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這條路,直通小康——冀南山區“網紅路”串起山鄉好生活
2020-12-15 17:08:2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5日電 題:這條路,直通小康——冀南山區“網紅路”串起山鄉好生活

  新華社記者馮維健

  冬日的暖陽照在太行山上。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導遊趙學芬站在抗日地道遺址的瞭望臺上,介紹著村子的歷史文化。即使是旅遊淡季,也有不少遊客前來觀光。

  山底村一面靠山、三面環溝,交通閉塞。過去一到冬天,村民只能“貓冬”。作為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趙學芬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導遊,更沒想過隆冬時節還有人來村裏遊玩。這一切要從一條路説起。

  2017年,峰峰礦區“0號旅遊路”建成通車。這條旅遊專線全長30多公里,途經33個村,串聯起29個景點,成為太行山旅遊的觀光路,也成為當地的一條民生路、致富路。

  十幾年前,山底村還是一個深藏大山的小村莊,由于村內抗日地道保存完整、紅色文化豐富,2007年山底村開始發展特色旅遊。由于交通不便、配套設施不完善,旅遊業收效甚微。最慘澹時,一個國慶假期遊客只有200多人。

  隨著旅遊路建成通車,昔日無人問津的小山村“火”了起來,在外打工的村民紛紛回村創業。村民段合花在村裏開了農家樂,負責接待遊客。她告訴記者,餐館平均每天利潤200元,趕上旅遊旺季,一天能掙上千元。

  近幾年,山底抗日地道遺址被評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入選了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一些公司和學校主動找到村兩委,希望在這裏開展團建和研學教育。“很多團隊直接包車來村裏參觀,一次能來兩三車。去年國慶節,一天就來了10輛大巴車,整個假期遊客接待量近3萬人。”山底村黨支部書記藺法旺説。

  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使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這幾年,山底村所有街巷全部硬化,遊客接待中心建成投用。當地政府在旅遊路沿線開通了公交車,太行藥王谷、躍峰渠紀念館等景點串珠成鏈。山區民眾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尷尬窘境,過上了“出門柏油路,抬腳上公交”的便捷生活。

  旅遊路是便民路,更是産業路。在彭城鎮爐上村,村民劉新海坐在自家炕頭盤算著一年來的收成。上個月,他家最後一批冬桃銷售一空。作為當地的種植大戶,眼下他忙著組織村民養護果樹,防止發生凍害。

  “這條路給村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村裏只有土路,冬天一上凍,路面打滑,冬桃運不出去,只能就近賣。不僅銷路窄,還賣不上價。”劉新海説,旅遊路修通後,當地政府在爐上村建立了電商服務站,拓寬了農特産品銷路。現在顧客下單後,水果2小時送到邯鄲市區,次日就能送到北京。

  “以前這裏根本沒有出村路,計程車都不願來。想去鎮裏辦事,得走到鄰村才能坐上車。村裏考出去的大學生放假回村,從下車到家要走半小時。”爐上村黨支部書記何付林説,如今村裏通了柏油路,還通了公交車,不僅去鎮裏方便,還能坐車到城區。

  路通了,人才也回來了。在爐上村,記者見到了彭興陶瓷加工廠負責人李瑞。“我畢業後在北京從事互聯網工作,旅遊路修通後,選擇回鄉創業。”李瑞説,現在他們的産品不僅賣到全國20個省市,還走出國門,帶動了80多名村民就業。

  今年9月,“0號旅遊路”被交通運輸部評為“我家門口那條路——全國最具人氣的路”,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遊客接待中心、冬桃産業園、電商服務站……一個個産業項目因路而興,也因路更旺,當地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已從2015年的4000多元躍升至現在的近萬元。路好了,人心齊了,脫貧致富的幹勁更足了。

【糾錯】 責任編輯: 梁海燕
載入更多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86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