動化改造措施,他認為,提高機組自動化率就是提高效率,就是提升自身競爭力,這樣才能為下一步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他主動組織與清能院等單位開展聯合研究,針對如何優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裝置、提高減碳效率進行全方位探索,並通過與油田、化工廠等單位合作,研究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新途徑。(李榮昊)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43000000000000001119930121123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