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海南白沙高峰村:為生態“讓路” 向幸福“轉移”
2020-12-21 14:43:2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海口12月21日電 題:海南白沙高峰村:為生態“讓路” 向幸福“轉移”

  新華社記者涂超華、周慧敏

  載著鍋碗瓢盆,騎著摩托車在山路上騎行了3個多小時到達安置新村的那一剎那,35歲的高峰村村民符永政“激動得想哭”。盡管之前他和村民們多次來此探訪,但正式搬家落戶還是讓他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安置新村裏,59棟兩層小樓錯落有致,紅柱白墻透露出黎族風情。高峰村全部118戶496位村民將在12月底前陸續遷出深山,在這裏開啟新的生活。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高峰村,隱沒在連綿群山裏,位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核心區域。為對熱帶雨林實施整體保護和係統修復,海南省啟動對高峰村等涉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范圍內村莊的搬遷。

  “村民生活在核心保護區裏,生産生活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生態搬遷成了最好的選擇。”高峰村村委會主任符志明説。

  搬出深山也是村民們的心願和共識。高峰村距離白沙縣城約62公里,全程山路彎多彎急、坡陡路窄,即使是最有經驗的司機開車單程也得花上3個小時以上時間。南開鄉扶貧中隊負責人韋恩文説,交通不便造成了全村的貧困。2017年整村脫貧前,高峰村是海南省重點貧困村,全村118戶人口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01戶,村民除種植橡膠外,幾乎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大山的阻隔還造成了村民看病難、子女上學難等一係列問題。村裏的孩子讀完小學三年級就得下山上寄宿班,村民遇上個急病會讓全家人抓狂。有一次,符永政的孩子半夜生病高燒不退,他和妻子冒著危險騎摩托車連夜下山帶孩子看病。“夜裏山上大霧彌漫,路的一邊就是懸崖,每次回想起來都揪心後怕。”

  生態搬遷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一部分。當地圍繞“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目標,以生態搬遷促進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

  政府在距離白沙縣城3公里的地方選址為村民建設了安置小區,村裏的每一戶家庭可以得到一套兩層共計115平方米的樓房。

  “每戶除客廳之外還有4個房間,全部都已經裝修好,大家只要購置家具家電就可以入住,比山上的瓦房好太多。”符志明説。

  安置小區裏設施齊全,功能完善,不僅有便民服務中心、文化室,還建有籃球場和群眾舞臺。黎族群眾有家家戶戶釀山蘭酒的習慣,政府還專門為村民建了5間公用的釀酒間。

  “把大家搬出來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我們還要在盡量不改變村民長期以來生産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讓大家能夠安居樂業。”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劉蔚説。

  為此,白沙黎族自治縣通過把高峰村舊址的集體土地收回與海南農墾下屬企業土地交換的方式,解決了村民搬遷下來沒有土地的問題,每位村民都分到了10畝豐産的橡膠林。

  白沙還積極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崗位。與安置小區一墻之隔的地方,政府與農業科技企業合作建設了一個佔地40畝的食用菌種植基地。高峰新村的村民不僅可以在基地打工,村集體每年還可獲得約18萬元的分紅。同時,當地還動員一家知名茶葉生産企業也把生産廠房建在了安置小區邊上,為村民就業提供支援保障。

  “我可以去縣城打工,妻子可以在食用菌基地幹活。我們不用再為今後的生活犯愁,生態搬遷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新起點。”符永政説,他對未來充滿期待。

  而幾個月之後,高峰村舊址上的建築和生産生活設施將被一一拆除,未來村莊舊址將和周邊原始山林融為一體,為野生動植物騰挪出更多生存棲息的空間。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載入更多
龍頭山雪韻
龍頭山雪韻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88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