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 07 00:13:24
來源:新華網

係統總結脫貧攻堅經驗 助力推進鄉村振興——代表委員熱議《中國減貧學》

字體: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係統總結脫貧攻堅經驗 助力推進鄉村振興——代表委員熱議《中國減貧學》

  新華社記者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2月28日發表《中國減貧學》智庫報告,解讀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這份報告在代表委員中引發廣泛關注和共鳴。代表委員們表示,《中國減貧學》智庫報告係統梳理了中國減貧經驗,並將其上升至理論高度,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探索自己的減貧之路提供新的視角和有益的參考,也將助力我國繼續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國立足國情,把握減貧規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

  “中國減貧實踐超越了現有經典教科書既定理論的闡釋能力,《中國減貧學》智庫報告將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中國減貧學’思想基礎和理論內核,從政治經濟學視野闡釋中國減貧實踐。”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李雲才説。

  《中國減貧學》智庫報告圍繞“七個堅持”,總結分析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對中國減貧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合力攻堅、堅持精準方略、堅持自立自強、堅持共用發展、堅持求真務實。

  “報告中提到的‘七個堅持’我深有體會,我自己也是扶貧的親歷者、實踐者、探索者。”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母爸村黨支部書記陳飄説,報告中總結的“七個堅持”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密碼,接下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還要繼續堅持貫徹。

  《中國減貧學》智庫報告深入闡述“中國減貧學”的核心要義,即:錨定共同富裕目標、依托精準手段,構建政府、市場和社會協同發力的“益貧市場”機制,解放貧困者的生産力,使他們不僅成為分配的受益者,也成為增長的貢獻者,推動實現整個社會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坦言,過去産業扶貧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讀了報告更加深切體會到‘益貧市場’機制讓企業發揮出産業扶貧的帶動作用。未來,我們要繼續用好報告中總結的脫貧攻堅寶貴經驗,積極推進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説,我們探索“5+”資産收益扶貧模式,已在13個省份的57個縣帶動超過14萬戶的37萬貧困人口脫貧,累計收益約8億元。“這一扶貧模式放在‘中國減貧學’框架下理解,就是探索構建‘益貧市場’。我們將吸收、借鑒報告總結的經驗,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報告提出,由于有了廣泛的社會參與,在中國,“脫貧攻堅”已成為時代熱詞,並上升為“國家記憶”。“在扶貧公共産品的供給中,各類主體缺一不可,我國構建了有助于貧困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友愛社會’,激活了減貧事業的深層活水。”全國人大代表李燕對報告中提到的“友愛社會”感觸頗深。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赫章縣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説,自己的父親文朝榮為讓鄉親擺脫貧困,帶領大家種樹,把荒禿石山變成萬畝松林,這放在《中國減貧學》的理論體係中理解,就是“探索生態友好型減貧”路徑,取得脫貧和生態保護的雙贏。

  “我帶來了關于農村污水治理的建議。只有改善鄉村環境,才能促進鄉村旅遊持續發展。我們村今年重點是壯大集體經濟預防返貧,讓更多村民留在家鄉就可持續增收。”文正友對照報告總結的減貧經驗,更加堅定推進鄉村振興的信心。(記者:侯雪靜 吳光于 席敏 向定傑 張玉潔 胡璐 王健)

【糾錯】 【責任編輯:徐海知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7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