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6/ 17 18:42:54
來源:新華社

新華全媒+丨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人在“象”途:我看到全民護象的中國故事

字體:

  一群亞洲象從“老家”西雙版納一路北移到昆明,這種事,我以前可沒聽説過,相信很多打小就生活在昆明的老人也從未耳聞。

  近兩個月來,由6頭成年雌象、3頭雄象、3頭亞成體象、3頭幼象組成的亞洲象“旅行團”,經普洱、紅河、玉溪等地一路“逛吃”、北移抵達昆明,約五百公里的漫漫“徵途”引發全球關注。

  5月28日在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境內拍攝的象群(無人機照片)。

  野象如此長距離遷移在我國尚屬首次,雲南分社總編室對此事高度關注,我的同事在事件前期已發布不少稿件。當象群 “逛吃”到峨山地界,距離昆明城區約100公里時,分社副總編伍曉陽安排我和同事孫敏、趙珮然組成融媒體小分隊奔赴一線。

  作為首批抵達峨山縣城的媒體,5月28日一早我們先和當地宣傳部門以及雲南省森林消防的同志取得聯繫,了解到野象活動的大致方位後便立即奔赴現場。需要注意的是,亞洲象雖然看著很可愛,但卻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它跑起來比人快,必須和野象保持安全距離,因此使用無人機進行圖片、視頻拍攝無疑是最佳選擇。

  5月28日在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境內拍攝的象群(無人機照片)。

  5月28日在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境內拍攝的象群(無人機照片)。

  十分幸運,我們控制無人機起飛後,很快就找尋到象群的蹤跡,發現這群大象正打算從一片山地向林區遷移,于是便將象群的這次活動完整記錄下來,為之後的報道提供了豐富的一手素材。象群進入樹林後,由于枝葉阻擋,畫面觀賞性較差,此時無人機電量也即將耗盡,我們便結束了拍攝。

  此後,現場指揮部出于安全考慮,禁止媒體使用無人機拍攝象群,新華社成為此次報道中唯一一家現場航拍到大象活動的媒體。後一階段,由于圖片、視頻素材都由指揮部統一拍攝、發布,我們的報道模式便調整為採訪野象北移事件相關人物與及時發布指揮部傳來的動態稿件。

  出發進行這次採訪前,我和大家一樣,心中有很多疑問。關于亞洲象的這次“遠行”,無人知曉它們究竟為何離家、將去何方,但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約500公里的漫漫“徵途”中,象群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民眾的精心守護,在確保大象安全的同時,避免發生人象衝突。

  6月7日在昆明市晉寧區夕陽彝族鄉拍攝的野象(無人機照片)。

  6月7日在昆明市晉寧區夕陽彝族鄉拍攝的野象(無人機照片)。

  據統計,僅6月11日,現場指揮部就投入應急處置人員及警力1413人次,出動渣土車、挖掘機、應急車輛451輛,無人機17架,疏散群眾3670人,投喂食物2.5噸。同時,現場指揮部根據象群移動方向,開挖防象溝,並增加空中監測人員,由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統籌指揮,加大空中監測力度。

  6月1日,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監測象群行蹤。

  6月9日在昆明市晉寧區夕陽鄉整裝待發的渣土車隊。

  在現場,我看到為保護人象安全,有關方面千方百計採取的措施:用無人機對野象群進行跟蹤監測,對野象可能靠近區域的民眾進行轉移疏散,投喂玉米、甘蔗等食物以引導野象群向西向南遷移、避免進入人口密集的區域等。

  在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洛河鄉,幾輛渣土車攔在野象可能進入城區的路上(5月31日攝)。

  昆明市晉寧區夕陽彝族鄉高粱地村,村民被集中安置到村委會,防止野象突然折返造成人象衝突。圖為村民在村委會下棋休閒(6月9日攝)。

  在現場,我看到野象北移以來,沿途民眾對保護野象、應對處置措施積極支援配合,沒有發生傷害野象的情況。有的村民主動捐出自家種植的幾噸玉米,和工作人員一起投喂象食。也有渣土車司機24小時待命,一周沒有回家,吃住都在車上。

  這是6月9日拍攝的昆明市晉寧區夕陽彝族鄉高粱地村村民唐正芳。聽聞大象來了,唐正芳擔心它們吃不飽,主動聯繫鄉政府捐出自己種植的玉米,指揮部安排專家考察確認適合大象食用後便拉走進行投喂。“希望大象們一路有吃有喝,安全回家。”他由衷地説。

  6月9日,一名渣土車司機在休息空檔洗頭、擦身。

  在現場,我看到這群龐然大物對沿途的莊稼田地和農房造成了一定破壞,但在政府的精細防控措施下,野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家中遭受經濟損失的受災群眾也將獲得相應賠償。

  5月29日,峨山縣雙江街道柏錦社區蓮花村村民小組長普翠芳在介紹農田受損情況。

  “野象北移”不僅引發全民圍觀,還火爆全球。近段時間,我們播發的稿件被美聯社、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路透社、泰晤士報、法新社、德新社、半島電視臺、共同社、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新加坡海峽時報等眾多海外媒體採用。

  6月3日,消防車在昆明市晉寧區雙河彝族鄉為野象提供飲水。

  6月3日,野象在昆明市晉寧區雙河彝族鄉取食工作人員投喂的食物。

  “野象北移”還引發公眾對野象及其棲息地保護狀況的關注,讓人們看到了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努力及成效。據了解,為了保護亞洲象及其棲息地,雲南省在亞洲象分布的熱帶地區建立了11處保護區,總面積約51萬公頃。通過多方努力,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93頭髮展到目前的約300頭。

  在傳統文化中,亞洲象是吉祥的象徵,“太平有象”承載了人們的美好向往。目前,北移象群仍在遊蕩,應對處置遠未結束。相關部門、專家組等正持續跟蹤監測象群動向,深入分析研判,以期形成一個較為合理的綜合性應對方案。對于象群的動向和下一步應對方案,專家分析説,希望象群“迷途”知返,能自己找到一條回原棲息地的路,或重新開辟一條適宜路徑踏上歸途,盡量減少人工幹預,防止對其以後的行為活動産生幹擾。

  策劃:蘭紅光

  統籌:費茂華、周大慶

  記者:胡超

  編輯:陳鐸、王南、尹棟遜、呂帥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57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