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這些村莊“紅”了——文明村鎮探訪記
2020-11-11 18:16:2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合肥11月11日電 題:這些村莊“紅”了——文明村鎮探訪記

  新華社記者

  幹凈整潔的水泥路、錯落有致的農家院、房前屋後綠樹成蔭……從東北解放村到湘西十八洞村,一批文明村鎮在統籌推進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改善、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中,實現“生態美、産業興、村民富”,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村民富了,村子美了

  東北黑土地,秋收剛剛結束。在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其塔木鎮解放村,種糧大戶隋春海正忙著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水稻。

  這幾年,解放村積極調整種植結構,不僅種植綠色優質水稻,為村民帶來穩定收入,大棚蔬菜、果樹、花卉等産業也蓬勃發展,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1.3萬元。

  變化的不只是村民“腰包”。清晨,垃圾清運車走街串巷將解放村的垃圾清走,每天村裏還有專人清掃道路。“過去村子環境又臟又亂,這幾年,村容村貌不僅整潔幹凈,花草樹木也越來越多。村民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解放村黨支部書記于剛説。

  “要告別往昔,就要拼上全力,鑿向那貧窮,爭一口氣。”近日,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為原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

  曾經,十八洞村900多名村民除了種800多畝山嶺薄地,只有外出打工一條路。近7年來,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苗繡、旅遊、山泉水等産業,曾經遠走他鄉的村民開始返鄉創業,成為“網紅”、民宿老板、農家樂店主、導遊……

  如今,十八洞村貧困發生率降至零。行走在這裏,遊客來來往往,民宿、農家樂生意熱鬧,老百姓增收後更有了“精氣神”,村裏一派繁忙景象。

  有事好好説,有事一起議

  村民富了,村子美了,大家對創建鄉風文明的熱情也更高了。

  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大廟鎮東陵村,通過組建7個農業合作社,種植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高效農作物,老百姓收入逐年增加。為避免婚喪嫁娶的“份子錢”跟著“水漲船高”,東陵村實施了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備案登記制度。

  “建立紅白喜事臺賬,大家一起監督,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雖然去年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6萬元,但紅白喜事辦事規模都不超過10桌,每人平均禮金不超過200元。”東陵村黨總支書記顧文超説,為弘揚文明新風,東陵村還成立了村民議事會和道德評議會。

  解放村也嘗到了“有事好好説,有事一起議”的甜頭。于剛説,通過設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大小事務村民共議,對村民不良思想與不良行為形成了普遍的約束力。

  走進解放村,家家戶戶的院墻上都繪制著各式各樣的農民畫,畫作內容以倡導文明風尚的小故事和小標語為主。“會説話的文化墻”,不僅潛移默化地引導著百姓崇德向善,也已成為解放村的靚麗景觀。

  身邊的榜樣,心中的力量

  “在我們村,大家都是搶著做好事,好人特別吃香。”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崗上村黨支部書記鄭豐潤説,村民做了好事,無論大小都會記入《功德錄》,不僅會在大喇叭裏通報表揚,還能獲得獎勵。

  從1982年村民范振國拾金不昧的事跡開始,崗上村創建了《功德錄》,幾十年如一日用《功德錄》記錄村裏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功德錄》由村黨支部書記手寫記錄,到現在記錄本超過200冊,記載好人好事14萬余件。

  崗上村每年還組織一次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定期開展道德講堂,用身邊的好人好事感染村民,塑造淳美鄉風。“東西丟了能找回、出現困難有人幫,崇德向善已成為全體村民的行動自覺。”鄭豐潤説。

  為推動文明實踐往深裏走,往實裏做,東陵村召集幹部群眾組成8支志願服務隊,分別聚焦法律、醫療、扶貧、文化、應急、環境護綠、交通勸導等不同領域。“90後”張冬梅志願服務經驗豐富,閒暇時便幫助留守老人打掃衛生、整理物品等。她説:“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能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記者:張紫赟、薛欽峰、閆起磊、張格;參與採寫:張玉潔)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672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