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瑤族村裏的國學館
2020-10-17 15:09:4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南寧10月17日電(記者盧羨婷、林凡詩)清風徐來,農田悠悠,入秋後的南方小鎮有了些許涼意,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鎮莊埠村崇德國學館,幾個村民正在聊天。

  嶄新的國學館原本是村裏的舊祠堂和廢棄的小學校舍。新時代文明實踐號角在瑤鄉吹響以來,莊埠村積極響應,將連片舊建築盤活,建設弘揚主旋律、凝聚幹群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

  “以前村裏矛盾糾紛多,大家各顧各的,沒有凝聚力,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深入推進,村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莊埠村駐村第一書記段宗元説。

  莊埠村居住著瑤、壯、漢等多個民族,總人口378戶1401人。2019年5月,崇德國學館建成投入使用,佔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包括可容納160人上課的階梯教室、展示廳等。

  村裏還成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會,依托崇德國學館,組建了80多人的傳統文化義工隊及50人的威風鑼鼓隊,並邀請老師開展國學教育。

  李丹是恭城縣中華傳統文化講師團講師,多次來到莊埠村開展活動,她對村子的變化感觸頗深:“莊埠村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學習,從前我們送活動下鄉,現在他們主動邀請我們來上課。”

  常年外出打工的彭秋英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留在村裏,“以前村裏文化活動少,如今有了國學講堂,到了節假日就開展活動,把大家聚在一起,歸屬感和幸福感都提升了。”她説,村裏還開展選樹好媳婦、好公婆等身邊典型和尋找“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大家都很重視,踴躍參與。

  崇德國學館開館至今,已舉辦20多期講座。除思想道德講座、法制講座、傳統文化講座外,還有農村實用技術講座等,以此推動莊埠村不斷完善村規民約、村民理事會等制度,實現治理有章法、鄉村有變化、群眾有收獲的目標。

  不久前,一輛外來汽車駛入村道時,不小心軋死了一只雞。雞的主人鄧桂英已經84歲,她不僅沒有找“肇事司機”麻煩,反而連連表達歉意,“馬路是車子和人走的,不是雞鴨走的,如果路上出現了雞,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把雞關好。”

  莊埠村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群眾,村風民風發生了深刻變化。此外,村裏通過開展農業種養實用技術講座等,培養出一批批“田秀才”“土專家”。

  “國學館讓群眾既富了腦袋、又富了口袋,真正成為傳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和動員、激勵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力平臺。”恭城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徵祥説。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662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