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把剪刀的重生記
2020-09-25 07:35:18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張小泉”煥發新的生機

  一把剪刀的重生記(消費視窗·老字號 新國潮①)

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通過直播平臺展示和銷售産品。人民視覺

  用著張小泉剪刀、穿著飛躍帆布鞋、喝著北冰洋汽水……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使用國貨、追逐“國潮”作為一種新時尚。不少老字號國産品牌抓住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時尚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在設計、品質、服務上全面發力,重現品牌活力,引領消費新潮流。

  面對消費市場上的新需求,老字號如何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平衡點?近日,記者走進幾家老字號品牌企業,探訪其再放光彩、引領新“國潮”背後的故事。

——編 者

  在眾多刀剪品牌中,有著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杭州“張小泉”可謂家喻戶曉。

  改革開放初期,得益于市場化運營和品牌影響力,張小泉刀剪一度供應緊俏,公司銷售額快速邁上5000萬元的臺階。然而,進入21世紀,張小泉發展的腳步慢了下來,市場佔有率下滑、銷售業績遲滯不前。

  最近,張小泉又火起來了:産品品類不斷豐富,從刀剪單一品類發展到1000多種相關商品;創新産品受到追捧,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美髮剪被搶購一空;擁抱電商拓展銷路,今年“618”購物節期間在京東平臺上的銷售額同比翻了一番……近3年,張小泉營收從3.4億元增長至4.84億元,老字號煥發出新的生機。

  大力整合——

  品牌實現全國統一

  走進張小泉位于浙江杭州市河坊街的品牌直營店,就像走進了一個刀剪的世界。店面裝修古樸又不失簡約明快,展示櫃裏緊湊地陳列著數百種商品。從竹節剪、鏤空古典剪到仙鶴剪,從水果刀、切刀到料理刀,從咖啡勺、甜品勺到兒童勺,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最吸引眼球的,是店裏專門設置的古法制剪工藝展示區。“一只風箱一把錘、一塊泥磚一只盆、一把榔頭一條凳”,開槽、鑲鋼、打磨、淬火……流傳了幾百年的七十二道制剪工序,向人們講述著張小泉的品牌歷史。

  “剪,鐵器也。”鐵質柔軟易彎,適合鍛打錘鍊。但全鐵鍛打的剪刀,刃口容易磨損變鈍。1628年,張小泉別出心裁,在刃口鑲上一層鋼,使其更加鋒利耐用。“嵌鋼入鐵”“良鋼精作”,成了張小泉與眾不同的特點。

  盡管特色鮮明,但在張小泉近400年的發展過程中,曾多次處于品牌之爭的漩渦裏。

  “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清朝時流傳的一句讚美,既能看到當時張小泉的“火”,也能看到張小泉的“多”。乾隆年間,張小泉剪刀送入宮中,成了禦用宮剪,從此名聲大噪,倣冒之風隨之興起。

  為了保護品牌權益,當時官府提出了解決辦法:白水“泉”字,只能由張小泉近記一家獨享,並將“永禁冒用”的刻碑立于店門。一段品牌之爭,暫時告一段落。

  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張小泉,也曾一度面臨品牌混亂的難題。

  “可能很多人難以想像,全國曾經有好幾個張小泉,而且都是真的。”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夏乾良説。

  夏乾良是上海人,小時候推開窗,就能看到樓下南京東路上的張小泉。正因如此,在他的印象裏,張小泉肯定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品牌。直到來了杭州,他才知道,原來杭州也有一個張小泉,後來發現全國大大小小竟然還有好幾個張小泉!

  品牌之爭是不少老字號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難題。由于各種歷史原因,老字號的品牌保護意識往往不強,一些商標被惡意搶注或冒用。

  為什麼很多老字號最終沒能發展起來?在夏乾良看來,品牌不統一是關鍵。“一個品牌想要發展,品牌使用者太多肯定受不了。打廣告都會犯嘀咕,是不是替別人花錢了?”

  新“國潮”來襲,老字號發展迎來窗口期。而張小泉擁抱窗口期的第一步,就是大力整合品牌。

  從2009年開始,張小泉開始了品牌整合之路。直到2018年5月,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品牌實現全國統一,讓張小泉徹底卸下了歷史包袱。

  商務部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鍛制技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産品標識是我國刀剪行業第一個馳名商標……沒有後顧之憂的張小泉開始了一輪品牌升級。通過微博、抖音等平臺,張小泉加大與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的深度溝通,在密切互動中尋找和創造更多新需求,收獲了更大的品牌關注度。

  主動創新——

  渠道升級效益明顯

  在杭州張小泉工廠的一棟三層小樓內,有一個裝修精致的張小泉産品展示館。在館內一角,用于“直播帶貨”的場景布置,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這是前段時間我們臨時搭起來的,前天剛做完一場直播。”夏乾良解釋説,“你看看解説詞,都是在介紹我們的最新産品。”

  一張直播臺,折射出張小泉的渠道之變。

  改革開放初期,得益于市場經濟釋放的活力,張小泉迎來了一波發展機遇。以前只能賣到浙江的産品,銷往了全國各地。

  “當時發展快,是因為抓住了國內市場打通的機遇,自身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的轉變還遠遠不夠。”夏乾良説,要改變“接一個電話,收一張傳真,發一箱産品,就把錢給掙了”的銷售模式。

  市場環境在變。除了國外品牌的衝擊,渠道變化對張小泉的影響最為明顯。從一輪大型連鎖超市興起,再到新一輪電商走熱,面對零售新業態,習慣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張小泉很困惑:

  跟超市打交道,為什麼品牌入駐還要付條碼費和終端陳列費?産品擺放和選品有哪些講究?

  跟電商做對接,為什麼一個電商平臺上還能同時開幾個張小泉的店?不同的店鋪難道不會“打架”嗎?

  跟物流談合作,剪刀和菜刀這種特殊商品能發快遞嗎?快遞費會不會很貴?

  “這些都是張小泉實實在在經歷過的困惑。這些困惑告訴我們,要持續發展,就必須思考如何面對新的市場。”夏乾良説。

  在張小泉的內部會議上,夏乾良經常用一個公式來説明問題:制造×流通=成果。對于制造端即産品生産上具有優勢的張小泉來説,在流通端即銷售渠道上做文章,無疑可以收到明顯的成效。

  線上下,張小泉嘗試擁抱新業態。既有自營的零售門店,也跟大型連鎖超市對接,還開發了地區經銷商,把一些商品賣到了社區便利店。此外,張小泉還和一些銀行合作,成為銀行會員積分兌換的供應商。

  線上上,張小泉主動試水新模式。2002年,張小泉電商渠道部總經理周麗自己做客服、做頁面、發快遞,開始了張小泉的電商經營探索。如今,張小泉電商銷售團隊已經有50多名員工。

  渠道升級效益明顯:在京東平臺,張小泉品牌去年的整體銷售同比增長超過20%,“618”和“雙11”購物節當天的成交也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去年,張小泉線上的銷售佔比已接近40%。

  細分需求——

  産品品類不斷豐富

  打開張小泉京東自營旗艦店的頁面,“廚房剪”是所有商品中一個單獨的品類,適用于在廚房剪切肉粒、菜、雞骨等食物。如今,廚房剪已成為張小泉的一個主打産品。

  “這個在今天看來非常普通的品類,是張小泉發展過程中一個標誌性産品。”夏乾良説。

  從廚房剪開始,張小泉開啟了從研究剪刀向“研究人”的轉變。

  以前的張小泉,大多是在工廠車間裏、在生産線上搞研究,不斷地把剪刀的品質、性能做改良型提升。“這種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還不夠。隨著消費不斷升級,人們的需求也在變化,如果跟不上這個腳步,就不可能有好的發展。”夏乾良説。

  夏乾良説,在上海有句話叫“一剪在手,萬事不愁”,説的就是一些人習慣一把剪刀解決家裏的很多問題。拆快遞、做針線活、剪魚肉……往往都是使用一把剪刀。

  大家是不是希望在不同場景使用不同的剪刀?

  “是!”通過市場調研,張小泉得出這樣的結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廚房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應該有一把特定的剪刀放在廚房用。這樣的需求反饋到生産線,一個産品新品類就出現了。

  瞄準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更多細分功能的産品誕生了:同時具備斬和切兩種功能的斬切刀、帶有開瓶器功能的廚房剪、刀座自帶磨刀器的刀具套裝……順著這個思路,從幾十元一把的家用菜刀,到數千元一套的精工禮品,張小泉的産品在聚焦廚房消費場景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産品品類已經達到1000多個。

  産品實現多樣化的同時,張小泉也沒有忽略滿足個性化需求。“現在産品開發既要有不同功能,還要有不同層次,才能更精準匹配人們的新需求。”夏乾良説。

  針對不同類型的市場,張小泉進行了品牌分級,在“張小泉”的主標下做了更有針對性的分類。比如,帶有“泉惠”標識的,價格相對較低,主要面向鄉鎮、四線、五線城市市場;帶有“泉近”標識的,價格相對較高,主要面向一、二線城市市場;而帶有“海雲浴日”標識的,則是面向高端消費市場,對標國外高端品牌,只在張小泉線下直營店銷售。

  電商不僅是老字號的新渠道,也成為老字號改良商品的好幫手。通過用戶畫像、數據分析等多重資訊整合,張小泉捕捉到電商平臺刀具消費年輕化、顏值化、品質化的新趨勢。基于此,張小泉歷時7個多月,開發出了一款京東平臺的專供刀具套裝。新套裝上線後快速晉升為店鋪銷量前3名的單品,在去年“雙11”當天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00%,今年“618”當天成交額同比也有大幅增長。

  夏乾良説,“國潮”熱正在給老字號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擁有品牌優勢的老字號,既要把多年沉淀的工匠精神傳承下去,也要適時而變,把消費市場上的種種新需求研究透徹,這樣才能更好享受中國消費市場的紅利,把老字號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記者 王 珂)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載入更多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6537679