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7 16:56:48
來源:新華網

“輕拿輕放”的人生:血友病患者的苦與樂

字體:

  新華社瀋陽4月17日電 題:“輕拿輕放”的人生:血友病患者的苦與樂

  新華社記者孫仁斌、丁非白、于也童

  不能劇烈運動,不敢大幅度跑、跳,他們笑稱自己需要“輕拿輕放”。近日,記者走進血友病患者這個特殊群體,感受他們的苦樂人生。

  “遼寧血友之家”協會會長梅殿喜在家中望向窗外,頻繁出血引發關節的損毀、畸形,讓他因病致殘(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60歲的瀋陽人梅殿喜是“遼寧血友之家”協會的會長,每年4月17日,他都會組織血友病患者開展講座、交流等活動。

  “遼寧血友之家”協會會長梅殿喜通過微信群和血友病病友交流(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這是我們的節日。”梅殿喜從2007年就開始從事“遼寧血友之家”工作,目前,全省共有1032名患者加入協會。大家通過微信群等渠道互動,梅殿喜也在群裏為病友們做些日常用藥、護理等指導。

  血友病患者梅殿喜在家中,頻繁出血引發關節的損毀、畸形,讓他胳膊不能伸直(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凝血障礙疾病。輕微的磕碰就可能造成關節、肌肉長時間嚴重出血,頻繁出血引發關節的損毀、畸形,讓很多患者因病致殘。

  梅殿喜5歲時被確診為血友病。從那時起,梅殿喜被要求在學校不能上體育課,也不能劇烈跑跳。

  血友病患者梅殿喜準備給自己注射人凝血因子藥物(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7歲那年,上課中間,梅殿喜突然流鼻血,怎麼也止不住。父親背著他跑到醫院時,他已漸漸失去知覺。由于經常輸血治療,同學背地裏給梅殿喜起了個綽號:“吸血鬼”。

  最痛苦的不是止不住血,而是肌肉和關節出血。“一般女人分娩是8級疼痛,我們關節出血時,疼痛度會達到12級。”梅殿喜回憶説,那時經常疼得整晚睡不著覺。

  2008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市場上出現治療血友病的藥物。“第一次用上藥,感覺太舒服了!”梅殿喜欣喜若狂。隨著《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將血友病患者用藥納入醫保范圍,梅殿喜和病友們看到了光明。

  血友病患者梅殿喜家中常備人凝血因子藥物(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和省內其他地區相比,我們的報銷比例偏低,只有75%。”梅殿喜説,現在除了醫保報銷,他每年用于購藥的費用仍需要1.8萬元左右,他期待著能把血友病納入“門診特病”范圍,“這樣血友病患者就能從用得上藥變成用得起藥。”

  40歲的常金寶也是名血友病患者。在疫情期間,生意減少,迫于壓力,他只好把家電修理鋪“搬”回家裏。

  上小學四年級時,由于病情加重,常金寶在家裏躺了六年。母親辭職照顧他,幾乎每一天,母親都帶他做康復訓練,最終,他奇跡般地可以獨自行走了。

  在社區幹部、殘聯的幫助下,常金寶學會了家電維修。開起家電修理店的他,經常義務為社區和居民維修電器。“雖然我是血友病人,我想證明自己一樣可以為社會做貢獻。”

  這份樂觀和堅持,也讓他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如今,他的兒子已經6歲了。

  “當年醫生説我最多活到18歲。我最大的心願是好好活著,聽説現在治療血友病的長效藥快要上市了,我期待著這一天。”

  一臺電腦、一部電話,幾張稿紙,坐在自己的臥室裏,45歲的張慶開始一天的翻譯工作。

  張慶出生後不久在注射疫苗時就被發現患有血友病。上小學時,由于肢體關節自發性出血,造成他雙膝關節變形,每天要拄著雙拐走路。

  “從小我就和別人不一樣,媽媽説,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再難我也得堅持學習。”張慶回憶説。

  高考前,疾病發作,讓他和大學失之交臂。1998年,他通過了成人高考,學習英語專業。在老師的幫助下,他為外企翻譯資料,開始賺取生活費,經濟獨立了,人也變得自信開朗起來。畢業後,憑借著出色的翻譯水準,張慶一直在幫企業做資料翻譯工作。

  “也曾經對外投過簡歷,但很多用人單位一聽我有血友病,就不吭聲了。”張慶有些無奈地説。

  血友病患者梅殿喜用手將從冰箱裏拿出的藥物捂熱(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血友病用藥納入醫保范圍後,他依靠注射藥物,減少了許多痛苦。2013年,他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山東做了雙膝關節置換手術,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憑借努力,他買了新房,和父母在一起過著簡單但充實的生活。“趕上一個好的時代,有好的醫療條件,有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我們也會擁有美好的生活。”

  血友病患者梅殿喜準備下樓,頻繁出血引發關節的損毀、畸形,讓他因病致殘(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734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