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
2020-11-24 09:24:19 來源: 《求是》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品質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我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節點上,就推動“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擔當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站在新征程的發展起點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建議》的戰略部署,奮力譜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新篇章。

  一、“十三五”時期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斐然,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十三五”是我國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第一個關鍵五年。工業和信息化係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三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如期完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進展順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十三五”以來,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工業增加值由24.54萬億元增長到31.71萬億元,年均增長5.9%,遠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準。2019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的28.1%,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更加穩固。當前,我國工業和信息化已經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在創新驅動下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進程加快,為“十四五”時期高品質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批關鍵技術和産品取得重大突破,産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十三五”時期,我國動員各方力量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成17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持續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加快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基礎軟件、産業技術基礎等基礎技術和産品攻關,一批重點領域核心環節瓶頸短板問題初步緩解,産業創新和基礎能力穩步提升。“十三五”以來,我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投入分別增長62.3%、55.1%,合計佔全部研發經費比重由15.5%提高至17.3%,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7.7%,投入強度由0.94%提高至1.32%,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在重點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成果。嫦娥攬月、C919試飛提速、北鬥組網、天問啟程,航空航太裝備技術水準大幅提高。海鬥探海、藍鯨鑽井、雙龍探極,深遠海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快速發展。第三代核電裝備處于國際一流水準,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大幅提高。國産中央處理器(CPU)與國外先進水準差距縮小,11代液晶螢幕生産線投産,語音、圖像和人臉識別等人工智慧重要領域專利數量全球領先。

  一批新産業新模式加速涌現,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向縱深推進。“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不斷加速。目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産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49.4%和51.7%,305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覆蓋了92個重點行業,生産效率平均提高44.9%。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貫標企業突破2萬家,煉化、印染、家電等領域接近國外先進水準。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係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産業規模達3萬億元,工業應用程式超過25萬個。工程機械、電力設備、風機制造等行業服務型制造業務快速發展,工業設計、信息技術、節能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逐步壯大。

  一批重點産業鏈競爭力加快提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明顯。“十三五”時期,我國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前兩年完成1.5億噸去産能上限目標,累計退出“僵屍企業”的粗鋼産能6474萬噸。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1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27.5%,綠色制造體係初步建立。技術改造投資增加,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至14.4%。太陽能光伏、軌道交通裝備、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核電裝備等重點産業鏈優勢明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慧、風電裝備等發展迅速,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一批資訊網絡産品和服務加快發展,數字紅利不斷釋放。“十三五”時期,我國按照適度超前原則,連續開展網絡提速降費專項行動,深入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建成了世界一流、質優價廉的資訊通信網絡,各種各樣的網絡技術及應用飛入尋常百姓家,融入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9年底,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移動寬頻用戶普及率分別達到91%、96%,千兆光纖覆蓋用戶超過8000萬戶,所有城市建成了光網城市,行政村通4G和光纖比例均超過98%,實現農村城市“同網同速”。“十三五”以來,固定寬頻和手機流量平均資費水準下降95%以上。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車聯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遠端教育、線上醫療、遠端辦公等新業態迅速興起,共用經濟、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加速普及,煥發蓬勃生機。

  一批優質企業和國産品牌脫穎而出,“中國制造”全球競爭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時期,我國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完善企業服務體係,企業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制造業競爭力大幅提升。2019年我國有13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23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知名品牌入選世界品牌500強。在資訊通信、軌道交通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技術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業化能力明顯提升,科技型“獨角獸”企業數量持續快速增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局面初步形成,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80%,共生共贏的産業生態不斷完善。

  一批有競爭力的産業高地加快崛起,制造業區域布局更加協調優化。“十三五”時期,我國深入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統籌優化東中西和東北地區産業布局,引導産業和要素資源向優勢地區集聚,推進産業國內有序轉移,著力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制造業發展動力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發展動能增強,創新要素快速集聚,龍頭帶動作用日益凸顯,2019年三大區域工業增加值總和佔全國比重達到44.4%。一批中西部區域中心城市制造業快速發展,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區域增長極。産業集群化發展水準不斷提高,批復9批共416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范基地,對全國工業增加值的貢獻超過1/3。

  二、“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任務十分緊迫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制造業是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建議》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這一主題,提出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品質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扣準了發展的時代脈搏,必將對我國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要求。現階段,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只有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才能引領我國經濟實現由大到強的戰略性轉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保障。近年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外部環境“逆風逆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加試”,經濟下行“壓力測試”,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同時,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推動下,發達國家加快推行“再工業化”,新興市場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加之,我國資源約束日益趨緊,勞動力、土地成本逐年攀升,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仍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産業基礎能力不強等問題短板,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還面臨不少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建議》確定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提出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係等具體目標,對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係統要勇擔使命,著眼解決高品質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加強戰略性、係統性、協同性謀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在更高起點上統籌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而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迴圈流轉和産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係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迴圈,貫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實現供求動態平衡。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是供需矛盾的焦點所在,是提升供給體係創新力和關聯性的關鍵。《建議》要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品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勾勒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清晰路徑。“十四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係統必須堅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改革創新,用係統性辦法解決結構性問題,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供給體係品質,提高供給體係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促進形成供給與需求更高水準動態平衡,更深度地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分工體係,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實現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是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迫切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在帶來一係列新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一係列新機遇,危和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克服了危就是機。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挑戰新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近年來,隨著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和高品質發展各項決策部署全面落地實施,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需求結構深度調整,現代産業體係建設全面提速。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是經濟運作的物質基礎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是創新發展的動力源和産業升級的核心引擎,既處于全球競爭的“漩渦之中”,又處于科技革命的“浪尖之上”,在建設現代産業體係、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的戰略性作用更加凸顯。“十四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係統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形勢,既要客觀看待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困難挑戰,又要用好産業升級、消費升級、技術革命、全球格局變化的重大機遇,更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市場優勢、規模優勢、人才優勢和配套優勢,以必勝的信心和勇氣堅定不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三、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品質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建議》對“十四五”時期及中長期我國推動高品質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都把發展工業特別是發展制造業放在重要位置,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了長足進步。當前,工業和信息化係統面臨的緊迫任務就是根據《建議》提出的新要求,精心編制好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等相關規劃,充分發揮中長期規劃對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快關係戰略性全局性的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推動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向縱深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水準。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要把創新擺在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精銳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突破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引導企業向應用基礎研究等創新鏈前端延伸,催生更多自主創新、顛覆性創新成果。在重點領域繼續布局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強化産業鏈協同創新,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係。推動産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産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

  堅持“兩化”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是統籌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重要抓手。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從標準、産品、裝備、生産線到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完整體係。大力建設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5G商用步伐,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廣泛推行綠色制造,打造綠色制造體係,發展節能環保産業,降低制造業能耗、水耗。把發展服務型制造作為延長制造業産業鏈條、提升價值鏈地位的重要途徑,進一步引導制造業企業發展網絡化協同研發制造、個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務,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等生産性服務業。

  堅持增效益上水準,推動全産業鏈係統優化升級。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産業鏈供應鏈是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必然要求。要鍛造産業鏈供應鏈長板,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完善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構建新興産業發展生態,保持和發展好完整産業體係,加大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支援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補齊産業鏈供應鏈短板,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打通産業鏈“堵點”,補上産業鏈“中斷點”,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增強産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用好我國發展戰略縱深,優化區域産業鏈布局,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極。

  堅持企業主體地位,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係。企業是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主體力量。支援大企業做強做優,優化企業兼並重組市場環境,支援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領航企業。支援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政策支援,在産業鏈重要節點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建立企業聯繫制度,暢通政企雙向溝通渠道,完善穩企政策體係,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積極落實擴大內需戰略。需求是生産的原動力,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必須把人民需要作為目標導航器,滿足傳統需求,創造新的需求。提高供給品質,激活消費潛力,深入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努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鼓勵外向型企業加快出口轉內銷。拓展投資新空間,著力點放在既利于調結構、增後勁,又利于促消費、惠民生的領域,引導民間和社會資本加大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擴大資訊消費和智能家電、智能終端、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等新型消費。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用,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堅持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良好的環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土壤,是國家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建設高標準市場體係,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金融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強化人才支撐,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推動金融、房地産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健全各類生産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完善再分配機制,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切實扭轉“脫實向虛”傾向。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國際産業安全合作,依托“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打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高效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築互利共贏的合作體係。(作者: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4112677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