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09 15:53: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 “菌草之父”的新使命

字體:

  新華社銀川4月9日電 題:“菌草之父”的新使命

  新華社記者靳赫

  3月29日,林佔熺(中)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農戶劉昌富的大棚裏查看菌草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仲春時節,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廟臺鄉靜安村的一片農田裏,白花花的鹽鹼霜四處可見。這片重度鹽鹼地裏,只有一種名為菌草的植物頑強生長。經過一個格外寒冷的冬季,這些菌草的莖幹葉片已經枯黃。

  3月29日,林佔熺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園藝村大棚裏查看菌草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一位78歲的老人帶著幾名工作人員走進田間,小心地挖出幾株菌草,掰開根部看了又看。“扎得比較深的根系還活著,説明只要措施得當,這些菌草是可以越冬的。好,好,好啊!”連説幾個“好”字,老人的眉頭舒展開來。

  這位老人是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佔熺。1986年,林佔熺發明菌草技術,以草代木生産菌菇,解決了菌業生産中林木資源被大量消耗的“菌林矛盾”,此項技術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林佔熺也因此被譽為“菌草之父”。

  3月29日,林佔熺(右二)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與農戶交流菌草種植技術。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早在上個世紀末,這位福建科學家便與寧夏結緣。1996年,黨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這是我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開端,而菌草技術則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很快,林佔熺帶著菌草技術到寧夏,駐村幫助農民種菇增收。他和工作隊員們住菇棚,教技術,還天南海北地幫助農民跑市場。

  近些年,菌草在發展畜牧業、生態治理、制作生物質材料等方面的潛力逐步凸顯,為了促進菌草綜合利用,林佔熺在寧夏等地來回奔波。“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了,我有了新的使命。我要用我的技術,讓老百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繼續改善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林佔熺説。

  3月29日,林佔熺(右)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與農戶交流菌草種植技術。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對于林佔熺的這句話,53歲的寧夏銀川市閩寧鎮園藝村村民劉昌富感受頗深。20多年前,閩寧鎮尚被稱為閩寧村,林佔熺打算在這裏教村民們用菌草技術栽培雙孢菇,然而,當時村民們剛從山大溝深的寧夏西海固地區搬遷而來,既沒見過菌草,也沒見過雙孢菇,顧慮重重。

  3月29日,林佔熺(右)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鎮史館觀看閩寧鎮新區沙盤圖,追憶扶貧往事。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此時,敢想敢幹的劉昌富帶頭在自家院子裏蓋起菇棚,經過林佔熺手把手指導,大獲成功。“頭一年我就掙了7000多元。以前哪裏見過這麼多錢?”劉昌富説。其他村民看到成效,紛紛搭棚種菇。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園藝村大棚裏栽植的菌草發出嫩芽(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時隔20多年,在林佔熺的鼓勵指導下,劉昌富又一次成為閩寧鎮菌草種植推廣帶頭人。去年,他種植的菌草喜獲豐收,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近日,林佔熺去劉昌富的大棚查看菌草育苗情況時,剛一下車,就被從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永寧縣勝利鄉等地專程趕來的農民們圍住,詢問如何種菌草。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園藝村大棚裏栽植的菌草(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記者採訪了解到,經過去年的實踐和示范,今年寧夏將擴大菌草種植面積,基于菌草技術的生態迴圈産業園區、退役軍人産業幫扶示范基地等項目也已在石嘴山市開工或被提上日程。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園藝村大棚裏栽植的菌草(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在劉昌富的大棚裏,菌草苗已長到一人多高,鬱鬱蔥蔥十分壯觀。林佔熺詳細詢問各項生産數據後,對劉昌富伸出大拇指説:“老劉,這次你又帶了個很好的頭,希望你在鄉村振興中再立新功!”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園藝村大棚裏栽植的菌草(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2004年,林佔熺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查看利用菌草種植蘑菇情況(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20年9月13日,林佔熺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菌草田裏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10年,林佔熺帶著科研團隊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荒漠地種植菌草獲得成功,這是林佔熺(右二)在向當地農戶介紹菌草産量情況(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97年4月,林佔熺(左一)帶領科研團隊首次在寧夏彭陽縣試種菌草(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糾錯】 【責任編輯:尹世傑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731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