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脫貧摘帽後,返貧風險太頭疼?這個紅色聖地有三招
2020-11-17 10:33:50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2020年4月26日,隨著最後4個貧困縣宣布退出,江西省贛州市1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基本擺脫區域性整體貧困。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贛南老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勁,交出了一份脫貧攻堅的滿意答卷。全市貧困人口從實施精準扶貧之初的115.03萬人減至2019年年底的2.82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7%。

  贛南已進入“後扶貧時代”,不過這裏的幹部群眾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半月談記者走訪這片革命老區和發展熱土,發現當地創新運用預警監測、産業引領、保險兜底等多種舉措,織密防返貧網絡,助力老區人民走上穩定脫貧奔小康之路。

  贛州市贛縣區王母渡鎮潭埠村的果農在採摘臍橙 張浩波 攝

  1

  預警監測:早發現早救助

  2019年底,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歷市鎮赤水村貧困戶宋鑫,因患復合型地中海貧血赴廣東就醫,在醫院自費2.3萬元。

  宋鑫剛繳費完,定南縣相關部門便獲取了該資訊,立即按程式將宋鑫納入低保范圍,同時進行臨時救助,2020年初向他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4500元。如今,得益于政府救助,宋鑫每月有1800多元的低保金,一家人的生活明顯改善。

  宋鑫獲得救助的故事,是贛州市創新舉措,實行致貧返貧預警機制的成效縮影。“通過數據實時傳導,如果貧困戶在醫院自付費用超過1萬元,我們就會獲取相關資訊,進而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救助。”贛州市醫保局待遇保障科科長劉劍飛説。

  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基本擺脫區域性整體貧困……面對脫貧攻堅取得的階段性勝利,贛州市不僅沒有大意、放松,反而在防范致貧返貧風險上不斷加碼,全面實行致貧返貧預警機制。

  贛州市扶貧辦副主任鐘小春説,贛州市依托全國扶貧開發資訊係統、大數據技術等信息化手段,通過群眾申報、基層幹部日常排查、相關行業部門預警篩查等方式,了解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國家扶貧標準1.5倍左右、有致貧返貧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和貧困邊緣戶情況,全面掌握風險點。

  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廖秀英老奶奶在贛州瑞金市葉坪鄉鳳崗村家中向遊客展示鹹鴨蛋 劉青 攝

  “只要發現風險苗頭,民政、醫保等相關部門就會立即與群眾聯繫,防患于未然。”贛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康仁祿説。此外,為發揮臨時救助的預警作用,贛州市還將臨時救助單次3000元以上的審批許可權下放至鄉鎮,全面規范對急難型救助對象、支出型救助對象、基本生活困難對象的救助情形、程式和金額。

  截至2020年10月中旬,贛州市2.82萬貧困邊緣戶、監測戶中有1.58萬符合民政兜底保障條件對象納入了農村低保、特困供養或其他民政救助范圍。

  2

  産業升級:固基本利長遠

  鵝婆村,山高路遠,距離于都縣小溪鄉中心鎮約有15公里。多年前,村裏自家老房倒塌後,考慮在山溝溝裏難有出路,鵝婆村貧困戶曾彪便帶著一家5口在于都縣城租房住,全家靠他一個人外出打工維持生活。

  近年來,贛州市全面開展深山移民搬遷工作,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産業基地。2018年10月,曾彪一家搬進了小溪鄉中心鎮移民安置點,並于2019年底主動承包了10畝蔬菜大棚,一年收入達10萬元。“有自家的房子、有穩定的收入、有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曾彪説。

  贛州市章貢區沙石鎮火燃村的貧困戶家庭成員,在扶貧車間低溫環境下從事蘑菇生産,實現就業脫貧 李傳材 攝

  小溪鄉黨委書記李恒説,要讓貧困戶穩定脫貧不返貧,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産業發展。這一點,贛州市幹群有高度共識。于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仲濤説,于都紡織服裝産業年産值已超過400億元,成為區域産業中心,這不僅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也為大量貧困戶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有效防止了他們返貧。

  據了解,贛州市採取多種措施推動産業升級,尤其加大對帶貧作用顯著的農業産業的扶持力度。當地引進職業菜農,為農民提供種植示范和技術指導,聘請農業專家下鄉服務,幫助協調解決貸款難題……在這些政策的助力下,除傳統的贛南臍橙外,大棚蔬菜、特色養殖等成為贛州扶貧産業的新亮點。

  2020年5月23日,贛州市信豐縣大塘長崗村的客鄉橙園裏,“贛南臍橙引種第一人”袁守根(左)在傳授臍橙種植技術 劉青 攝

  鐘大瑛是贛縣區白鷺鄉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先天性小兒麻痹症,他手腳活動能力和語言能力都受到較大影響,但他智力正常,有較強的脫貧願望。2015年,白鷺鄉黨委和政府為他制定了具體的脫貧計劃,在産業發展、技術指導、資金籌措等方面給予精準幫扶。

  如今,鐘大瑛共種植臍橙20畝,板栗、柚子各10畝,每年養雞5000羽以上,不僅實現脫貧,還成為村裏的脫貧帶頭人。“感謝政府的幫扶,我才能發展起來,才能這麼快脫貧致富。”鐘大瑛高興地向半月談記者介紹他正在修建的新房,對前景的自信寫在他的臉上。

  贛州市石城縣大由鄉貧困戶在下伊村中藥材白芪種植基地勞作 黃媛媛 攝

  3

  防貧保險:防意外兜底線

  近年來,贛州市通過多項舉措為群眾築牢防護線,但各種致貧風險仍然存在。對此,贛州市在全省率先創新實施“精準防貧保險”,探索構建防止返貧長效機制。

  “在實踐中,贛州市發現處于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每人平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這兩類人群容易返貧致貧,極有可能成為‘貧困增量’,因此創新開發了‘精準防貧保險’,保費由政府來補貼。”贛州銀保監分局二級調研員溫雁萍説,“這一保險不談盈利,只談社會責任。”

  經過近3年時間探索,精準防貧保險保障對象由農村“兩非戶”擴展到城鎮貧困群眾;保障范圍由最初的因病、因學、因災3大風險擴大到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因生産資料損失、因失業6大風險;賠付標準也從原先每人最高9萬元提升至20萬元。

  贛縣區白鷺鄉裏仁村地理位置偏遠,一些村民以種田為生。“這幾年莊稼時常遭到野豬破壞,大夥只能‘打破牙往肚子裏吞’。”裏仁村駐村第一書記郭禮林説。

  今年68歲的貧困戶楊懷高就是其中一位。楊懷高一家9口人,除女婿外出務工有一些收入,日常開銷都靠家裏的5畝稻田和山上的油茶。2019年10月,即將收割的優質稻被野豬損壞了4畝多,油茶也因幹旱減産,一共損失了5000余元。“本想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只能節省一點過日子了。”楊懷高説。

  了解到楊懷高一家的情況後,且有“精準防貧保險”這項政策,村裏便將他家情況上報。最終,楊懷高獲得10800元賠付。面對這一意外補償,楊懷高高興壞了,一個勁兒“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贛州市石城縣大由鄉水南村中力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會為貧困戶分紅 黃媛媛 攝

  截至2020年9月,贛州市20個縣(市、區)均已開展了防貧保險,購買保險金額2822余萬元,惠及135.39萬人,保險理賠1147例,理賠金額544余萬元,有效防止1000余戶家庭滑落貧困線以下。(記者:高遠至 鄔慧穎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21期 原標題:《脫貧不松勁,贛南織密防貧網》)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74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