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白鷺歡聚地 城市會客廳——廈門筼筜湖綜合治理顯成效
2020-12-18 19:09:0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廈門12月18日電 題:白鷺歡聚地 城市會客廳——廈門筼筜湖綜合治理顯成效

  新華社記者顏之宏、張華迎

  “拍到了!拍到了!你看,剛好白鷺抓到魚!”9月中的一天,一名在筼筜湖邊支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抓拍到了白鷺覓食的場景,身邊的同好們立馬圍了上去。

  筼筜湖位于廈門島西部,三面為繁華市區,一面臨海,水域面積1.6平方公里,環湖綠地面積1.2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7平方公里。現在來到湖邊休憩的人們怕是難以想像,今天這一幕幕“人在湖邊走,鷺在水中立”的和諧之景,卻來之不易。

  時間退回到30多年前,彼時的廈門已經成為經濟特區,經濟發展成為廈門當時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招商、引資、建工廠……整個城市都處在熱火朝天的建設氛圍中。

  由于地處城市核心區,且地勢平緩、交通便利,筼筜湖周邊集聚了數十家工廠,且有不少是污染嚴重的化工廠。在給所在轄區帶來財政收益的同時,這些工廠將污染物排放進筼筜湖,讓原本幹凈的湖水變得渾濁不堪,最嚴重時甚至出現魚蝦絕跡的情況。

  “廈門為什麼叫鷺島,就是因為有白鷺在筼筜湖流域棲息,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筼筜湖的水質急速惡化,魚蝦絕跡,沒有了食物來源的白鷺也從筼筜湖裏消失了。”談起過去這段“湖面鳥飛絕”的驚心畫面,廈門市筼筜湖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傅迅毅的眼裏寫滿遺憾。

  綠水青山沒了,即使拉來了金山銀山又有什麼用呢?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廈門市政府下定決心,開始關停並遷移筼筜湖周邊的重污染企業。為了動員企業關停動遷,廈門市政府的時任分管領導現場辦公,幫助企業解決動遷難題。同時,廈門從當時並不富余的市級財政中每年拿出一千萬元,用于筼筜湖的綜合治理。

  污染源解決了,接下來要做的是清淤築岸、搞活水體。在清淤過程中,要快速清理湖底淤泥,這就需要工程作業機械24小時不停轉。“太吵了,這麼大噪音讓人怎麼休息?”“忍一忍吧,筼筜湖再不治理,我們這些在湖邊的老百姓真的要被臭氣熏死了。”沿湖居民漸漸理解了治理工程的初心,轉變了對治理工作的看法。

  清淤完成後,市政部門建設了大型排洪泵站,用以提高筼筜湖流域的內澇防治能力。通過建設西堤閘門與“西水東調”係統,引海潮入湖,湖區水體動力得以強化,筼筜湖內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最後,沿湖興建公園綠地,一方面“築巢引鷺”,另一方面“改善人居”——園林部門種植了7個品種約2.6萬平方米紅樹林,實現湖區生態景觀美化和防汛固堤有機統一;通過打通兩岸14公里環湖步道,形成了“四湖六園”的“廈門城市會客廳”;在湖心島,白鷺自然保護區橫空出世。

  治理成效顯著。廈門市環保部門的監測顯示,2019年筼筜湖湖區水體無機氮、活性磷酸鹽與2015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9.3%和39.6%。第三方調查機構的數據也顯示,筼筜湖湖區目前有游泳生物69種,浮遊植物5門48種,底棲藻類3門41種,已成為廈門市核心區域的城市濕地公園和白鷺保護區。

  記者了解到,為保護筼筜湖治理成果,廈門還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2020年5月1日,新修訂的《廈門經濟特區筼筜湖區保護辦法》正式施行,為加強湖區的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如今,筼筜湖恢復了往日的活力,“城市會客廳”的金字招牌也愈發鮮亮。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載入更多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0112687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