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專欄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2021-02-24 18:57:1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全文如下。

  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品質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現代化經濟體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編制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21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一、規劃基礎

  (一)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係不斷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和水準大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科技創新成效顯著,設施建造、運輸裝備技術水準大幅提升;交通運輸建設現代化加快推進,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準持續提高;交通運輸對外開放持續擴大,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交通運輸發展有效促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産力布局優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綜合交通網絡布局仍需完善,結構有待優化,互聯互通和網絡韌性還需增強;綜合交通統籌融合亟待加強,資源集約利用水準有待提高,交通運輸與相關産業協同融合尚需深化,全産業鏈支撐能力仍需提升;綜合交通發展品質效率和服務水準不高,現代物流體係有待完善,科技創新能力、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準還要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

  (二)形勢要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增強,社會大局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國內國際新形勢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品質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更加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注重交通運輸創新驅動和智慧發展;更加突出統籌協調,注重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和城鄉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更加突出綠色發展,注重國土空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突出高水準對外開放,注重對外互聯互通和國際供應鏈開放、安全、穩定;更加突出共用發展,注重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著力推動交通運輸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發揮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擴大迴圈規模、提高迴圈效率、增強迴圈動能、降低迴圈成本、保障迴圈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三)運輸需求

  旅客出行需求穩步增長,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增強。預計2021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車出行量)年均增速為3.2%左右。高鐵、民航、小汽車出行佔比不斷提升,國際旅客出行以及城市群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東部地區仍將是我國出行需求最為集中的區域,中西部地區出行需求增速加快。

  貨物運輸需求穩中有升,高價值、小批量、時效強的需求快速攀升。預計2021至2035年全社會貨運量年均增速為2%左右,郵政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速為6.3%左右。外貿貨物運輸保持長期增長態勢,大宗散貨運量未來一段時期保持高位運作狀態。東部地區貨運需求仍保持較大規模,中西部地區增速將快于東部地區。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加注重品質效益、一體化融合、創新驅動,打造一流設施、技術、管理、服務,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品質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好先行。

  (二)工作原則

  ——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局,堅持適度超前,推進交通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産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有效支撐國家重大戰略。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拓展投資空間,有效促進國民經濟良性迴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國情、改革開放。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要求和資源稟賦氣候特徵,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探索中國特色交通運輸現代化發展模式和路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交通運輸體係改革,破除制約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互聯互通,深化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提高全球運輸網絡和物流供應鏈體係安全性、開放性、可靠性。

  ——優化結構、統籌融合。堅持係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強規劃統籌,優化網絡布局,創新運輸組織,調整運輸結構,實現供給和需求更高水準的動態平衡。推動融合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資源整合和集約利用,促進交通運輸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強化銜接聯通,提升設施網絡化和運輸服務一體化水準,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整體效率。

  ——創新智慧、安全綠色。堅持創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賦能,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提升交通運輸智慧發展水準。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盡早達峰,降低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促進交通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品質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品質、智能化與綠色化水準居世界前列。交通運輸全面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國家安全,支撐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高品質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擁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體係,交通運輸供需有效平衡、服務優質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術廣泛應用,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適,物流高效經濟可靠,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強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好先行。

  三、優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

  (一)構建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連接全國所有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邊境口岸、國防設施、主要景區等。以統籌融合為導向,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絡、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資源優化利用和增量供給品質提升。完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絡,構建以鐵路為主幹,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不含國際陸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郵路裏程)。其中鐵路20萬公里左右,公路46萬公里左右,高等級航道2.5萬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個,內河主要港口36個,民用運輸機場400個左右,郵政快遞樞紐80個左右。

  (二)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由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最為關鍵的線網構成,是我國區域間、城市群間、省際間以及連通國際運輸的主動脈,是支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主軸線,也是各種運輸方式資源配置效率最高、運輸強度最大的骨幹網絡。

  依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結合未來交通運輸發展和空間分布特點,將重點區域按照交通運輸需求量級劃分為3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地區作為極,長江中遊、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中原地區、哈長、遼中南、北部灣和關中平原8個地區作為組群,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蘭西、寧夏沿黃、拉薩和喀什9個地區作為組團。按照極、組群、組團之間交通聯繫強度,打造由主軸、走廊、通道組成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實體線網裏程29萬公里左右,其中國家高速鐵路5.6萬公里、普速鐵路7.1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6.1萬公里、普通國道7.2萬公里;國家高等級航道2.5萬公里。

  加快構建6條主軸。加強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極之間聯繫,建設綜合性、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拓展4極輻射空間和交通資源配置能力,打造我國綜合立體交通協同發展和國內國際交通銜接轉換的關鍵平臺,充分發揮促進全國區域發展南北互動、東西交融的重要作用。

  加快構建7條走廊。強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極的輻射作用,加強極與組群和組團之間聯繫,建設京哈、京藏、大陸橋、西部陸海、滬昆、成渝昆、廣昆等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交通走廊,優化完善多中心、網絡化的主骨架結構。

  加快構建8條通道。強化主軸與走廊之間的銜接協調,加強組群與組團之間、組團與組團之間聯繫,加強資源産業集聚地、重要口岸的連接覆蓋,建設綏滿、京延、沿邊、福銀、二湛、川藏、湘桂、廈蓉等交通通道,促進內外連通、通邊達海,擴大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交通網絡覆蓋。

  (三)建設多層級一體化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係統

  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三位一體”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係統。建設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加快建設20個左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80個左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推進一批國際性樞紐港站、全國性樞紐港站建設。

  (四)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絡

  圍繞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著力形成功能完備、立體互聯、陸海空統籌的運輸網絡。發展多元化國際運輸通道,重點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中尼印和孟中印緬等7條陸路國際運輸通道。發展以中歐班列為重點的國際貨運班列,促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強化國際航運中心輻射能力,完善經日韓跨太平洋至美洲,經東南亞至大洋洲,經東南亞、南亞跨印度洋至歐洲和非洲,跨北冰洋的冰上絲綢之路等4條海上國際運輸通道,保障原油、鐵礦石、糧食、液化天然氣等國家重點物資國際運輸,拓展國際海運物流網絡,加快發展郵輪經濟。依托國際航空樞紐,構建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空中客貨運輸網絡。建設覆蓋五洲、連通全球、互利共贏、協同高效的國際幹線郵路網。

  四、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

  (一)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融合發展

  統籌綜合交通通道規劃建設。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指導約束作用,加強與相關規劃的銜接協調。節約集約利用通道線位資源、岸線資源、土地資源、空域資源、水域資源,促進交通通道由單一向綜合、由平面向立體發展,減少對空間的分割,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統籌考慮多種運輸方式規劃建設協同和新型運輸方式探索應用,實現陸水空多種運輸方式相互協同、深度融合。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強過江、跨海、穿越環境敏感區通道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論證,推動鐵路、公路等線性基礎設施的線位統籌和斷面空間整合。加強綜合交通通道與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統籌,提高通道資源利用效率。

  推進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及郵政快遞樞紐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協同管理。推動新建綜合客運樞紐各種運輸方式集中布局,實現空間共用、立體或同臺換乘,打造全天候、一體化換乘環境。推動既有綜合客運樞紐整合交通設施、共用服務功能空間。加快綜合貨運樞紐多式聯運換裝設施與集疏運體係建設,統籌轉運、口岸、保稅、郵政快遞等功能,提升多式聯運效率與物流綜合服務水準。按照站城一體、産城融合、開放共用原則,做好樞紐發展空間預留、用地功能管控、開發時序協調。

  推動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融合建設,並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協調,構建運營管理和服務“一張網”,實現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認、資訊共用、支付相容。加強城市周邊區域公路與城市道路高效對接,係統優化進出城道路網絡,推動規劃建設統籌和管理協同,減少對城市的分割和幹擾。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係統,加強城際幹線運輸與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加強鐵路、公路客運樞紐及機場與城市公交網絡係統有機整合,引導城市沿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合理、有序發展。

  (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資訊網、能源網融合發展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融合發展。推進基礎設施、裝備、標準、資訊與管理的有機銜接,提高交通運輸網動態運作管理服務智能化水準,打造以全鏈條快速化為導向的便捷運輸服務網,構建空中、水上、地面與地下融合協同的多式聯運網絡,完善供應鏈服務體係。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資訊網融合發展。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與資訊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協同建設,推動車聯網部署和應用,強化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加強載運工具、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相關標準跨行業協同。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能源網融合發展。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與能源設施統籌布局規劃建設,充分考慮煤炭、油氣、電力等各種能源輸送特點,強化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共建共用,提高設施利用效率,減少能源資源消耗。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智能電網融合,適應新能源發展要求。

  (三)推進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推進重點區域交通運輸統籌發展。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進京津冀地區交通一體化,建設世界一流交通體係,高標準、高品質建設雄安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打造交通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提升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水準互聯互通,打造西江黃金水道,鞏固提升港口群、機場群的國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交通樞紐集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提升對外連通水準為導向,強化門戶樞紐功能,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建設東西暢通、南北輻射、有效覆蓋、立體互聯的長江經濟帶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支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統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布局。

  推進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加速東部地區優化升級,提高人口、經濟密集地區交通承載力,強化對外開放國際運輸服務功能。推進中部地區大通道大樞紐建設,更好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功能。強化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東西雙向互濟對外開放通道網絡。優化樞紐布局,完善樞紐體係,發展通用航空,改善偏遠地區居民出行條件。推動東北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提質增效,強化與京津冀等地區通道能力建設,打造面向東北亞對外開放的交通樞紐。支援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推進沿邊沿江沿海交通建設。

  推進城市群內部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構建便捷高效的城際交通網,加快城市群軌道交通網絡化,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網絡,加強城市交界地區道路和軌道順暢連通,基本實現城市群內部2小時交通圈。加強城市群內部重要港口、站場、機場的路網連通性,促進城市群內港口群、機場群統籌資源利用、資訊共用、分工協作、互利共贏,提高城市群交通樞紐體係整體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統籌城際網絡、運力與運輸組織,提高運輸服務效率。研究布局綜合性通用機場,疏解繁忙機場的通用航空活動,發展城市直升機運輸服務,構建城市群內部快速空中交通網絡。建立健全城市群內交通運輸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相關政策、法規、標準等一體化。

  推進都市圈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建設中心城區連接衛星城、新城的大容量、快速化軌道交通網絡,推進公交化運營,加強道路交通銜接,打造1小時“門到門”通勤圈。推動城市道路網結構優化,形成級配合理、接入順暢的路網係統。有序發展共用交通,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係統建設,合理配置停車設施,開展人行道凈化行動,因地制宜建設自行車專用道,鼓勵公眾綠色出行。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構建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城市公共交通係統,推進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土地開發模式,提高城市綠色交通分擔率。超大城市充分利用軌道交通地下空間和建築,優化客流疏散。

  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統籌規劃地方高速公路網,加強與國道、農村公路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協調,構建功能明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的省道網。加快推動鄉村交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護。暢通城鄉交通運輸連接,推進縣鄉村(戶)道路連通、城鄉客運一體化,解決好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提高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四)推進交通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

  推進交通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推動在鐵路、機場、城市軌道等交通場站建設郵政快遞專用處理場所、運輸通道、裝卸設施。在重要交通樞紐實現郵件快件集中安檢、集中上機(車),發展航空、鐵路、水運快遞專用運載設施設備。推動不同運輸方式之間郵件快件裝卸標準、跟蹤數據等有效銜接,實現資訊共用。發展航空快遞、高鐵快遞,推動郵件快件多式聯運,實現跨領域、跨區域和跨運輸方式順暢銜接,推進全程運輸透明化。推進鄉村郵政快遞網點、綜合服務站、汽車站等設施資源整合共用。

  推進交通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加強現代物流體係建設,優化國家物流大通道和樞紐布局,加強國家物流樞紐應急、冷鏈、分揀處理等功能區建設,完善與口岸銜接,暢通物流大通道與城市配送網絡交通線網連接,提高幹支銜接能力和轉運分撥效率。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絡和末端網絡。發展高鐵快運,推動雙層集裝箱鐵路運輸發展。加快航空物流發展,加強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與升級,依托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全球供應鏈服務中心,打造開放、安全、穩定的全球物流供應鏈體係。

  推進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交通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國家旅遊風景道、旅遊交通體係等規劃建設,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自然風景線。強化交通網“快進慢遊”功能,加強交通幹線與重要旅遊景區銜接。完善公路沿線、服務區、客運樞紐、郵輪遊輪遊艇碼頭等旅遊服務設施功能,支援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度假休閒旅遊、自駕遊等相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通用航空與旅遊融合發展。健全重點旅遊景區交通集散體係,鼓勵發展定制化旅遊運輸服務,豐富郵輪旅遊服務,形成交通帶動旅遊、旅遊促進交通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推進交通與裝備制造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與現代農業、生産制造、商貿金融等跨行業合作,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支援交通裝備制造業延伸服務鏈條,促進現代裝備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帶動國産航空裝備的産業化、商業化應用,強化交通運輸與現代裝備制造業的相互支撐。推動交通運輸與生産制造、流通環節資源整合,鼓勵物流組織模式與業態創新。推進智能交通産業化。

  五、推進綜合交通高品質發展

  (一)推進安全發展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運輸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群、重點地區、重要口岸、主要産業及能源基地、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徑建設,提升交通網絡係統韌性和安全性。健全糧食、能源等戰略物資運輸保障體係,提升産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水準。加強通道安全保障、海上巡航搜救打撈、遠洋深海極地救援能力建設,健全交通安全監管體係和搜尋救助係統。健全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體係,提升車聯網、船聯網等重要融合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資訊係統安全防護,加強關鍵技術創新力度,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交通運輸裝備安全水準。健全安全宣傳教育體係,強化全民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

  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水準。建立完善現代化工程建設和運作品質全壽命周期安全管理體系,健全交通安全生産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強化交通基礎設施預防性養護維護、安全評估,加強長期性能觀測,完善數據採集、檢測診斷、維修處治技術體係,加大病害治理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推廣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品質和使用壽命。完善安全責任體係,創新安全管理模式,強化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作安全風險防控,全面改善交通設施安全水準。

  完善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係。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多方式協同、多主體參與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管理協調機制,完善科學協調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保障預案體係。構建應急運輸大數據中心,推動資訊互聯共用。構建快速通達、銜接有力、功能適配、安全可靠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網絡。提升應急運輸裝備現代化、專業化和智能化水準,推動應急運輸標準化、模組化和高效化。統籌陸域、水域和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建設多層級的綜合運輸應急裝備物資和運力儲備體係。科學規劃布局應急救援基地、消防救援站等,加強重要通道應急裝備、應急通信、物資儲運、防災防疫、污染應急處置等配套設施建設,提高設施快速修復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建立健全行業係統安全風險和重點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係,強化危險貨物運輸全過程、全網絡監測預警。

  (二)推進智慧發展

  提升智慧發展水準。加快提升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推動衛星通信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高分遙感衛星、人工智慧等行業應用,打造全覆蓋、可替代、保安全的行業北鬥高精度基礎服務網,推動行業北鬥終端規模化應用。構建高精度交通地理資訊平臺,加快各領域建築資訊模型技術自主創新應用。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係統,與交通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部署關鍵部位主動預警設施,提升多維監測、精準管控、協同服務能力。加強智能化載運工具和關鍵專用裝備研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應用。鼓勵物流園區、港口、機場、貨運場站廣泛應用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推廣應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引導運輸車、智能輸送分揀和裝卸設備。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係,完善綜合交通運輸資訊平臺。完善科技資源開放共用機制,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平臺。

  加快既有設施智能化。利用新技術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加強既有交通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提高設施利用效率和服務水準。運用現代控制技術提升鐵路全路網列車調度指揮和運輸管理智能化水準。推動公路路網管理和出行資訊服務智能化,完善道路交通監控設備及配套網絡。加強內河高等級航道運作狀態線上監測,推動船岸協同、自動化碼頭和堆場發展。發展新一代空管係統,推進空中交通服務、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智能化,推進各方資訊共用。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係,打造基于城市資訊模型平臺、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于一體的智慧出行平臺。

  (三)推進綠色發展和人文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與生態空間協調,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實施交通生態修復提升工程,構建生態化交通網絡。加強科研攻關,改進施工工藝,從源頭減少交通噪聲、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加大交通污染監測和綜合治理力度,加強交通環境風險防控,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進多式聯運型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形成以鐵路、水運為主的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格局。加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設施更新利用和廢舊建材再生利用,促進交通能源動力係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迴圈。

  加強交通運輸人文建設。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功能配置和運輸服務標準規范體係,滿足不同群體出行多樣化、個性化要求。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無障礙裝備設備,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準。健全老年人交通運輸服務體係,滿足老齡化社會交通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運輸服務人性化、精細化水準。加強交通文明宣傳教育,弘揚優秀交通文化,提高交通參與者守法意識和道德水準。

  (四)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建立健全適應國家綜合立體交通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政策體係。推進鐵路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深化國家空管體制改革,實現郵政普遍服務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分業經營。完善交通運輸與國土空間開發、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政策協商機制,推進多規融合,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和執行協同性。加快制定綜合交通樞紐、多式聯運、新業態新模式等標準規范,加強不同運輸方式標準統籌協調,構建符合高品質發展的標準體係。加強交通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交通組織,推動標準國際互認,提升中國標準的國際化水準。以大數據、信用資訊共用為基礎,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新型治理機制。

  加強交通運輸法治建設。堅持法治引領,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推動綜合交通等重點立法項目制定修訂進程,促進不同運輸方式法律制度的有效銜接,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係。全面加強規范化建設,提升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準,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實普法責任制,營造行業良好法治環境,把法治要求貫穿于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服務、安全生産各環節全過程。

  加強交通運輸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跨學科科研隊伍建設,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交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體制機制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行業文化建設的治理機制。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忠誠幹凈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的勞動者大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全過程,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推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全面調動各級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能力和水準,為實現本規劃綱要目標任務提供根本保證。

  (二)加強組織協調

  加強本規劃綱要實施組織保障體係建設,建立健全實施協調推進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推動各類交通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協同建設。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等部門要細化完善財政、用地、用海、城鄉建設、環保等配套政策及標準規范。健全本規劃綱要與各類各級規劃銜接機制。

  (三)加強資源支撐

  加強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項目土地等資源供給,規劃、建設過程嚴格用地控制,突出立體、集約、節約思維,提高交通用地復合程度,盤活閒置交通用地資源,完善公共交通引導土地開發的相關政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與交通規劃協調機制和動態調整管理政策。

  (四)加強資金保障

  建立完善與交通運輸發展階段特徵相適應的資金保障制度,落實中央與地方在交通運輸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確保各交通專項資金支援交通發展。創新投融資政策,健全與項目資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長期資金籌措渠道。構建形成效益增長與風險防控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機制,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健全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支援政策體係,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邊境地區支援力度。進一步調整完善支援郵政、水運等發展的資金政策。支援各類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為市場化運作的交通發展提供融資,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五)加強實施管理

  建立綜合交通規劃管理制度。本規劃綱要實施過程中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土空間、區域發展、流域等相關規劃銜接,與城鄉建設發展相統籌。各地在編制交通運輸相關規劃中,要與本規劃綱要做好銜接,有關項目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交通運輸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本規劃綱要實施動態監測與評估,組織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在通道、樞紐、技術創新、安全綠色低碳等方面科學論證並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強化本規劃綱要實施進展統計與監測工作,定期開展規劃評估,依據國家發展規劃進行動態調整或修訂。重大事項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附件: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示意圖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3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