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 08 02:32:34
來源:新華網

(兩會受權發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字體: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王毅: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今年的記者會仍然是一場以視頻方式同大家見面的特殊記者會。中國雖然已經有效控制住疫情,但還有不少國家仍在同病毒奮勇抗爭。只要還有一個國家存在疫情,國際社會團結抗疫的努力就不應停止;只要還有一個人感染病毒,我們就都有責任及時伸出援手。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曙光已在前頭。中國將會繼續與各國團結合作,為人類徹底戰勝疫情而不懈努力。下面,我願回答大家的提問。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您如何評價過去一年的中國外交?今年中國外交有哪些重點和亮點?

  王毅:2020年,中國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為人民負重,對世界盡責,全力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積極發揮中國應有的作用。

  一年來,最精彩的是元首外交。習近平主席以“雲外交”的創新方式,同各國領導人共商合作大計,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也為國際社會團結抗疫指明瞭方向,注入了動力。

  一年來,最堅定的是捍衛國家利益。我們堅決反對世界上的霸權霸道霸淩,堅決頂回對中國內政的無理干涉。中國的主權不容侵犯,中華民族的尊嚴不容詆毀,中國人民的正當權利必須維護。

  一年來,投入精力最大的是抗疫外交。我們為國內抗疫盡心盡責,同國際社會守望相助,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抗疫做出了中國貢獻。

  一年來,最牽挂的是海外同胞的安危。疫情之下,我們及時向有需要的海外公民伸出援手,全力以赴提供保護救助,把外交為民扛在肩上,落到實處。

  一年來,最關注的是把握全球治理的方向。面對單邊主義肆虐,中國旗幟鮮明予以抵制,以實際行動踐行多邊主義,維護國際關係準則。針對保護主義抬頭,我們身體力行擴大開放,發揮中國超大型市場優勢,為各國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對中國而言,2021年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中國外交也將開啟新的征程。

  我們將牢記黨和國家重托,積極發展同各國的友好關係,不斷增進中國同世界的相互理解,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我們將心懷“國之大者”,積極維護和拓展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通過全力服務“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我們將著眼後疫情時代,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助力世界經濟早日復蘇,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我們將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今年是中國的牛年,牛象徵著堅韌,代表著力量。新的一年,元首外交將繼續領航定向,中國外交將譜寫更精彩篇章。一個重情義、有定力、講原則、敢擔當的中國,必將為世界傳遞更多溫暖與希望,為各國共同發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塔斯社記者: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疫情如何影響了俄中關係?

  王毅:面對世紀疫情,中俄肩並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緊密合作,攜手抵禦新冠病毒,共同抗擊“政治病毒”。“中俄組合”團結如山,始終是世界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

  世界越是動蕩不寧,中俄合作越要堅定前行。兩國要互為戰略依托,互為發展機遇,互為全球夥伴,這既是歷史的經驗,也是時代的要求。

  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雙方已商定將條約延期,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這是中俄關係的裏程碑,更是新起點。雙方將弘揚世代友好、合作共贏的條約精神,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我們將打造戰略互信的典范,堅定支援對方維護核心重大利益,聯手反對“顏色革命”,打擊各種虛假資訊,維護各自主權和政權安全。

  我們將打造互利合作的典范,深化“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推動經貿投資合作提質升級,拓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

  我們將打造民心相通的典范,弘揚傳統友好,促進人文交流,讓中俄友誼薪火相傳。

  我們還將打造公平正義的典范,攜手維護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權威,維護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人民日報》記者:您曾經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外交的靈魂。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該如何理解黨領導外交的深刻含義?

  王毅:中國外交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外交事業。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也是中國外交的定盤星。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的這一初心使命決定了中國外交要履行的責任與擔當。珍視獨立自主、弘揚公平正義,黨的這些價值追求決定了中國外交要秉持的基本原則。堅持和平發展,謀求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黨章和憲法的規定,也是中國外交要努力的道路和方向。

  外交工作的重大決策和成就,都得益于黨中央的統攬全局、運籌帷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寬廣的全球視野、從容的戰略定力、堅毅的責任擔當,創新外交理論實踐,擘畫外交發展藍圖,帶領中國始終站在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

  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未來必將可期。實踐已經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外交最大的政治優勢,是中國外交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保障。我們將一如既往堅持黨對外交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用黨的光榮傳統砥礪外交風骨,用黨的歷史經驗啟迪外交智慧,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埃及中東通訊社記者:今年中非將在塞內加爾舉辦新一屆合作論壇。中方將如何幫助非洲國家應對疫情?中方對深化中非合作有何設想?

  王毅:中非之間的深厚友誼是在追求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艱苦鬥爭中形成的,雙方既是戰友,又是兄弟。這份情義堅如磐石,歷久彌堅,中非永遠是命運與共的好朋友、好夥伴。去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20年來,中非相繼制訂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雙方貿易額增長了20倍,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增長了100倍,友城總數達到150對。中非合作已成為南南合作的樣板、國際對非合作的表率。

  當前,幫助非洲各國抗擊疫情、復蘇經濟是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去年,習近平主席倡導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宣布了一係列新的援非舉措。迄今中方已向非洲提供近120批緊急抗疫物資,向15個國家派出抗疫醫療專家組,已經並將向35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提供疫苗,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大樓項目已正式開工,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正抓緊推進。今年,我們將在塞內加爾舉行新一屆論壇,我們願以此為契機,支援非洲徹底戰勝疫情,強化公共衛生治理體係;支援非洲加快工業化建設,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支援非洲加快一體化進程,融入經濟全球化時代潮流;支援非洲政治解決熱點問題,維護非洲大陸的和平穩定。中非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構建更緊密命運共同體,將為非洲發展振興提供源源不斷動力。

  香港中評社記者:全國人大將就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作出決定,一些國家認為中方有關舉動有違“一國兩制”,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王毅:首先我想強調的是,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既是推進“一國兩制”事業、保持香港長治久安的實際需要,也是憲法賦予全國人大的權力和責任,完全合憲合法,正當合理。

  放眼世界,無論在哪個國家,效忠自己的祖國都是公職人員以及競選公職的人必須遵守的基本政治倫理。在香港也一樣。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如果不愛國,談何愛港。愛港和愛國是完全一致的。

  香港在殖民統治時期,沒有任何民主可言。回歸24年來,沒有誰比中央政府更關心香港民主的發展,更希望香港保持繁榮穩定。香港由亂變治,完全符合各方利益,也將為維護香港居民的各項權利和外國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提供更堅實的保障。我們有決心繼續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有信心讓香港的明天越來越好。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美國新一屆政府關注南海、臺灣、新疆、香港和西藏等議題。為了穩定中美關係,中方是否有可能在以上任一議題上作出讓步?

  王毅:不干涉別國內政,是《聯合國憲章》的明確規定,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包括中美在內,各國都應切實遵守。你剛才提到的很多問題,都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中國做得好不好,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中國應該怎麼做,中國人民才是主人翁。同時,我們願在尊重國家主權前提下,與各方增信釋疑,講明事實真相。但我們絕不接受毫無根據的指責抹黑,絕不允許核心利益受到侵犯。長期以來,美國動輒打著所謂民主、人權旗號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在世界上制造了諸多麻煩,甚至成為動蕩戰亂的根源。美方應早日意識到這一點,否則這個世界仍將不得安寧。

  作為兩個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中美之間有分歧有矛盾在所難免,關鍵是要通過坦誠溝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戰略誤判,避免衝突對抗。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在利益交融中出現競爭並不奇怪,關鍵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礎上良性競爭,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對方,而不是相互攻擊、零和博弈。更重要的是,無論從兩國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合作,都應當成為中美雙方追求的主要目標。中美可以合作、需要合作的清單就放在我們面前,包括抗擊疫情、經濟復蘇、氣候變化等等,我們願本著開放態度與美方探討和深化合作。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盡快解除迄今對中美合作設置的各種不合理限制,更不要再人為制造出新的障礙。

  上個月中國農歷除夕當天,習近平主席應約同拜登總統通了電話。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深入交換意見,為兩國關係重回正軌明確了努力方向。我們願與美方一道,全面落實這次重要通話的成果,共同推動中美關係“辭舊迎新”,實現健康穩定發展。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中方對此怎麼看?許多國家期待聯合國改革,中方有何主張?

  王毅:50年前,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當時會議大廳爆發經久不息的掌聲,很多亞非拉兄弟為此歡呼擁抱,57個國家的代表輪番登臺致賀。從那個歷史性時刻起,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國重返聯合國大家庭,聯合國真正具備了普遍性。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增加了一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中堅力量,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係,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國加入了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500多項國際公約,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常任理事國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始終主持公道正義,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我們這一票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

  隨著國際形勢不斷深刻演變,國際社會希望聯合國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完善。中方認為,不管形勢怎麼變,改革怎麼改,有幾點必須堅持:

  首先,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憲章為各國交往和解決衝突制定了基本準則。任何違反憲章的行為都是對世界和平穩定的破壞。

  第二,堅持聯合國在國際體係中的核心地位。作為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國都應自覺維護聯合國的權威。

  第三,堅持聯合國平等協商的基本規則。聯合國不是大國俱樂部,更不是富人俱樂部。各國主權平等,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的權力。應當提高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更多體現大多數國家的共同意願。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將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宣布的重大倡議和舉措,更加積極地參與聯合國事務,為實現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聯合國理想而持續努力。

  法新社記者:拜登政府稱跨大西洋盟友關係又回來了。中國將如何處理同歐美的關係?

  王毅:過去一年,習近平主席同歐方領導人成功舉行三次視頻會晤,保持密集高層溝通。雙方在攜手抗疫中增進互信,在共慶建交45周年中提升合作,簽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國首次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中歐關係在危機和挑戰面前展現了韌性活力,向世界釋放了積極信號。

  中歐關係的歷程充分證明,中歐之間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合作共贏是雙方關係的主基調;中歐兩大文明可以對話交流,我們不是制度性對手;中歐獨立自主開展合作,就能辦成很多大事。中方願繼續支援歐洲一體化進程,支援歐盟的團結自強,支援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方認為,中歐代表著多極世界兩支重要力量,雙方關係是平等、開放的,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方樂見歐盟不斷增強戰略自主,秉持多邊主義理念,致力于大國協調合作。我們願與歐盟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恢復經濟、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更多正能量,為國際關係提供更多穩定性。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中國已經向許多國家援助或出口新冠疫苗,但也有個別聲音質疑中國搞疫苗外交。您對此怎麼看?

  王毅:疫苗是抗擊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應當服務全世界、造福全人類。

  中國堅定秉持疫苗公共産品的“第一屬性”。我們率先承諾疫苗研發後作為全球公共産品,努力提高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中國堅定站在疫苗國際合作的“第一方陣”。我們已同10多個國家開展疫苗研發和生産合作,100多個國籍的10多萬志願者參與其中。17個中國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60多個國家授權使用中國疫苗。中國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正在得到各國廣泛認可。我們也願意同各國探討疫苗接種互認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案。

  中國堅定擔當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隊”。中國加入了世衛組織“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承諾首批提供1000萬劑疫苗,明確用于發展中國家急需。中國已經並正在無償向69個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時向43個國家出口疫苗。我們還響應聯合國號召,向各國維和人員捐贈疫苗。我們也願意與國際奧會合作,向準備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們提供疫苗。希望中國疫苗能為全球抗疫帶來更多信心和希望。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疫苗上市,選擇哪種疫苗由各國自主決定。無論是中國疫苗,還是外國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我們反對搞“疫苗民族主義”,不接受制造“免疫鴻溝”,更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圖。我們期望所有具備能力的國家都能盡力向有需要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讓各國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真正成為“人民的疫苗”。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阿聯酋中阿衛視記者:您對過去一年中阿關係有何評價?中阿峰會何時召開?

  王毅:面對疫情衝擊,中阿關係去年逆勢前行,繼續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中阿合作論壇第九屆部長級會議成功召開,雙方一致同意舉行中阿峰會。中阿政治關係開啟了新篇章。

  沙特國王是第一個致電習近平主席支援中國抗疫的外國元首,阿聯酋是第一個接受中國疫苗境外Ⅲ期試驗的國家。中阿團結抗疫樹立了新典范。

  去年,中阿貿易額達到2400億美元,中國穩居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中阿“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復工復産有序推進,5G、人工智慧、航空航太等高新技術合作方興未艾。中阿務實合作邁上了新臺階。

  阿拉伯諺語説,友誼是樹,忠實為根,親善為枝。中國願同阿方一道努力,精誠團結,攜手共進,共同籌備好中阿峰會,為中阿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更多新內涵,推動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取得更多新成果。

  新華社記者:習近平主席2017年就經濟全球化發表重要講話,今年又在世界經濟論壇就多邊主義發表特別致辭。國際社會高度評價,認為中方在維護多邊主義和參與全球治理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您怎麼看?

  王毅:習近平主席時隔四年的兩次重要講話,都是在國際格局演變轉折關頭作出的重大宣示,對世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4年前,面對全球化的“存廢之爭”,習近平主席站立潮頭,發出了支援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強音;4年後,面對多邊主義的“何去何從”,習近平主席撥開迷霧,提出了踐行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這兩次重要講話為時代把舵定向,為世界解疑釋惑,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

  多邊主義始終是中國的堅定選擇,從未因時因事而改變。面對世界上層出不窮的難題挑戰,解決之道在于各國都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中方認為,真正的多邊主義應當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係,推進國際關係的民主化。要堅持開放包容、不搞封閉排他;堅持平等協商、不搞唯我獨尊。多邊主義是旗幟,而不是幌子;是信念,而不是説辭。“小圈子的多邊主義”仍是集團政治,“本國優先的多邊主義”還是單邊思維,“有選擇的多邊主義”不是正確的選擇。中國希望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共同努力,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未來的道路。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很多人認為,在中國崛起的勢頭下,中國與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制度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矛盾可能造成世界分裂。您怎麼看?

  王毅: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不可能只有一條路徑,也不應該只有一種模式。制度的選擇需要量體裁衣,不能削足適履。一個國家的路走得對不對,關鍵在于是否符合本國國情。抹黑、打壓與己不同的制度,甚至鼓吹唯我獨尊,本質上是一種“制度霸權”。

  過去一年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告誡世人,人類是命運相連、休戚與共的共同體。當今世界已無法承擔分裂的後果,更不能重蹈衝突的覆轍。中方堅定地認為,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特徵,制度差異不應成為對立對抗的理由,交流互鑒可以增進相互了解,激勵共同進步。中國文化中,和而不同是君子之德。西方文化裏,尊重別人是紳士風度。“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2000多年前的中國就有了這樣的包容哲學。我們希望今天的西方國家也能培養這樣的氣度和修養。各國應當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在這個星球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深圳衛視記者: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入世是中國融入世界、對外開放的標誌性事件。中方對此怎麼看?

  王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過去的20年給我們帶來四個重要啟示:

  第一,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入世20年,中國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迄今的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今後的高品質發展,也應當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

  第二,必須堅持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2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關稅總水準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遠低于入世承諾的10%,更低于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貨物進口額年均增長率超過兩位數,在華設立的外資企業超過100萬家。這些數字説明,中國入世,實現了與世界的共贏。

  第三,必須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中國入世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全球産業鏈優化和資源最佳配置。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不應退回到保護主義和孤立脫鉤,而應攜手推動這一進程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第四,必須堅持世貿組織的核心作用。世貿組織是國際貿易的基石,是全球增長的支柱。中方堅定遵守多邊貿易規則,支援世貿組織發揮應有作用,願與各方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多邊貿易體係,增強世貿組織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日本共同社記者:去年日中關係出現改善勢頭。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法》出臺後,日本國內對中國戒備感提升。您對此有何評價?中方是否可能與日方在奧運會方面開展合作?

  王毅:近年來,中日兩國領導人就雙方“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達成重要共識,兩國人民在抗疫合作中譜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佳話,兩國貿易投資合作克服疫情影響逆勢增長,這些積極進展表明,中日關係的改善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地區的和平穩定,來之不易,值得珍惜。

  中日關係要走向成熟穩定,需要保持定力,不受一時一事的影響。比如你提到的中國頒布實施的海警法,這只是一項例行的國內立法,不針對特定國家,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實踐。實際上,包括日本在內很多國家早就制定了類似法規。通過友好協商處理海上爭議,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這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也是中方同周邊鄰國之間的長期共識。

  對于中日交往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雙方都可以通過對話溝通增進了解,建立互信。希望日本社會能真正樹立起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打牢有利于中日關係行穩致遠的民意基礎。

  中日兩國將先後舉辦奧運會。雙方完全可以也應該相互支援,共襄盛舉,使這兩場盛會成為加深兩國人民友好感情的平臺、促進中日關係發展的機遇。讓我們今夏聚焦東京,明年相約北京!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污蔑中國在新疆搞“種族滅絕”,引起中國人民強烈憤慨。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王毅:説到“種族滅絕”,大多數人想到的是16世紀的北美印第安人,19世紀的非洲黑奴,20世紀的猶太人,以及至今仍在堅持抗爭的澳洲原住民。

  所謂新疆地區存在“種族滅絕”的説法荒謬絕倫,完全是別有用心的造謠、徹頭徹尾的謊言。過去40多年來,新疆維吾爾族人口從555萬增長到1200多萬,翻了一番。過去60多年來,新疆經濟總量增長了200多倍,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30歲提高到72歲。很多去過新疆的外國朋友都表示,他們見到的新疆同個別西方媒體的報道完全不同。法國作家維瓦斯寫了一本書,名為《維吾爾族假新聞的終結》。他用兩赴新疆的親身經歷講述了繁榮穩定的真實新疆。他在書中明確表示,正是從未去過新疆的人在制造假新聞,在杜撰抄襲中以訛傳訛。

  一些西方政客寧願相信幾個人編造的謊言,卻不願聽取2500多萬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寧願配合少數反華勢力的拙劣表演,卻不願正視新疆地區發展進步的基本事實。這只能證明,他們並不在乎什麼是真相,而是熱衷于政治操弄,企圖人為制造出所謂涉疆問題,破壞新疆地區安全穩定,阻礙中國發展壯大。

  我們歡迎更多各國人士到新疆去參觀訪問。眼見為實,謠言終將不攻自破!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採訪。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印尼安塔拉通訊社記者: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您認為未來雙方關係將如何發展?

  王毅:30年前,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係,從此走在了地區合作的前列。孔子説,“三十而立”。經過30年風雨同行,中國與東盟立起了團結互助、平等相待的共同理念,立起了休戚與共、同甘共苦的共同命運,立起了振興亞洲、開創未來的共同願景。

  去年,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席中國-東盟博覽會,李克強總理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這充分表明中方對中國東盟合作的重視,對東盟中心地位的支援。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願同東盟打造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開創更加精彩的下一個30年。

  我們將進一步向東盟提供抗疫支援。中方正在向東盟各國提供新冠肺炎疫苗,並且協助印尼打造東南亞疫苗生産中心,下一步還將繼續對東盟國家的需求予以重點支援。

  我們將進一步同東盟深化互利合作。將構建新發展格局同《東盟全面復蘇框架》對接,同時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早日生效實施,推動瀾湄合作更充分釋放潛力,在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打造新的合作增長點。

  我們將進一步與東盟加強戰略協作。共同排除幹擾,加快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積極開展海上務實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長治久安。

  鳳凰衛視記者:特朗普政府解除了美臺交往限制。有智庫將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爆發危機列為全球最高潛在衝突。中方如何看待美國對臺政策?

  王毅:對于臺灣問題,我想強調三點:

  首先,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歷史和法理事實,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第二,海峽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大勢所趨,是中華民族的集體意志,不會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我們有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

  第三,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沒有妥協余地,沒有退讓空間。我們敦促美國新一屆政府充分認識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徹底改變上屆政府“越線”“玩火”的危險做法,慎重和妥善處理涉臺問題。

  哈薩克斯坦24KZ電視臺記者:您如何看待疫情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中方未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方向是什麼?

  王毅:去年以來,疫情給世界造成全方位衝擊。“一帶一路”合作沒有按下“暫停鍵”,反而逆風前行,取得新的成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我們以“共商”為引領,成功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及30多場專業會議,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我們以“共建”為方向,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重點項目沒有一例因疫情而停工,中巴經濟走廊項目、雅萬高鐵、中老鐵路、匈塞鐵路等進展良好,為當地穩經濟、惠民生做出重要貢獻。

  我們以“共用”為重點,2020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貨物運量均創歷史新高,“陸海新通道”沿線運量同比倍增,有力保障了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疫情阻礙了人員往來,但阻隔不了夥伴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投入和支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們努力打造“健康絲綢之路”,通過抗疫國際合作,使“一帶一路”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通道”。我們搭建“數字絲綢之路”,積極建設“資訊走廊”,使“一帶一路”永遠線上。我們深耕“綠色絲綢之路”,加強綠色能源、綠色基建、綠色金融合作,使“一帶一路”成為全球低碳轉型和疫後綠色復蘇的重要引擎。

  疫情深刻改變了世界,但各方對“一帶一路”的需求沒有改變,中方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決心更沒有改變。中國將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更優路徑,為“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帶來更多機遇。我們願同各方一道,確保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動能不減、韌性更強,把“一帶一路”建設成各方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康莊大道。

  《北京日報》記者:中國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將為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王毅: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為了適應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需要,致力于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實現高品質發展,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好貫通國內外兩大市場、連接進出口兩大通道。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多發展機遇,開拓更大市場空間,迎來更廣闊合作前景。中國將以更好的營商環境、更高水準的開放,與各國一道,加快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形象點説,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好比是一列動能更強、載重力更大的“中國快車”,正在加快駛向新的目標,我們歡迎各國一路同行,共創繁榮。

  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印邊境和平前景?中印雙方在邊界問題的不同觀點將如何影響中印關係未來發展?

  王毅:中印關係的實質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振興的問題。

  作為毗鄰而居的兩大文明古國,作為當今世界10億人口級別的兩大新興經濟體,中印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潛力。雙方在國內都肩負著改善民生、加速發展的歷史使命,在國際上承載著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推進世界多極化進程的共同期待。中印國情相近也決定了雙方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有著相同或類似的立場。因此,中印是朋友和夥伴,而不是威脅和對手。雙方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加強合作而不是彼此防范。

  邊界爭議是歷史遺留問題,不是中印關係的全部,應當妥善管控,同時通過做大做強合作,為解決邊界問題創造有利條件。

  去年邊境地區發生的衝突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利害得失一目了然。事實再次證明,單方面制造對抗解決不了問題,重回和平談判才是正道。中方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邊界爭議的立場是明確的,維護自身主權權益的意志也是堅定的。雙方應鞏固已有共識,加強對話溝通,完善管控機制,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

  新的一年裏,希望印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切實把“互不構成威脅、互為發展機遇”的兩國領導人共識落到實處,為27億中印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亞洲世紀的到來做出更大貢獻。

  中新社記者:過去一年,外交部在幫助海外中國公民抗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請問外交部還將出臺什麼新舉措?

  王毅:去年一年,身在海外的同胞們確實很不容易。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遊子的回家之路,威脅著同胞的生命和健康。首先,我要向全體海外同胞致以真誠的慰問。同時,大災面前必有大愛。黨和政府始終牽挂每一位海外同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緊急動員,全體外交人員盡銳出動,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在全球范圍開展了領保專項行動。

  我們深入疫區慰問,向100多個國家的500多萬僑胞發放了“健康包”“春節包”,為所有不幸染疫的同胞及時組織了當地救治。12308熱線24小時值守,日均處理同胞求助約3000起,比往年增加了近3倍。我們緊急處理多起重大領保案件,撤離深陷埃塞戰區的中國公民,全力營救被海盜劫持的同胞。我們用行動告訴海外同胞:外交為民,一個也不能少;疫情不退,外交官也不會退。

  在此,我要告訴大家幾個好消息:

  一是我們將推出“春苗行動”,積極協助和爭取為海外同胞接種國産或外國疫苗。50多個國家正陸續將中國公民納入本國接種計劃,還有不少中國公民正在當地依法接種中國疫苗。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在具備條件的國家設立國産疫苗地區接種點,為周邊國家有需要的同胞提供服務。

  二是我們將推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健康碼國際互認倡議,推出中國版的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電子文件,在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前提下,實現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資訊的相互驗證,助力安全有序的人員交往。

  三是我們將全面實現海外領事“雲服務”。將于5月推出“中國領事APP”,讓海外同胞一鍵直達駐外使領館,實現“掌上辦”“零跑腿”,“全天候”線上辦理海外中國公民的旅行證件和領保服務。

  意大利安莎社記者:美國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協定》。中國今年將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中國將如何同美歐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

  王毅: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共建綠色宜居的地球家園,開辟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面對時代之問,保護環境不是可有可無的選答題,而是應全力以赴的必答題。

  中國一直是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派。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景。中國為達成《巴黎協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去年又宣布了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自主貢獻新目標,展現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堅定決心。今後,中方將繼續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不懈努力。

  今年,中國將在雲南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作為東道國,中方願同各方一道確保大會取得積極成果,為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繪制新的藍圖,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採取新的行動。

  中國同美歐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挑戰各異,但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肩負共同使命,理應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在國際上發揮表率作用。中方歡迎美方重返《巴黎協定》,期待美方承擔起應盡責任,做出應有貢獻。希望中美重啟氣變合作也能給中美關係帶來積極的“氣候變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美國現政府表示擬重新加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但美伊雙方分歧較大。您對當前中東海灣局勢怎麼看?

  王毅:伊朗核問題是牽動中東海灣局勢的敏感神經。過去四年,由于美方公然違背承諾,單方面退出伊核全面協議,並對伊朗極限施壓,導致地區局勢再度緊張升級。美國新一屆政府已表示願意重返全面協議,希望美方切實拿出誠意,盡快採取行動,包括解除不合法的單邊制裁,解除對第三方實體和個人的長臂管轄。與此同時,伊朗也應全面恢復履約,承擔核不擴散責任。美伊雙方的行動可以通過分步對等的方式向前推進。

  當然,全面協議不可能解決中東海灣地區的所有問題。對于伊朗核問題之外的其他地區安全問題,我們倡議在維護全面協議前提下,搭建一個海灣地區多邊對話平臺,各方可利用這個平臺,通過集體協商管控矛盾分歧,緩和緊張局勢,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中國和東盟國家將如何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以使南海不會成為衝突風險點?

  王毅:近年來,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都看得很清楚,南海面臨的不穩定因素和安全風險主要來自域外。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就維護南海和平穩定達成重要共識、集中精力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形勢下,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卻唯恐南海不亂,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頻頻來南海興風作浪,在各種場合不時就南海問題挑撥離間。他們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破壞南海和平,擾亂地區穩定。

  這幾年中國和東盟國家所做的努力充分證明,地區國家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智慧妥善管控分歧。接下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還是要繼續兩條腿走路,一是排除幹擾,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力爭盡快達成符合國際法、符合各方需要、更具實質內容、更為行之有效的地區規則;二是繼續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不斷凝聚共識,增強互信,推進合作,維護好南海的總體穩定。

  澎湃新聞記者:中方對緬甸局勢持何立場?

  王毅:對于緬甸局勢,我願提出中方三點主張:

  第一,和平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前提。希望緬甸各方保持冷靜克制,從緬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解決矛盾分歧,繼續推進國內民主轉型進程。當務之急是防止發生新的流血衝突,盡快實現局勢緩和降溫。

  第二,緬甸是東盟大家庭成員,中方支援東盟秉持不干涉內政和協商一致原則,以“東盟方式”從中斡旋調停,尋求共識。中方也願在尊重緬甸主權和人民意願基礎上,同各方接觸溝通,為緩和緊張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

  第三,緬甸與中國是山水相連的“胞波”兄弟,是同甘共苦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對緬友好政策面向全體緬甸人民。中方同緬甸各黨各派,包括民盟,都有著長期友好交往,對華友好也始終是緬甸各界的共識。不管緬甸局勢怎麼變化,中國推動中緬關係的決心不會動搖,促進友好合作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古巴拉美通訊社記者:您如何看待後疫情時期中拉關係未來?中國將採取哪些舉措幫助拉美國家戰勝疫情?

  王毅:去年是中拉開啟外交關係60周年。中拉在抗擊疫情中守望相助、在復蘇經濟中共克時艱,雙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天涯若比鄰”。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拉美多國領導人互致函電,引領中拉同心抗疫、共促發展。中國向地區30國捐贈急需的醫療物資設備3400多萬件,舉辦經驗交流視頻會議40余場,我們還正在向有需求的12個拉美國家提供疫苗。過去一年,中拉經貿合作再結碩果,連續第三年超過3000億美元,拉美對華出口逆勢增長。聯合國拉加經委會指出,對華合作已成為拉動本地區經濟企穩向好的重要力量。可以説,疫情非但沒有阻隔中拉合作,反而使中拉人民的心靠得更近了,利益紐帶拉得更緊了。

  智利詩人聶魯達曾經説過:“永恒的友誼,讓你相信世間總有美好,讓你堅信總有大門待你打開。”中國將繼續同拉美朋友一道,深化友誼,拓寬合作,積極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更好地造福中拉人民。

  《中國日報》記者:我代表全球網友提問,一些外國媒體特別是西方媒體慣于對中國進行選擇性報道。聯想到延安時期,美國記者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讓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國共産黨。您覺得今天的外國記者中能産生“斯諾”嗎?

  王毅:首先,我要借此機會感謝外國媒體朋友的辛勤工作。媒體是各國溝通了解的重要橋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外國媒體朋友堅守崗位,持續向世界講述中國人民抗疫故事。你們辛苦了!

  80多年前,斯諾和斯特朗、史沫特萊等一批外國記者來到中國陜北延安,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忠實介紹給了世界。斯諾並不是共産主義者,但他看待中國共産黨時,不帶意識形態偏見,始終堅守客觀真實,始終追求公正良知。他所展現的職業精神和道德操守讓人敬佩,他為增進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傾注了畢生心血,中國人民至今仍然懷念他。

  今天的中國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媒體都應堅守職業道德。我希望外國媒體記者將焦距對準中國時,既不要用“美顏相機”,也不要用“灰黑濾鏡”。只要真實、客觀、公正,你們的報道就會豐富精彩,就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中國希望並歡迎更多外國媒體記者成為“新時代的斯諾”。

  王毅:在今天記者會結束之前,我還想提一件事。再過一個月,就是湖北武漢“解封”一周年。英雄的湖北人民、武漢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為全國戰勝疫情付出了巨大犧牲,為支援全球抗疫做出了重要貢獻。外交部將于今年4月春暖花開的時候,為湖北舉行全球特別推介會,向世界展示湖北浴火重生的新面貌,助力湖北搭建對外合作的新橋梁。希望大家予以關注支援。

  記者會歷時1小時40分鐘。

【糾錯】 【責任編輯:錢中兵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2718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