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河長制”三年“污河”變身網紅地
2020-10-31 07:33:50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北京推行“河長制”至今已滿三年,“守河人”為河湖生態帶來新生機



  10月末,北京的秋季進入尾聲,北京的河湖秋意正濃。

  捧河岩村書記郭義軍望著密雲區白河畔生長正茂的楓葉荻花,和河中遊蕩嬉戲的野鴨水鳥,想起幾年前還被各種漂浮物、沿岸燒烤垃圾圍困的白河,“做夢也想不到會有這麼大變化。”

  郭義軍口中的“變化”緣起于2017年。從2017年起,北京市全面建立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制,並將20個政府部門納為河長辦成員單位。自此,一場規模浩大的全新“河湖保衛戰”正式打響。

  “河長制的實施促成各級、各部門合力治水,破除了原來水環境管理條塊分割的局面,建立起水環境屬地化管理制度,實現河道、河岸責任統一,這讓水污染源頭治理變得更直接有效。”西城區城管委水務科科長高軍輝説,他將河長制的實施視為水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劑良藥。

  如今,北京市平均每10公里河段就有11名護河人員,每位河長通過手機就能將問題反饋給相關部門。這些守河人正為北京河湖生態帶來新的生機。

  白河邊的守河人

  臨近11月,寒意漸濃,密雲區石城鎮捧河岩村進入了旅遊淡季,但入冬前層林盡染的山貌和蜿蜒流淌的白河依然吸引著不少遊客。

  捧河岩村書記郭義軍時常出現在白河邊,檢查河水、河邊的灌木中有沒有垃圾,看到沿岸的遊客有人靠近河邊拍照,郭義軍會上前提醒不要近水,只能在步道和橋上觀看。

  今年62歲的郭義軍已經是不少人的老相識,巡河時遇見了,相熟的人會寒暄一句:“郭老又來巡河啦?”

  捧河岩村坐落于白河東岸兩座斷頭山間,因兩山似手臂捧著白河,故而得名。村前流過的白河自河北沽源縣遠道而來,孕育了當地宜人的山水風景,也為村子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旅遊優勢。全村經營著45家民宿,八成以上的村民吃著“旅遊飯”。

  2017年,郭義軍擔任起白河捧河岩村段的村級河長,與村內33個村民組成的保水隊一起巡查白河,清理河道垃圾,檢查亂堆、亂建、污水直排等問題。

  根據北京市要求,村級河長每周至少開展1次巡查,郭義軍給自己增加了任務量。捧河岩村負責的白河段全長9.8公里,在3月至10月中旬旅遊旺季,郭義軍每天巡查一遍,旅遊淡季則改為兩天一次。“白河流過捧河岩村就進入密雲水庫,我們這裏相當于白河入庫前的‘水龍頭’,必須把好關。白河水清了,我們心裏也舒坦。”郭義軍説。

  經過3年治理,如今捧河岩村的河道已經很少看到垃圾,從前各家民宿開設的河邊燒烤攤、漂流等項目早已不見蹤跡,每戶民宿還與村子簽訂了保水責任書,承諾遊客只觀水不涉水。為了保障村民的收入,捧河岩村還為民宿戶提供了相應的經濟扶持政策。

  經營民宿的譚鳳衛回憶,最初取消了戶外燒烤、漂流,民宿收入確實降低了。但後來白河環境變好,遊客每年增加,加上村裏對民宿的一些扶持政策,收益逐漸恢復起來。譚鳳衛的妻子如今也是村裏的保水員,每月能領到1500元工資。“收入有保障了,我們也希望看到白河越來越幹凈。”

  2017年起,北京市全面建立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制。據北京市水務局統計,目前北京市共有1095名鄉鎮級河長,4042名村級河長,6800余名護河員,平均每10公里河段擁有11名護河人員。此外,水污染防治方面國家考核北京市的25個水體斷面,目前已無劣五類水體。

  應運而生的河長制

  北京河湖生態治理並非一帆風順。

  密雲區石城鎮書記何立軍回憶,很多年前她就開始帶著村幹部巡河保水,希望治理河道漂流、河岸燒烤等污染水源的行為,但遭到了眾多依水而建、靠河生財的民宿戶以及遊客的抵制。即使村幹部反覆溝通勸導,竹簽、西瓜皮、塑膠袋等垃圾還是時常出現在河道裏,“撿垃圾的趕不及扔垃圾的,”何立軍説,“巡河保水的經歷讓我意識到,水污染看似問題在河裏,實際根源出在岸上。”

  西城區城管委水務科科長高軍輝深以為然。高軍輝説,從前水務部門年年治污,但水污染現象屢禁不止,原因在于污染的源頭是在岸上,如果岸上污染源不能有效治理,即使再增加投入,水環境品質也很難有質的提升。但當時水環境治理受到管理體制的制約,“水務部門管得了河裏,管不了岸上,有心無力”,往往因為無權查處排污企業導致治理難上加難,不同部門、屬地之間的協商經常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河長制”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2016至2017年,北京市陸續發布《北京市河湖生態環境管理“河長制”工作方案》《北京市進一步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方案》,設立市、區兩級總河長、副總河長,以及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管理機構設置市、區、鄉鎮(街道)河長制辦公室,河長辦成員囊括了市水務局、環保局、發改委、公安局、城管委等20個部門。

  “河長制”破除了原來條塊分割的局面,建立起水環境屬地化管理制度,實現河道、河岸責任統一,給河道污染源頭治理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高軍輝回憶,去年一次檢查中查出權屬某國企的一條已廢棄管道存在違規排污入河問題,調查後發現是其他單位將排污管道私自接到該廢棄管道中偷偷排放。該國企負責人推諉稱其他單位的問題不歸其負責,公司資金存在困難等。

  高軍輝便通過河長辦聯繫到檢察院、生態環境局、環食藥旅等七個部門協同治理,執法部門向該企業提出警示。最終,該企業3天內自行查明瞭違規排污的單位,封堵了排污口,並將資訊向管理部門上報。“這個處理效率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像的。”高軍輝説。

  近年來,一些智能係統的投用進一步提升了河湖生態問題的處理效率。北京市為各級河長推出了“北京河長”App,軟件可以看到巡河統計、問題統計、河長名錄、河湖名錄、重點任務、日常監督等內容,還能查詢遊河人數、雨水情等資訊。河長可以查詢北京河湖的各類資訊,將發現的問題用圖片、文字等形式反饋至平臺,通知相應部門統籌解決,並查詢進展。

  從前需要人工逐級上報的情景一去不返了。北京市水務局河長制工作處處長宋磊介紹,未來北京市還將推廣運用遙感檢測、智能識別攝像頭等,實現智能精準巡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問題解決效率。

  志願者的“威力”

  在河長之外,越來越多志願者也加入了巡河護河隊伍,一起守護北京河湖生態。

  西城區西海社區居委會主任陳書紅如今是“西海護衛隊”的一員,她和其余24名隊員一起維護西海環境。

  西海是西城區什剎海“三海”之一,又名“積水潭”,水面面積0.7平方公里,其水源主要來自密雲水庫及其沿途河湖以及降水。從西海流出的湖水將進入下遊的後海、前海、北海和中南海,最終匯入筒子河。因此,西海水質的好壞對下遊産生直接影響。

  現在的西海湖水清澈,湖岸幹凈整潔。10月底秋意正濃,西海湖岸蘆葦叢生,遊客在岸上觀景拍照,野鴨在水中遊蕩,不懼行人,一片祥和之景。不過,就在幾年前,西海的水質還很糟糕,水面上經常漂浮著遊人隨手丟棄的垃圾。

  陳書紅回憶,從前西海是個垂釣園,常有垂釣愛好者帶著食物飲料前來釣魚,有人隨手把食品包裝袋、飲料瓶丟在岸上或扔進水裏,還有周邊居民拿著拖把來湖裏涮拖布,“那時候西海的水很渾濁,從湖裏還撈出來過舊鞋”。

  2018年西海濕地公園建成開放,保護西海水環境成為當地一項重點工作。順應這一契機,陳書紅和西海社區24位居民自發組成了“西海護衛隊”。

  除了河長定期巡河,每天護衛隊會派出5名志願者沿著西海岸巡邏,每人帶著長鐵夾、網兜,撿拾垃圾、打撈漂浮物、清勸遊客不文明行為。“護衛隊每天盯防確實起到了作用,看到我們巡邏和勸阻,遊客也不好意思亂扔了。這幾年西海的垃圾逐年減少,西海還成了市民網紅打卡地。”陳書紅説。

  根據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區劃,西海屬于景觀娛樂用水區,目標水質為III類,目前西海水質已經達標。

  北京全面推行“河長制”後,朝陽區也發動志願者參與保護河湖生態。近期,朝陽區小河長“水環境”線上直播課啟動,朝陽區河長辦、區水務局和團區委工作人員為孩子們帶來了240余場水環境主題直播課,課程覆蓋40家朝陽區社區青年匯和部分中學。

  “水環境”直播課是“朝陽群眾小河長項目”的重點活動之一。朝陽區群眾小河長項目負責人朱楠介紹,2017年,朝陽團區委和區水務局聯合發起朝陽群眾小河長項目,由朝陽區青少年擔任小河長,保護身邊的河湖。今年朝陽區還開通了微信小程式,幫助小河長監督和反映河湖問題。截至9月,朝陽區小河長們的巡河裏程已接近3000公里,累計巡河約600人次,發現了350余個問題。

  “我們希望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更多青年家庭參與河湖保護,一起做河湖生態文明的參與者、守護者和貢獻者。”朱楠説。

  新時期的治河理念

  新時代的水環境治理,不只是整治河道污染這麼簡單,沿岸景觀提升、周邊居民生活需求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以朝陽區亮馬河為例,亮馬河起點為護城河東北角,終點經五環路入壩河,橫穿使館區、商業區、居民區和朝陽公園,全長11.42公里。2019年,朝陽區啟動亮馬河四環以上段景觀廊道建設工程,建設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水岸全長5.57公里,面積80萬平方米,劃分為生活休閒、國際交往、商業活力、自然生態四個主題。

  今年8月,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完工亮相。開放兩個月來,這裏儼然成為一處市民“打卡”勝地。

  10月22日中午,朝陽區亮馬河畔的一排排灌木、油柏與沿河步道組成的景觀廊道上,不少市民正沿著河岸散步。互動噴泉、小型兒童樂園、景觀水簾等,也為亮馬河增添了人氣。這還不是亮馬河最美的時刻,到了晚上,步道、樹蔭、橋梁、親水準臺不同顏色的燈帶全部點亮,燈光映照著亮馬河水,吸引了更多市民前來遊玩和拍照。

  市民馬先生回憶,曾經的亮馬河岸都是土坡,晚上漆黑一片,很少有人前來,現在這裏已經成為他散步健身的首選場所。

  “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希望利用好河道周邊的空間,以人為本,為居民提供便利,融入城市生活,避免河湖功能過于單一。”朝陽區水務局副局長彭慶彬介紹,亮馬河周邊主要開展了水利水生態、景觀綠化和夜景照明建設,使河流兩岸形成“建築-綠地-水”的無縫銜接。

  亮馬河旅遊性通航也已提上日程。目前,朝陽區政府正加快河上橋梁的改建,未來亮馬河三環至四環河段可通行遊船,市民能夠乘船夜賞亮馬河。

  河湖水岸空間的建設和利用也在北京市發布的2020年第一號總河長令中有所提及。根據“1號令”,今年北京市將穩步推進河湖岸線空間開放共用,再劃定一批垂釣、滑冰區域,大力推進城市濱水空間慢行係統建設。

  “相信未來河湖生態治理將越來越‘接地氣’,在滿足居民休閒需求的同時,也會吸引來社會各界共同守護河湖環境。”彭慶彬説。

  2016至2017年,北京市陸續發布《北京市河湖生態環境管理“河長制”工作方案》《北京市進一步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方案》,設立市、區兩級總河長、副總河長,以及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管理機構設置市、區、鄉鎮(街道)河長制辦公室,河長辦成員囊括了市水務局、環保局、發改委、公安局、城管委等20個部門。

  “河長制”破除了原來條塊分割的局面,建立起水環境屬地化管理制度,實現河道、河岸責任統一,給河道污染源頭治理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據北京市水務局統計,目前北京市共有1095名鄉鎮級河長,4042名村級河長,6800余名護河員,平均每10公里河段擁有11名護河人員。此外,水污染防治方面國家考核北京市的25個水體斷面,目前已無劣五類水體。

  2017年,朝陽團區委和區水務局聯合發起朝陽群眾小河長項目,由朝陽區青少年擔任小河長,保護身邊的河湖。今年朝陽區還開通了微信小程式,幫助小河長監督和反映河湖問題。截至9月,朝陽區小河長們的巡河裏程已接近3000公里,累計巡河約600人次,發現了350余個問題。

  2018年5月,北京市為各級河長推出了“北京河長”App,軟件可以看到巡河統計、問題統計、河長名錄、河湖名錄、重點任務、日常監督等內容,還能查詢遊河人數、雨水情等資訊。河長可以查詢北京河湖的各類資訊,將發現的問題用圖片、文字等形式反饋至平臺,通知相應部門統籌解決,並查詢進展。

  河湖水岸空間的建設和利用也在北京市發布的2020年第一號總河長令中有所提及。根據“1號令”,今年北京市將穩步推進河湖岸線空間開放共用,再劃定一批垂釣、滑冰區域,大力推進城市濱水空間慢行係統建設。(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668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