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小二黑”家鄉搬遷記
2020-11-16 11:24: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太原11月16日電 題:“小二黑”家鄉搬遷記

  新華社記者柴海亮、許雄

  過了立冬,北方的秋收就算結束了。巍巍太行,業已褪去了“金黃”。在一嶄新的農家磚瓦房裏,主人李海牛與記者盤點起一年的收獲……

  山西省左權縣芹泉鎮橫嶺村一座獨具太行民居特色的石房院落挂上了“小二黑院”的牌子(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雄 攝

  “搬了新家,還多收入了2萬元,這樣下去日子就好過了。”他微笑著,幸福“寫”在了臉上。

  59歲的李海牛,是易地搬遷的貧困戶。他此前生活的山西省左權縣芹泉鎮橫嶺村,是著名作家趙樹理成名作《小二黑結婚》的故事原型發生地。此小説講述了抗戰時期,一對青年男女衝破封建枷鎖,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

  雖然“小二黑”給家鄉帶來了巨大的名聲,但鄉親們一直在為徹底擺脫貧困而奮鬥。由于地處深山,山多地少,石多土少,幹旱缺水,全村107戶、296口人中,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1戶、216人。

  山西省左權縣芹泉鎮橫嶺村“小二黑院”內景(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雄 攝

  2006年,橫嶺村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有能力、有意願的先走,直到2019年,才實現整村搬遷清零。

  李海牛和絕大部分村民都搬遷到了鄰近的大南莊村移民安置點,這裏距舊村5公里多,挨著一條國道,交通非常便利,讓他很滿意。“現在出門打工,上了公交車就走,山上的土特産,拿回來很快就能出手變成現錢。”

  好日子,從住房開始。

  李海牛的新家,是一個小四合院,約200平方米,磚瓦結構的正房,窗明幾凈,室內裝修和陳設幾乎與城裏人家沒啥區別。對此,他和老伴剛開始還有點“不適應”:燒飯不用柴,洗衣用機器,上廁所在家裏……

  山西省左權縣芹泉鎮橫嶺村的老石房(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雄 攝

  “以前在山上,我們住的都是石頭房,連瓦都是石片的,低矮、採光差,陰雨天,家裏還得開燈。”李海牛説,曾有外地姑娘來相親,一見是石房房,掉頭就走。

  對于易地搬遷貧困戶,當地政府也積極幫助他們創收和增收。李海牛今年就在幫扶單位的支援下承包了安置點的一個溫室大棚,1.2畝,種植西紅柿,半年時間就掙了2萬元。“在舊村,種6畝多薄地,辛苦一年也掙不了1萬元。”李海牛説。

  據橫嶺村黨支部書記胡文慶介紹,雖然整個村莊搬遷延續的時間比較長,但每一戶特別是貧困戶都得到了較為妥善的安置。建房的給低價宅基地,200平方米只付6000元;未脫貧戶買樓房的給大優惠,每人25平方米,每戶只出1萬元。舊房不管是拆除復墾的,還是劃歸集體的都有補償,樹木等附著物另計。

  貧困戶史喬元一家前年搬進了縣城邊上的樓房。50平方米新居,雖然面積不大,但他和老伴住得很舒心。“你看,這裏裏外外都幹幹凈凈的,來個客人,咱們也有臉有面。”57歲的史喬元説,“以前,在舊村,住的石頭房比較破舊,接待條件不太好,來個客人既高興又害怕。”

  胡文慶説,像史喬元這種花1萬元買樓房的貧困戶,橫嶺村一共有6戶。為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對口幫扶單位還幫他們找工作。

  山西省左權縣芹泉鎮大南莊村移民安置點的成排磚瓦房(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雄 攝

  “搬到縣城後,對口幫扶單位給我找了一個園林工作,澆澆樹、剪剪花草,一個月工資1200元。”史喬元説,自己原來擔心住在城裏消費高,也找不到能幹的活兒,可現在收入比搬遷前還要高,以後孫輩在縣城上學也有了落腳的地方。

  初冬的橫嶺村,落葉紛飛,石徑深深。記者看到,一些獨具太行民居特色的石房院落被刻意保留下來,“趙樹理故居”“小二黑院”“二諸葛院”“小芹/三仙姑院”等已修葺一新,挂上了門牌。“小二黑結婚民俗旅遊村導覽圖”指示牌,矗立在村口,靜待遊客。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74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