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辦公廳主任王松苗解讀最高檢工作報告

2020-05-25 16:01:01 來源: 新華網

(視頻剪輯:劉廈)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于子茹)5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今年的報告有何亮點,回應了哪些社會關切?最高檢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松苗今天接受新華網專訪,解讀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準確把握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與全國人民一道同心抗疫

  “疫情期間與全國人民一道同心抗疫是檢察工作的第一要務。”王松苗介紹,檢察機關準確把握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既堅持依法從嚴打擊,及時有效震懾犯罪、維護防控秩序,又堅決避免“一刀切”,機械司法和刑事打擊“擴大化”。

  今年2月至4月,檢察機關共批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起訴2521人;對情節輕微的涉疫犯罪落實從寬政策,不批捕576人,不起訴117人。

  同時,及時制發10批55個典型案例,通過公布檢察機關辦案過程和處理結果,指導各地檢察機關依法把握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引導全社會依法防疫。

  “疫情發生以來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我們釋放最大的司法善意。”王松苗補充説,檢察機關堅持依法從嚴從快追訴妨害復工復産、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犯罪,最大程度幫助企業追贓挽損,同時落實好“慎捕慎訴”的檢察政策,以更大力度支援民營企業渡過難關,防止“案子辦了,企業垮了”。

  首次使用20年刑事犯罪變化數據,“醉駕”成刑事追訴第一犯罪

  今年最高檢工作報告中,專門分析了1999年至2019年20年間的刑事犯罪變化情況。據悉,這種大跨度的歷史縱向分析,是第一次出現在最高檢的工作報告中。

  “經濟社會形勢、人民群眾要求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的刑事犯罪結構與犯罪態勢也必然産生巨大變化。”王松苗説,20年間的數據變化,可以概括為“有降有升”。

  20年間,我國的嚴重暴力犯罪及重刑率持續下降。1999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嚴重暴力犯罪從16.2萬人降至6萬人,年均遞減4.8%;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比例從45.4%降至21.3%。

  與此同時,新類型犯罪明顯增多,“醉駕”取代盜竊成為刑事追訴第一犯罪,起訴擾亂市場秩序犯罪增長19.4倍、生産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增長34.6倍、侵犯智慧財産權犯罪增長56.6倍。

  王松苗説,嚴重暴力犯罪及重刑率下降,反映了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人民群眾收獲實實在在的安全感;新型危害經濟社會管理秩序犯罪上升,表明社會治理進入新階段,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內涵有新的期待。

  “面對這些變化,司法機關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深刻把握刑事犯罪變化規律,從提升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的高度,變革理念和措施,做好檢察履職頂層設計。”王松苗告訴記者。

  他舉例,過去主要是通過嚴厲的刑罰懲治犯罪,追求高立案率、高羈押率、高起訴率、高判刑率。當前,在輕微刑事犯罪大幅攀升、佔據比例不斷抬高的情況下,貫徹謙抑慎刑司法理念則尤顯重要,“少捕慎訴”亟待有效落實。

最高檢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松苗做客新華網,解讀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陳傑攝

  掃黑除惡不放過、不湊數

  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最高檢提出“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

  王松苗表示,“不放過、不湊數”是對每一起案件最基本的要求。但“淺河要當深河渡”。檢察機關從一開始就提出要始終牢記“依法”二字,做到實事求是、嚴格依法、確保品質,能認定的決不放過,不能認定的決不拔高,決不允許為片面追求打擊數量而下指標辦案。

  2019年偵查機關以涉黑涉惡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依法不認定9007件;未以涉黑涉惡移送的,依法認定2148件。

  王松苗説,檢察機關充分發揮上下級領導關係這一體制優勢,要求省級檢察院對涉黑和重大涉惡案件統一把關、市級檢察院對涉惡案件統一把關。

  目前,最高檢已經與公安部溝通達成共識,所有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檢察機關一律提前介入。

  國家監委辦理的中管幹部職務犯罪案件,最高檢件件提前介入

  對于職務犯罪案件,監察機關和檢察機關的銜接、配合、制約落實得怎麼樣?王松苗告訴記者,目前,監檢銜接逐步規范,互相配合順暢有序,互相制約行之有效。

  2018年,最高檢配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制定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工作銜接辦法、職務犯罪案件證據收集審查基本要求與案件材料移送清單,實現了平穩對接。

  去年,最高檢又制發提前介入監委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工作規定,明確遇有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檢察機關可以提前介入,並圍繞證據收集、事實認定、案件定性、法律適用等提出建議。

  數據顯示,2019年,檢察機關共受理各級監委移送職務犯罪24234人,同比上升50.6%。已起訴18585人,同比上升89.6%;不起訴704人,對需要補充核實的退回補充調查7806人次,不起訴率、退回補充調查率同比分別增加1.1個和16.3個百分點。

  “目前,國家監委辦理的中管幹部職務犯罪案件,最高檢件件提前介入。”王松苗透露,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監檢銜接工作機制,合力把反腐敗鬥爭推向深入。

  群眾來信7日內程式性回復率100%

  緊盯“告狀難”“申訴難”痛點問題,以百姓心為心,幫助群眾解決難題,是檢察機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2019年全國兩會上最高檢作出的莊嚴承諾。一年來,最高檢要求全體檢察人員將心比心對待群眾信訪,件件回復“人手再緊也要做到,工作再難也要做好”。

  “為了解決信訪,檢察長接訪原來是法律有規定的,去年我們把它激活了。”王松苗介紹,去年各級檢察長接待群眾來訪16135次。

  “對1244件申訴多年的疑難案件,創新採取公開聽證的形式來辦理。”王松苗告訴記者,最高檢帶頭舉辦了8場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律師、社區代表等多方參與,擺事實、舉證據、釋法理,共同化解矛盾糾紛、促進息訴罷訪。

  今年3月,最高檢又組織開展信訪積案清理活動,全面清理重復信訪、長期信訪等重點信訪積案。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收到群眾來信近50萬件,能夠回復的都已在7日內作了程式性處理,告知申訴人“信收到了,誰在辦”,回復率100%;3個月內再將辦理過程或結果告知申訴人,答復率99.2%。

最高檢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松苗。陳傑攝

  把“三個規定”落細落實,不讓零報告架空了好規定

  “報告中提到的‘三個規定’是指在2015年發布的三個文件。”王松苗説。

  這三個文件分別是《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和《關于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係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幹規定》。

  王松苗説,“三個規定”要求,司法人員遇有幹預、插手或過問具體案件處理的應全面、如實記錄,但一些檢察院一直是“零報告”。從近年查處的一些檢察人員違法違紀案件看,多有幹預、插手具體案件的影子,這就表明很多“零報告”是不實的。

  “最高檢黨組在係統內巡視中發現這一問題後,要求從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把‘三個規定’落細落實,不能讓‘零報告’架空了好規定。”王松苗説。

  去年8月,最高檢研究制定《關于建立過問或幹預、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制度的實施辦法》,明確“過問”是中性詞,“過問未必違規”,但“逢問必須記錄”。通過組織全員集中填報,常態化逐月填報,截至今年3月,共收到2018年以來報告有關事項18751件。

  “既將插手、幹預案件的‘後門’堵死,又把群眾正常監督反映的‘前門’打開。”王松苗説,這個“前門”就是12309中國檢察網。

  暴力殺醫傷醫法律絕不容情,堅決從嚴打擊

  依法保護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維護良好醫療秩序,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王松苗介紹,最高檢工作報告中以專門的篇幅闡述了“持續推動平安醫院建設”。

  早在2015年7月,最高檢就與衛生行政部門等11家單位聯合會簽《關于深入開展創建平安醫院活動依法維護醫療秩序的意見》。對于重大涉醫犯罪,檢察機關堅持挂牌督辦,啟動快速反應機制,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偵查取證,依法快訴,確保高質高效。

  王松苗説,“從檢察機關的辦案數據看,暴力傷醫、聚眾擾醫等案件已經實現連續兩年大幅度下降,這説明黨和國家重視醫療體制改革,人民群眾對破壞醫療秩序高度關注,醫療管理部門、司法機關攜手維護秩序,綜合治理成效明顯”。

  “維護醫療衛生秩序永遠在路上。”王松苗説,無論什麼原因,暴力殺醫傷醫,法律決不容情,堅決從嚴打擊。依法保護醫生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檢察機關責無旁貸。

  檢察公益訴訟,促進解決損害公共利益突出問題

  “去年以來,各級檢察機關全面提升公益訴訟檢察監督工作能力和水準,持續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平穩、健康發展。”王松苗説,持續服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長江大保護,深化黃河“清四亂”、“守護海洋”、“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等專項監督,促進解決損害公共利益的突出問題。

  2019年共辦理民事公益訴訟7125件、行政公益訴訟119787件,同比分別上升62.2%和10.1%。今年戰疫期間,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檢察精準助力疫情防控大局,共辦理涉口罩等防護物資監管、醫療廢棄物處置、野生動物保護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829件。

  “去年的報告就講到,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最佳狀態。今年的報告繼續深化這些理念,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做到公益訴訟檢察與政府部門、公益組織同心而行同向用力,共同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王松苗告訴記者。

  他表示,實踐中,絕大多數問題不必訴至法庭,在訴前就得以解決,以最小司法投入獲得了最佳社會效果。

  2019年發出的103076件訴前檢察建議,回復整改率87.5%。王松苗説,“極少數檢察建議不能落實,必須提起訴訟的,則努力將案件辦成法治教育樣本,達到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社會面的效果”。

  “目前,持續跟進監督已成為常態,我們要求把針對訴前程式、提起訴訟及判決執行全流程‘回頭看’作為‘規定動作’,找準問題、精準施策、及時糾偏,把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做得更實更規范。”王松苗説。

[責任編輯: 張慶水 ]
最高檢辦公廳主任王松苗解讀最高檢工作報告-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11121063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