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2/ 12 16:34:29
來源:新華網

新春走基層丨黃河河底30米的“溫暖”堅守

字體:

  新華社銀川2月12日電 題:黃河河底30米的“溫暖”堅守

  新華社記者趙倩、馬思嘉、馮開華

  盾構機刀盤在只有一線白色燈帶的隧道中緩緩推進,杜聿笙穿著沾滿泥漿的單薄工作服,全神貫注地操控著盾構機內精密復雜的儀表盤,頭上30多米是緩緩流動的黃河水。

  “工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上去一次很麻煩,所以工作時間工人基本一直待在下面。”他説,黃河河底地形復雜,開挖時易出現涌水涌沙現象,隧道裏、指揮室內24小時離不開人。

  25歲的杜聿笙是吉林長春人,這個春節,他和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工人,堅守在位于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的黃河河底隧道,為今年當地能夠如期集中供暖而奮戰。

  據中寧縣熱電聯産集中供熱主線管網建設項目盾構施工經理部項目負責人張曉勇介紹,這一工程是收集黃河南岸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利用北岸電廠余熱進行加熱,再二次迴圈,通過隧道輸送到南岸,將為中寧縣16萬居民提供集中清潔供暖。

  “工程于2019年12月開工,去年的疫情影響了進度,為了趕在2021年供暖季前把隧道修好,確保百姓今冬可以享受清潔供暖,必須全力推進。”張曉勇説。

  據了解,這是寧夏第二條穿黃隧道,也是最長的一條,最深處達35米。記者跟隨技術工人下沉到隧道發現,裏面昏暗、悶熱,還有積水,工人們在工作間隙,也只能穿雨靴在隧道裏走走。

  工程人常説的一句話是“工地是家,家不是家”。除夕當天下午5點左右,工程暫停。待在河底的工人終于“上岸”,地面上操作攪拌機和龍門吊、維修機械設備的技術員們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31歲的生産副經理李鐸暫時離開了監控屏,放松了緊繃的神經,在和工友短暫小酌後,回到宿舍和父母、妻兒視頻。作為一名“老工程人”,李鐸參與過南昌地鐵一號線、福州地鐵二號線、北京地鐵八號線等項目建設,在外地度過了數個春節。

  他告訴記者,一想到妻子帶著3歲的女兒,還身懷有孕,作為護士每天還要協助社區和醫院為居民做核酸檢測,內心擔憂又愧疚,但在工作上卻不敢有絲毫松懈。

  萬家燈火亮起,多少家庭只能“線上”團圓,或為疫情防控,或為工作職責,或為萬家溫暖。夜盡天明後,機器聲將重新打破河底的寂靜。“只要想到今年冬天當地百姓的溫暖裏有我的一份力,就覺得很榮幸。”杜聿笙説。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709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