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1、1370、X……浦東搭起城市“智理”樣板間
2020-11-11 22:17: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上海11月11日電(記者王默玲、何欣榮)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浦東近年來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樣板間”,治理更重“智理”,依靠科技革新,用智慧化手段構築起城市治理的堅實骨架、聯通起基層社區的神經末梢、精細做好千萬件民生小事。

  “智理”到底體現在哪兒?有幾個數字尤為重要。

  ——“1”顆大腦,管住全城。

  “區城運中心,呼叫周浦鎮分中心,請報告當前城市運作狀況。”在一次浦東新區城市運作綜合管理中心的市民開放日裏,一位中學生在指揮大廳體驗了一把“城市指揮長”。沒過幾秒鐘,周浦鎮城市運作分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出現在螢幕中,匯報起所轄區域的城市運作情況。

  不止于此,在城運中心的巨大螢幕上,實時更新著從報警數字到街面治理等各個維度的核心監測數據,它們就像是一座城市的“生命體徵”,數字每跳動一下都反映著這個城市的運作實況。正因如此,人們也習慣把這個位于浦東新區迎春路上的城運中心叫做“城市大腦”,它讓城市管理者跳出細枝末節的小角度,利用大數據的思維方式,從協同聯動的大視野進行治理探索。

  2017年4月,浦東率先啟動城市運作綜合管理中心建設,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無盲區的“城市大腦”。目前,浦東正在緊緊圍繞“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從智能化向智慧化轉變,這顆“城市大腦”已經升級到3.0版本,聚焦公共安全、城管執法、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建設交通、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7大重點領域,開發了群租整治、黑車治理、渣土車治理等73個智能應用場景。

  垃圾分類到位沒?共用單車亂停否?工地揚塵可控嗎?城市運作中的每一次脈搏跳動,都從末端神經收錄到“大腦”中,浦東城市治理也正變得更精細、更科學、更高效。

  ——“1370”個神經元,居村聯動無縫銜接。

  “樓上住戶在過道亂搭亂建,有安全隱患!”浦東一小區居民向城管部門反映情況之後,轄區內的公安、城管、消防、居委會、物業人員聯動起來,在他們的積極協調之後,樓道隱患被排除。

  智慧化係統離不開細密分布的感知元件,對于浦東的“城市大腦”而言,1370個居村聯勤聯動微平臺就像是城市治理的“神經元”,白天在崗、夜間線上的村居工作站,將城市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城市治理第一線和最前沿。“神經元”和“大腦”一起,推動“一網統管”既從高處著眼高效辦好一件事,也能感知群眾所需從細節入手提升治理溫度。

  “神經元”越密,城市治理的感知力和響應力就越強。浦東在1370個居村聯勤聯動微平臺的基礎上,加入3個街鎮專業管理微平臺,創新探索打造“3+1370”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分別聚焦街面管理亂點趨零、社區治理隱患歸零、安全生産應急歸零,打造城管微平臺、物業微平臺和企業微平臺。

  ——“X”條民生需求,件件感應觸達。

  在浦東東岸22公里的濱江岸線,每隔1公里,就有一個免費供市民休閒娛樂的地方,統稱望江驛。每一個望江驛,除了坐擁美麗江景,還配套了完備的基礎功能,例如:包括無障礙廁所和母嬰室在內的公共廁所、配備自動販售機和wifi充電功能的休息室、提供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和急救箱的醫療急救服務等。“百寶箱”似的望江驛,每一個細節都是對民生需求的關照,而這也是浦東城市治理中最核心的基礎理念。

  在浦東,以居民的家為圓心,步行或騎行15分鐘,上學、養老、健身和購物等生活服務統統搞定。浦東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把服務送到離百姓最近的地方,用社會事業“15分鐘服務圈”的建設,在“家門口”實實在在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小區停車難怎麼解?新增的小花園種些啥?加裝電梯你怎麼看?如今,浦東還在居村推廣“社區雲”平臺,鼓勵居民直接參與社區自治共治,“身邊事你做主”“有需求我響應”,居民們的參與感多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壁壘就少了。從“大腦”到“神經元”再到個體的“神經末梢”,“智理”正讓浦東城市治理網撒得更開、走得更深、變得更加精細。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672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