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天地英雄氣:老兵們的抗美援朝
2020-10-19 09:05:27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我從來不覺得我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長眠在戰場上的戰友們,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和平。我要替犧牲的戰友們好好地看看新中國、看看他們用鮮血灌溉的土地,如今已是何等輝煌的山河!”——原志願軍老兵孫乃強

  ◇“我們紀念戰爭,是為了捍衛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每個中國人都可以從中汲取勇氣和力量。”——原志願軍老兵于作友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攝影/本刊

9月28日,禮兵護送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進入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地宮 楊青攝/本刊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

  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肩負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多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他們中最年輕的85歲,年紀最大的96歲。他們有參加過松骨峰戰役的戰鬥英雄,有血戰漢江南岸的“白雲山團”副政委,有鏖戰長空的英雄飛行員……在他們的講述中,我們倣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最可愛的人”的鮮活面孔,響起了一首首蕩氣回腸的英雄讚歌。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70年前,當原志願軍炮兵第1師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高唱著他寫的那首後來與抗美援朝一同永載史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與戰友們一道奔赴硝煙正濃的戰場時,大家堅信這一戰不但將捍衛年輕共和國的安全與尊嚴,而且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一次有力詮釋。

  “美帝朝鮮放了一把火,燒了朝鮮燒中國;中國同志快救火,救了朝鮮就是救中國。”今年89歲的王力平曾在原志願軍後勤部第三分部軍務科任軍務參謀,身體硬朗的他,講起戰場往事連當年的順口溜都能背得出。據説,這個順口溜就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口號的早期版本。

  老兵們説,抗美援朝戰爭不是中國人民要打,而是美國當局強加給中國人民。“不打不行,不得不打。”原志願軍46軍136師老戰士、曾任遼寧省軍區參謀長的程茂友將軍説,中國卷入朝鮮戰爭,是美軍將戰火推進到鴨綠江邊,並將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如果像抗日戰爭那樣,把敵人放進來打,國家、人民將付出慘重的代價與巨大傷亡。”

  但對陣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一幅數字對比圖引人注目:1950年,美國鋼産量8772萬噸,高居世界第一,中國只有60.60萬噸;美國工農業總産值2848億美元,中國只有574億元人民幣。

  並且交戰雙方武器裝備水準也相去甚遠。第一批赴朝作戰的原志願軍40軍118師354團老戰士程龍江回憶説,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軍一個師大約有各種坦克140輛,裝甲車35輛,榴彈炮72門,聯絡飛機22架,而志願軍一個軍都沒有這些重型武器。

  盡管如此,70年後,87歲的原志願軍39軍116師老兵趙振聲卻一語道出當年所有將士的心聲:“與祖國的安危相比,還有什麼危險和困難是我們不能克服的?”

  原志願軍38軍113師老戰士關長義説:“當年過鴨綠江的時候,就沒想過回來,每個過江的戰士都抱著用生命保衛新生共和國的決心,視死如歸。國家讓我去,我就去。共産黨員衝在前,打在前。那個年代,大家的思想就是活著就幹、死了就算,從來沒怕過。”

  在長津湖戰役中,許多志願軍戰士犧牲時還保持著戰鬥姿勢。“氣溫大約有零下40攝氏度,很多戰士為避免被敵人發現,趴在雪地裏隱蔽直到被凍死。”親歷了這場戰役的原志願軍27軍79師司令部參謀常宗信眼含熱淚回憶説,“咱們裝備是沒敵人好,但當時大家都有一個信念:守住陣地才能保衛祖國,把敵人打跑了,咱們才能有太平日子過。”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我們為什麼能打贏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原志願軍32師坦克團參謀長、曾任瀋陽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的孟昭身説:“打仗最終還是靠人,靠人那股子精神。”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

  在孟昭身看來,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對不足4平方公里的陣地發射炮彈190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歷時43天,未能前進一步,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抵擋住了敵人的鋼鐵洪流。“這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孟昭身説。

  老兵們説,一部抗美援朝戰爭史,就是一部志願軍百萬將士用生命寫就的英雄史。從鴨綠江到“三八線”的群山中,從漢江到清川江兩岸的土地上,處處浸透著中華兒女的忠誠與熱血。

  “現在有些人認為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壯烈犧牲的事跡不可思議,事實上朝鮮戰場到處都有這樣的戰士。”原志願軍23軍老兵、《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人物之一的蔣慶泉説。

  抗美援朝戰爭中曾負重傷的原志願軍38軍老兵金朋玲告訴記者,戰士們在戰場上面對人高馬大的美軍毫不畏懼,一打仗就來精神。“眼裏只有敵人,殺紅了眼,不知道害怕,就是幹!”

  原志願軍38軍老兵孫德禮講起當年拼命炸美軍坦克的情景時説:“我什麼也不怕,一下就跳上坦克,拉開坦克的艙門,扔進去5顆手榴彈……”

  盡管過去了近70年,但朝鮮戰場的慘烈仍深刻在老兵們的記憶中。曾任原志願軍50軍149師447團副政委的呂品,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戎馬一生的老人想起在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忍不住老淚縱橫。“知道什麼是粉身碎骨嗎?”呂品聲音開始顫抖:“我們五連副連長代學友,被敵機的重磅炸彈炸死了,戰士們想去找他的屍體,但連拳頭大的肉都找不到了……”呂品説,戰士倒下了,班長倒下了,排長、連長也倒下了……流血與犧牲,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呂品所在的447團是後來被命名為“白雲山團”的英雄部隊。1950年10月入朝作戰,1951年1月在漢江南岸打響了白雲山阻擊戰,447團與敵激戰11個晝夜,取得了斃、傷、俘美軍1400余人的輝煌戰績。

  程茂友至今保存著一本工作筆記,記錄著戰友們的英雄事跡。“我們有一個班長,叫羅連成,在打掉敵人三個碉堡的時候已經兩次負傷了,第三次負傷的時候腸子都流了出來。可是他看到戰友的衝鋒路上還有敵人的機槍從碉堡向外掃射,他就把腸子弄一弄塞進去,爬過去把碉堡炸了。”程茂友有些激動地説,“我們的勝利靠的是軍魂、是共産黨人的信仰、是對人民對祖國的忠誠。”

  金朋玲説,一次戰鬥中,他所在的部隊被美軍強大的火力封鎖在山洞裏,接近零下40攝氏度的天氣,沒穿棉衣的戰士抱在一起,相互提醒不能睡覺。“山洞裏沒有食物,大家在洞口扒下松樹皮當食物,洞口的雪吃沒了,戰士們就喝自己的尿,就這樣在山洞中生存了40多天。”

  原志願軍15軍29師87團擔架連老戰士韓遠泉回想當年和戰友一起抬著邱少雲烈士遺體下戰場的情景,仍禁不住淚流滿面。他説:“為什麼戰旗美如畫,是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共殲敵718477人,繳獲、擊毀各種武器99289件。中朝軍隊並肩作戰,把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以南,打到了談判桌上。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換來了國家和人民70年的和平,可以説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原志願軍16軍老戰士、曾任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的南啟祥將軍説,抗美援朝戰爭使美國人清醒意識到,中國願意用鮮血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國家富強幸福的好日子都是鬥爭得來的。如果不是當年的保家衛國,哪有現在的和平日子?”

  在朝鮮戰場戰鬥了780天的原志願軍40軍120師戰士徐良龍説,這場戰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美國同時從朝鮮、臺灣、越南三個方向向中國施壓和攻擊的情況,有力保障了新中國的地緣戰略安全,為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贏得了非常有利的國際環境。

  原志願軍39軍115師343團1連指導員鞠萬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4次負傷,雖然老人已離開部隊幾十年,但仍關注國防安全。他説,抗美援朝一戰定乾坤,中國至今還在享受這場戰爭帶來的“和平紅利”,比如東北保持了長期的和平穩定,穩定的工業和農業基礎得以營造,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躍而起。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定要薪火相傳”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採訪中,有些志願軍老兵由于年事已高,交流已很吃力,但聽説是要了解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事,眼睛馬上煥發神採。曾參加松骨峰戰役的孫德禮回憶往事已很費勁,卻能扯開嗓子唱出當年的戰歌。曾跟隨部隊打入漢城的寧殿雲説話斷斷續續,依然常盯著家裏的作戰地圖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

  老兵們最大的期盼不是自己健康長壽,而是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傳;他們期盼“最可愛的人”永遠活在國家和民族的記憶中,像紅色基因一樣代代相傳。

  “抗美援朝精神沒過時,今天同樣適用,是激勵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原志願軍高射炮兵501團老戰士李維波説。

  在李維波家中,整齊擺放著各種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書籍資料、老照片,以及李維波和戰友們整理的回憶錄。為了替犧牲的戰友盡責,88歲的李維波每年清明節都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做義務講解。今年第七批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李維波特意趕到機場迎接這些素未謀面的戰友。“我説不出來此刻的心情,既痛心又高興。”他説,“痛在他們犧牲在異國他鄉,高興的是他們終于回到了祖國和人民的懷抱。”

  “我相信抗美援朝精神有著永恒的生命力。”86歲的原志願軍47軍炮兵31師老戰士鄒繼良説,當年志願軍戰士很多只有20歲左右,他們用青春和生命鋪就了勝利的道路。今天的年輕人仍然能從抗美援朝的歷史中汲取力量、獲得啟示,包括正確認識困難、敢于面對困難。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從抗美援朝的歷史中學到自己所需要的品質與精神。

  近年,鄒繼良還將自己的經歷與對現實的思考一筆一筆寫下來,相繼出版了《我的歷程》《我的認知與徹悟》等多本回憶錄。

  記者採訪的這些老兵中,最年輕的也已85歲,但他們仍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他們擔心有一天抗美援朝精神成為只留在書本裏的冰冷文字與輪廓,沒有骨肉與細節。“不要因為我們離開人世而使抗美援朝精神失傳。”

  強烈的使命感驅使老兵們撰寫回憶錄,為社會義務宣講抗美援朝精神。

  92歲的寧殿雲是原志願軍50軍150師449團老戰士。數十年來,寧殿雲為社會義務宣講抗美援朝國防教育130多場。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後勤一分部四大站任統計員的馬世勳,自2010年起成為遼寧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志願軍老戰士報告團的一員,為軍隊、大中小學、社區和企業等,介紹自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經歷和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我希望能把志願軍戰士們艱苦奮鬥、舍生忘死的精神傳給下一代,這是十分必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馬世勳説。

  “對于抗美援朝,中國人民有理由以最熱烈的感情予以紀念。”90歲的原志願軍40軍老戰士于作友説:“我們紀念戰爭,是為了捍衛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每個中國人都可以從中汲取勇氣和力量。” (記者  曹智 徐揚 趙洪南 丁非白)

  相關新聞:

  一等功臣 英雄本色——96歲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深藏功名甘于奉獻一生清貧

  頑強守陣地 孤膽戰群敵——記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林炳遠

  為將軍守陵,此生不改——記守護楊靖宇烈士陵園的老兵徐振明

  老兵高晉文:親眼看著黃繼光犧牲

  戰地金達萊,花兒為誰開?——記志願軍老戰士文工隊員任紅舉

  深埋戰功的志願軍老戰士宋良友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天地英雄氣:老兵們的抗美援朝-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627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