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 12 07:15:4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國社“最傳統部門”融媒報道這樣“破圈突圍”

字體:

  國社“最傳統部門”融媒報道這樣“破圈突圍”

  從新華社國內部兩會融媒報道看“主力軍”如何全面挺進主戰場

  今年兩會,新華社國內部“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是在新媒體主戰場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謀事在先,有備而來,在主戰場找準自己的位置,全鏈條策劃全媒化採集,創新思維發揮長項,拼創意搶陣地,國內部融媒産品産量“逆轉”傳統通稿,“破圈突圍”。

  成功“翻轉”

  從1:1到2:1!

  這一簡單數字的“翻轉”,對于新華社國內部來説,是標誌性的、裏程碑式的。

  截至3月10日,新華社國內部兩會報道發稿近1200條,其中傳統通稿322條,新媒體稿則超過800條,新媒體和通稿發稿比例已超過2:1,而去年還只是1:1。

  “兩會知識點,看新華社怎麼敲黑板”“這個係列的小劇場蠻不錯的,深得我心”“新華社好懂我喜歡看什麼”……

  稿量成倍攀升、網友“耿直”點讚的背後,是國內部融媒作品出彩出圈,抓住了讀者的“胃”。

  3月5日,由新華社國內部承制的《十四五@十四億》正式上線,這部“唱到青年人心裏”的MV歌曲,一上線便引爆全網:騰訊新聞微信插件和騰訊視頻各端總瀏覽量3.1億;“十四億人的十四五”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破1.4億,登上熱搜榜;

  3月7日,“十四五之青年寶藏”係列創意融媒報道開始上線,融合音視頻、文字、圖片、動漫等多種表達形式,創新解讀“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快看,這裏藏著“選專業秘笈”》《我和職場焦慮和解了》等新華社版“選專業秘笈”做得“走心”“貼心”,很快在騰訊新聞客戶端佔據首頁大圖位置,總瀏覽量近1500萬;

  H5小遊戲《尋寶人代會》一經上線立刻受到好評,被全國人大公號第一時間轉發,學習強國也進行了轉發。網友紛紛留言評價遊戲“輕松活潑學時事”“生動有趣有內涵”“都是幹貨”“趣味學習”,將兩部“硬法律”解讀出了“軟實力”;

  文字、海報、視頻融合的《遇見五年後的你》係列産品廣受歡迎,話題#遇見五年後的你#登上微博熱搜榜;

  將代表委員的“好聲音”可視化、輕量化、碎片化傳播的“2021兩會同期聲”被各大媒體爭相轉載;

  H5創意産品《兩會數説中國|@14億人:你的福祉,國家“錢袋子”這樣安排!》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財政部的高度肯定;

  評論報道也改變以往單一文字報道方式,在政府工作報告(摘要)公布當天,以一組海報的形式推出《兩會熱詞快評》係列産品,微博瀏覽量4900萬,其中提出的“再提高1歲”等熱詞迅速登上當日熱搜榜,自主設計的熱詞配圖被其他主流媒體“借用”;

  ……

  “今年籌備兩會報道時,大家的新點子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最終開設了十幾個新欄目。”國內部總編室主任車玉明説,“大家像是憋了好久,融媒化轉型給了大家潛力和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華麗轉身

  3月8日,一條《全國人大代表向總書記展示的“貓”究竟長什麼樣?》的視頻在網上刷屏了。這是國內部“老”記者拍攝的人大代表向總書記展示雪豹和荒漠貓頻頻“露臉”祁連山國家公園的一段視頻,網友們被兩種“大萌貓”萌翻了,紛紛轉評讚。

  短短不到半分鐘的視頻,卻是國內部傳統記者華麗轉身一個標誌性印記。

  今年兩會,新華社記者首次從總書記兩會下團組現場發出視頻報道,“大萌貓”就是其中之一。傳統記者也舞弄起了攝像,而且出手不凡,國內部團隊用這些素材制作了視頻産品,把兩會現場搬上了抖音,深受網友喜愛。

  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在給受眾講述兩會“好故事”的同時,記者的轉型,也有很多“好故事”。

  新華社國內部首席記者韓潔,過去一提“融媒”就發愁。

  “相較于策劃、又拍又寫,還得做後期、做包裝,原來只是採訪、寫稿,交了就完事,多輕松啊!”今年兩會,她牽頭制作《遇見五年後的你》融媒産品,海報、視頻、H5俱全。“喜提熱搜,影響力大,融媒産品做得好,真香!”

  其實,韓潔最初的任務,是對“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做一組解讀報道。“然而‘解讀思維’就是傳統媒體思維。”這次,韓潔想用受眾思維解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其實非常接地氣,不是高高在上、與你我無關的。”韓潔説。于是,“解讀”變“穿越”,有了這組從就業、健康、環境等角度出發的報道,因為貼近大眾,所以圈粉無數。

  “文字記者的融媒化轉型,最關鍵的還不在于會拍照片、剪片子,而在于融媒思維和理念。”新華社國內部記者熊爭艷説。

  身為“兩會老將”,熊爭艷的文字報道常常見諸各大報紙的頭版,而近兩年,她在兩會現場除了寫還會拍,圖片報道登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頭版,還被海外社交媒體轉發。

  但令熊爭艷“有點小自豪”的融媒報道,是3月9日刊發在《新華每日電訊》5版的《7張圖,“畫”出中國2025新模樣》。

  “這7張圖,是超7萬字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內配的唯‘七’張圖。”熊爭艷説,“我當時就想,要做一篇融媒報道,以文解圖、以圖證文地解讀報告。”

  600余家媒體採用,網絡熱傳,人們循著這7張圖和文字報道,“看”出了未來中國的新模樣。“圖文真正結合,不是為圖而圖。”業界同行和廣大網友齊聲叫好。

  在這次兩會報道中以圖取勝的熊爭艷,也琢磨著成立一個“山河研究室”。“用新聞視角讀地圖,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熊爭艷説。

  這次火出圈的MV《十四五@十四億》,則是由做了十幾年記者、又當過幾年評論編輯的杜宇牽頭。

  “每次看到記者編輯們拿融合報道産品來送審,我就覺得有種穿越的感覺。”國內部主任趙承説,“你看,杜宇他們搞了MV歌曲、‘青年寶藏’互動産品,陳菲搞了一個H5‘尋寶人代會’,韓潔、徐壯他們搞創意短劇‘遇見5年後的你’等等。這都不是他們的強項,而且按照過去的標準看,他們似乎在‘不務正業’”。

  “但價值恰恰體現在這裏,什麼是‘正業’?‘主戰場’需要的東西就是‘正業’,能在‘主戰場’俘獲受眾的心就是‘正業’。”趙承説。

  因時而轉,因需而轉,不問崗位不問年齡。

  在國內部,還有幾位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編輯,湊在一起組建了頗具浪漫色彩的“星空工作室”,打造“星空有約”欄目,專門向讀者介紹流星雨、日食等“來自星空的新聞”。從超越預期的傳播數據來看,這些過去處于邊緣地位的話題,實際上擁有相當龐大的讀者群體。

  記者編輯紛紛華麗轉身,國內部總編室也由一個“筆桿子”總編室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融媒體總編室。

  奮力轉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融媒化編輯部不是一天建成的。”趙承認為,近期,新華社在全社范圍開展大討論大調研,特別是構建對內報道全媒平臺和國際傳播融合平臺,這些舉措對國內部融合發展起到了關鍵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國內部也進行了一係列流程改造和機制改革,包括動員、組織、宣傳,轉變了大家的思想觀念。正是因為這樣,才産生了種種新變化,才有了這次兩會報道上的突破。

  新華社國內部成建制的融媒化轉型始于2020年10月。

  此前一段時間,國內部也做融媒報道,但只是幾個處室先分工、再合成,而不是資訊採集、報道制作等全流程的“水乳交融”。

  去年10月以來,國內部落實何平同志要求,加速全面挺進主戰場。國內部有了“大講堂”——由新華社經驗豐富的攝影、視頻、新媒體記者編輯講授“融媒e課”,傳遞新媒體報道理念,教授作圖、處理視頻的技能,用《新媒體報道需要防范的10個“坑”》《客戶端後臺採編實操》等“實戰導向”的課程,給以傳統文字報道為主的記者編輯配備“新式武裝”。

  指揮棒在變。“過去,新華社國內部生産的是文字通稿,主要考核指標是媒體採用數量。融媒化轉型後,我們的KPI更看重的是報道的全網瀏覽量、點讚量、轉發量。”車玉明説。

  思想觀念在變。過去,大家重視的是大報有沒有刊登;現在,除了對傳統媒體採用重視之外,大家還重視開話題,重視轉評讚,重視上熱搜。以前,發完稿就萬事大吉了;現在,發完稿還要琢磨怎麼樣運營話題,怎麼樣提高在網絡上的能見度。

  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決定了資源的配置。核心資源進入了主戰場,就是這次兩會國內部融媒體報道産生顯著效果“秘訣”之一。一是核心的人力資源,比如陳菲、韓潔等中央新聞採訪中心記者,都是做傳統報道的主力,這次紛紛制作融媒報道産品。二是核心的報道資源,比如總書記報道,“第一觀察”欄目進行了一係列融媒化創新;比如“權威快報”把權威消息帶進主戰場;重點融媒産品也都是圍繞著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等這些兩會重大主題來做權威解讀。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係,而是迭代關係。”趙承説,“我們在學習新本領的同時,一定不能削弱了、丟了老本領。”

  採寫以思想性見長的深度報道是國內部的看家本領,這一本領在《砥礪奮進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同出席2021年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歷史交匯期的宏偉擘畫——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到2021年全國兩會》等重磅報道繼續得以展現;老本領又嫁接了新本事,這些鎮版之作都實現了全媒化呈現,感染力吸引力得到增強,讓人在看完作品之後更願意“一鍵三連”(點讚、評論、轉發)。

  “融合的探索還是初步的,離新華社黨組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接下來還要將兩會報道深度融合的思路、做法、經驗經常化、日常化、機制化。”趙承説,主力軍挺進主戰場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記者王若辰)

【糾錯】 【責任編輯:梁海燕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2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