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5年、近千萬人,這場“搬遷”影響深遠
2020-12-03 21:53: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5年、近千萬人,這場“搬遷”影響深遠

  新華社記者安蓓

  5年、960多萬人,“挪窮窩”“換窮業”,通過易地搬遷“拔掉窮根”,實現脫貧。

  國務院新聞辦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于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于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説。

  易地扶貧搬遷是中國針對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實施的專項扶貧工程。

  早在1983年,針對甘肅定西、河西和寧夏西海固地區的嚴重貧困狀況,當地就探索“吊莊移民”,開啟了扶貧搬遷的先河。之後,扶貧搬遷成為中國開發式扶貧的重要措施。童章舜説,截止到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共安排投資363億元,累計搬遷人口680萬。

  2015年底以來,中國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展開了一場改變近千萬人命運的“大遷徙”。

  5年間,一棟棟新房、一個個新社區拔地而起,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溝裏的貧困群眾,搬遷到了生産生活條件較好的地區,在短期內實現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解決了脫貧致富和長遠發展的問題,完成了過去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的巨大轉變。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全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建成安置住房266萬余套,總建築面積2.1億平方米,戶均住房面積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6100多所、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萬多所、養老服務設施3400余個、文化活動場所4萬余個。

  易地扶貧搬遷是復雜的係統工程,從搬遷對象的識別,安置點的確定、建設,搬遷入住,到後期産業的發展、社區管理、拆舊復墾,各個環節缺一不可,任務非常艱巨。

  就業,是貧困群眾搬出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説,“十三五”期間累計幫助358萬搬遷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實現了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就業。

  據統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2019年的9313元,年均增幅30.2%。

  易地扶貧搬遷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趙辰昕介紹,易地扶貧搬遷推動中西部省份500多萬人在城鎮集中安置,城鎮安置率達52%,西南地區部分省份城鎮安置率超過90%,為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開辟了新空間。比如貴州的城鎮化率因此提升5個百分點、陜西提升4.2個百分點、廣西提升了3個百分點。

  據介紹,易地扶貧搬遷直接投資6000多億元,加上撬動的地方財政資金、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社會幫扶等資金,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有力拉動了貧困地區固定資産投資和相關産業發展。各地復墾復綠搬遷後的舊宅基地共100多萬畝,推動遷出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2019年以來,隨著各地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陸續完成,工作重心開始逐步向後續扶持轉移。

  趙辰昕説,“十四五”時期,將結合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堅持分區分類精準施策,進一步完善後續扶持政策體係,繼續加大搬遷群眾産業就業幫扶力度,提升完善安置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社區管理,促進社會融入,持續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相關新聞:

  偉大壯舉!960多萬易地搬遷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勝券在握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載入更多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初冬時節景如畫
初冬時節景如畫
賞雪
賞雪
長春:“凍城”美景
長春:“凍城”美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81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