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22 12:04:33
來源:新華網

一條腿走完長徵路

字體:

  新華社貴陽4月22日電 題:一條腿走完長徵路

  新華社記者王麗、李驚亞、丁小溪

  “雄關漫道真如鐵……”蒼勁雄渾的毛澤東詩詞《憶秦娥·婁山關》鐫刻在關口的崖壁上,“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的歷史回響猶在耳畔。

  黔北要塞婁山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紅軍長徵期間在這裏的兩次勝利而彪炳史冊、蜚聲中外。

  婁山關腳下,從這裏“一條腿走完長徵路”的傳奇至今仍在流傳。傳奇的主人公是“開國中將”鐘赤兵。

  從貴州遵義城區出發,沿G210公路車行約50公里來到婁山關。在紅軍戰鬥遺址陳列館旁,有一個以“鐘赤兵”命名的紀念廣場,矗立著這位獨腿將軍的雕像。正在進行現場教學的講解員蘇小宇,向慕名而來的遊客講述著硝煙彌漫、雄壯傳奇的往事。

  1935年2月,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的圍堵,毛澤東決定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殺個回馬槍。毛澤東把奪取婁山關的主攻任務交給了紅三軍團。當時紅三軍團有4個團,鐘赤兵任紅十二團政委。

  婁山關戰鬥打響後,鐘赤兵帶領戰士們與貴州“剿共”總指揮王家烈的“雙槍兵”展開激烈搏殺。拼殺之中,敵人的子彈擊中了鐘赤兵右小腿,血如泉涌。鐘赤兵拖著傷腿趴在石頭上指揮,堅持不下火線。

  紅軍佔領遵義城後,醫生立即為鐘赤兵治傷。可由于鐘赤兵沒有及時包扎,受傷後又繼續戰鬥,把子彈擊中的骨頭都扭碎了,只能從小腿下截肢。

  沒有醫療器械,也沒有麻醉藥物,醫生只找到了一把農民的砍柴刀和半截木匠鋸。在用鋸子上下拉動截肢的手術中,鐘赤兵幾次昏死過去,又幾次蘇醒過來,手術一直做了三個半小時。

  由于醫療條件太差,加上貴州的天氣陰冷潮濕,導致鐘赤兵的傷口感染,醫生又先後給鐘赤兵進行了兩次截肢手術,最終把整個右腿截去。

  半個月內進行三次截肢手術,這是何等的痛苦,但是,鐘赤兵不僅頑強地活了過來,而且他堅決不願掉隊,一定要跟著大部隊繼續長徵。

  “最開始被擔架抬著,擔架過不去,他就自己拄著拐杖走,甚至在地上爬著走,傷勢好轉後,他讓戰友把他綁在馬上行軍。無論摔倒還是跌滾,都阻擋不了他前進的腳步。依靠驚人的意志力,最終勝利到達陜北。”蘇小宇説。

  從陳列館出來,繼續前行就來到婁山關口,兩側懸崖陡峭、峻嶺橫空。往返車輛和遊客不斷從刻有《憶秦娥·婁山關》的崖壁前經過。

  不少遊人駐足,重讀這段筆走龍蛇、豪邁奔放的文字,觸摸著歷史的溫度:“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婁山關戰鬥之後,數十萬敵軍仍然尾隨其後。前方還有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等在等著鐘赤兵等紅軍戰士。

  後來毛澤東在這首詞的自注中寫道:“萬里長徵,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鬱的。”

  如今,婁山關頂峰處依稀可見布有彈痕的戰壕和掩體,它們已被當地政府納入戰役遺址保護范圍。穿行于險峰夾峙間的關隘古道已被拓寬並平鋪上堅硬的柏油,這裏已成為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

  在婁山關景區長空橋和鐘赤兵英勇負傷的“黑神廟”,遵義市匯川區專門開設了兩個“婁山紅·一條腿的長徵”現場教學點,30名“婁山紅·紅課堂”志願服務宣講團的宣講員定期輪流到這裏向遊客開展宣講。

  一部長徵史,就是一部不斷戰勝困難、創造奇跡的歷史。新時代的長徵路上,如何攻克許多的“婁山關”“臘子口”?如何跨越許多的“雪山”“草地”?這是歷史留給當代人的思考。

  “鐘赤兵將軍憑著怎樣的意志走完長徵?那一定是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堅毅品質,一定是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一定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與信念。”遵義市匯川區委宣傳部部長王先鬱説,之所以開發“婁山紅·一條腿的長徵”這堂課,就是要把支撐鐘赤兵將軍獨腿走完長徵路的這個“精神支柱”找到,用它來“支撐”今天的人,走好新的長徵路。

  婁山關腳下,婁山關紅軍小學將鐘赤兵的傳奇故事寫進學校的紅色課本,搬到德育陳列館,讓每位學生都能銘記歷史,讓紅色基因從小就滲透進孩子們的血液,融入孩子們的精神中。

  “鐘赤兵爺爺是一個特別堅毅的人,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要學習他這種堅毅的精神。”婁山關紅軍小學學生馬興蕾説。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12736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